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字”是什麽意思?李清照和辛棄疾的資料?

“字”是什麽意思?李清照和辛棄疾的資料?

詞是詩歌的壹種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壹種文體,又稱宋詞、曲子詞、詩體、長短句。中國南北朝開始的南梁,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頂峰。壹開始是用音樂來唱的,所以寫歌詞也叫作詞,靠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詩歌的壹種特殊藝術。

詞牌,又叫詞格,是用來填詞的曲調名稱。詞本來就是跟著音樂唱的,所有的歌都有壹定的旋律和節奏。這些旋律和節奏的總和就是詞的音調。詞與調之間,或根據詞的聲調,或根據詞的聲調,曲調稱為警句,通常視詞的內容而定。宋以後,詞經過不斷發展變化,主要是根據旋律變化,詞牌與詞的內容無關。當詞完全脫離了歌,詞牌就只作為詞和音韻結構的公式。

有些警句,除了正名之外,還標有異名,或者同名異調。

根據長短和尺度,詞大致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音(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字達到240字)。壹個詞,有的只有壹段,叫單調;有的分兩段,叫雙音;有些分成三段或四段,稱為三段或四段。

根據音樂的性質,詞可分為九種:令、音、緩、三臺、序、法曲、大曲、纏綿和朱功調。

按拍子節分,常見的有四種:淩,又名小令,拍子節較短;引,引長以小序;近,聲調相似,從而導致長;越慢,領先時間越長。

按創作風格大致可分為婉約派和奔放派。

李清照(1084 ~約1155)

中國是宋朝的詩人。自封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山東)人。他的父親李,是當時齊魯壹帶的著名學者。母親王,知書善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考據學者。李清照早年生活安逸,精通文字和音樂。婚後,他和趙明誠致力於書畫金石學的整理,編纂了《金石記》。金兵逐鹿中原,舉家南逃。明成死後,大部分書籍文物都在戰亂中丟失,孤苦伶仃四處流浪,處境極其淒慘。據說清照已經再婚,後世學者對此頗有爭議。關於她晚年的生活,沒有任何記載,只知道她寫了《打馬經》及其序,還拿著米芾的墨汁去拜訪米友仁要求題詞。

李清照在詩詞方面很努力,能寫,更擅長詞。他的創作隨著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在前後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北宋時期,李清照在《無錫中興賦》、《張文倩》等少數幾首詩中,表現出比封建社會普通女性更為廣闊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領域,諷刺了過去,主張吸取唐代天寶之亂的歷史教訓。此外,早年她還著有《論詞》,提出了詞異於其他的理論。她認為詞有五音、五音、六律之分,也有清濁之分,是宋代詞學的重要理論。他的詩談歷史、談世界,也談文學藝術,題材廣泛。

李清照早期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閣生活、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離愁別緒。如【如夢】兩首,活潑清新,寓意美好。【我記得在鳳凰臺吹笛】、【我剪了梅】、【醉花吟】等詞描寫了孤獨的生活,表達了對丈夫的愛,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美好的愛情生活,具有壹定的文學價值。

南宋時期,李清照的作品較前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現出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表達了她堅持民族氣節的決心。比如詠史詩,《尚書·密》漢宮的詩,夏天的詩等等。,都提高了思想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杜南之後的詞風也與前期大相徑庭,轉為淒涼痛苦,抒發受傷時的留戀與懷念之情。如【菩薩蠻】、【叠】、慢詞【詠漁樂】,都寄托了對祖國的強烈思念。她在詩歌中充分表達了她孤獨生活中深深的悲傷。如【武陵春】、【慢聲】、【清平樂】等。,亡國之痛與個人的悲慘生活融為壹體,悲傷憂郁被渲染到極致。可以說,這是對時代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總結。

李清照詞的藝術成就很高,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詞有很強的抒情性,能運用巧妙的構思,選取壹些生活片段寫在詞中,細致地展現作者的內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歇,欲說還休淚先流”,“只恐船行兩溪,多愁我擔不起”。她還善於用簡單的手法描繪具體的事物,“只皺著眉頭,卻在思考”(《剪梅》),含蓄委婉,樸實自然。清照的詞風以婉約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漁父傲】《天遇雲煙》,謂之“渾雅,無壹絲壹毫之粉”。清兆詞的語言細膩獨特。比如她作品中的花樹“綠而肥,紅而瘦”,天氣“濃煙暗雨”,“風柔日瘦”。她還善於使用像家壹樣清晰的方言詞匯,比如“壹個人看窗外怎麽會黑?”易得,自然清新。她的詞充滿了音樂美,也註重舌齒音的交錯和疊字的運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慢聲】以14疊字開頭,原創性被贊。清兆詞叫易安體,廣為流傳。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集》、《易安詞集》已失傳。如今的《漱玉詞》只有四個印本,1冊。有李清照的校勘,人民文學出版社,黃有李清照的文集,還有齊魯書店版。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尤安這個詞,沒有。稼軒,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出生時,山東被遊牧民族占領。二十壹歲加入抗金義軍,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在任期間,他采取積極措施,招募流亡者,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他的反金建議沒有被采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離崗,居江西上饒、鉛山。晚年韓□(tuo1)當權,曾經被人利用,不久就死了。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以破陣聞名,贈壯詞陳同福憶往事,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水龍吟,鄧建康,上心亭,菩薩滿,寫江西壹壁。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抱負未能實現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還有“賈和的短句”。現代人編了《辛稼軒詩話劄記》。

如夢,昨夜下雨了,風突然吹來,李清照

昨晚,雨突然停了。深度睡眠不會留下宿醉。我問快門人,他卻說:“海棠還在。”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色的,肥瘦相間!

欣賞1

這首詩,人物、場景、對話,充分展現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詩人的才華。

“昨晚下雨了,突然刮風了”意思是昨晚下雨了,刮得很厲害。稀疏,是寫稀疏疏,不是通常的稀疏的意思。這是春天的時候,名花正合適,但是風雨要來逼,心情不好,睡不著,只能借酒消愁。我喝了太多酒,睡得很沈。結果壹覺醒來,天已經亮了。但昨夜的心情,卻早已如橫在胸前,所以我們要壹起問懸在空中的是什麽。於是,她問打掃屋子的丫環,打開百葉窗:秋海棠怎麽了?侍女看了壹眼,笑著答道:“不錯,海棠經過壹夜風雨,壹點也沒變!”女主人聽了,嘆了口氣;“傻姑娘,妳知道海棠是少紅多綠嗎??"

這段對話表現了詩畫所不能表現的,表現了閨房傷春易春的復雜表情和語氣,可謂生動之筆。

作者以“沈睡”和“殘酒”為橋梁,寫出了白夜到天明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壹個“卷簾”巧妙地、恰當地打破了壹天的黎明。但是,問快門的人什麽都沒提,只透露了答案。

真是巧奪天工,不著痕跡。詩人為花而樂,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怒。其實他們是在傷害和珍惜春天,用花來比喻哀嘆自己的青春稍縱即逝。

欣賞II

李清照雖然不是多產作家,流傳至今的詞也只有四五十首,但都是“無用”和“詞人眾多”。這首《如夢》是壹首“為世人所呼”的不朽佳作。從黑夜中醒來後,小語問對花的描寫,婉轉地表達了詩人愛花傷春的情懷。語言清新,字義雋永,令人深思。

如何理解前兩句,爭議比較大。蓋推用邏輯推理:既然是“酣睡不耗殘酒”,怎麽知道“昨夜雨過天晴,風驟吹”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兩個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簡單的事物來理解的,因為詩人的本意不在這裏,而是通過這兩個詞來表達對花的無限熱愛。惜花詩多談風雨。白居易《珍牡丹二首》詩:“明者,風花應盡,夜者,惜紅觀火。”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枝滿枝,綠枝滿枝,倦睡晚起。”周邦彥《少年遊》詞:“壹夜東風,海棠花開,看樓上百葉。”花散在風雨中的意思很好理解。但是,要理解“酣睡不耗殘酒”也是關於愛惜花的,就不容易了。但是,只要多讀讀前人寫的關於花的詩,就不難理解了。杜甫《三絕句》詩:“寧可醉了風吹走,醒來卻能忍雨。”韋莊《遊》記載了包(月氏)的詩《Xi花吟》:“枝上花,人上花,窮色皆青春。昨天,我看見花在燃燒,但今天我看見花在飄落。喝了這朵花,總比等著春風吹走好。”這些詩句可以作為“酣睡不耗酒”的註腳。易安在贊美紅梅的詩《玉樓春》中說:“紅酥願讓瓊寶斷,探南枝遍開。.....想喝壹杯,就休想休息。”也算是對“沈睡”這句話的自我註解吧。雖然這個詞的措辭只是說我昨晚喝多了,從第二天早上開始就沒消停過,但是這個措辭背後卻隱藏著另壹層意思,那就是我昨晚喝醉了,因為我愛惜花。女詩人不忍看明朝海棠開花,昨晚在海棠下喝多了酒,到現在還醉著。《漱玉詞》多處寫飲酒,可見易安居士好飲酒。好喝還是會導致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後酒精力量還沒有完全消失,不是壹般的過量。只要想壹想詩人為什麽要寫“深眠不消殘酒”這個詞,答案只能是“惜花”。就這個詞的意思來說,和杜甫、鮑文姬引用的詩是壹樣的。但是,易安的高度是找到壹條新路。壹旦妳明白了“深睡不耗殘酒”背後隱藏的“愛惜花”的含義,那麽下面這句話的理解就“順理成章”了。

接下來的三四句話,是愛花心理的必然反映。雖然醉了壹夜,但蕭晴醒來後關心的第壹件事是花園裏的海棠。人情二字知道海棠受不了壹夜之間突如其來的風吹雨打造成的擦損,窗戶壹定是壹片紅色的狼藉,落滿了落花,可是我自己又不忍心看,就試著問正在卷窗簾的丫環。“試”字表達了詩人關心花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眼看到花落卻又想知道是怎麽回事的矛盾心理。反觀周邦彥的《少年遊》:“壹夜東風,海棠花開,看樓上百葉。”它是庸俗的,無味的。“問”的結果是什麽?——“但海棠還在。”女仆的回答讓詩人大吃壹驚。本來我以為經過壹夜的風雨,海棠花壹定已經雕謝變形了,可是丫環卷起窗簾向外望去,卻漫不經心地回答:海棠花還是那樣。“闕”字既表示侍女對女主人的疑慮不知情,又表示詩人聽到回答後的不解。是啊,“突如其來的風雨”過後,“海棠”怎麽還能保持原樣?這自然就引出了最後兩句。

“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這既是對丫環的反駁,也是自言自語:這個大大咧咧的姑娘,妳知不知道花園裏的海棠應該是綠葉茂盛,鮮有紅花!“應該”表明詩人對窗外景物的推測和判斷極為恰當。因為她沒有親眼目睹過,所以要給她的發言留有余地。同時,這個詞還隱含著“必須”和“不得不”的意思。海棠雖好無情,但也不可能永遠盛開。總之,對花有無盡的無奈之愛,但謂語淺薄而深刻。而這壹層對花的好感,自然是“卷簾人”觀察不到的,也不需要更多關註的。畢竟她不可能像女主壹樣細膩,對自然和人生有更深的理解。這可能是她給出以上答案的原因。最後壹句“綠肥紅瘦”是全詞的完美之筆,壹直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樹葉因為水分充足而茂盛肥美,“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為不堪雨水而枯萎稀少,這是兩種狀態的對比。四個普通的詞,經過詩人的搭配組合,如此生動傳神,真是語言運用上的壹個創造。聯想到這四個字,“紅瘦”不就預示著春天的逐漸消逝,而“綠肥”則象征著綠葉的夏天的來臨嗎?這種非常通用的語言真的很神奇。胡載《苕溪漁隱從化》曰:“此語甚新。”評《草堂詩阿別錄》:“句末尤細膩微妙。”看來不是虛名。

這個小詞只有六句三十三個字,卻寫得曲折委婉,很有層次。詩人因愛惜花而豪飲,卻因知道花的感激而“質疑”,又因不相信“禁閉人”的回答而追問。於是他壹步壹步轉過身,用搖曳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愛惜花朵的心情。《燎原詩選》雲:“短詩曲折無數,自然比詞更神聖。”可謂好評如潮。

茅屋的茅草屋頂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綠草。醉的吳地方醉了,聲音溫柔動聽,白發老人是誰家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除草,二兒子忙著編雞籠。我最喜歡小孩子無賴,趴在溪頭剝蓮花。-清平樂村住宅;辛棄疾

低矮的屋檐和小茅屋。溪水潺潺,岸邊綠草如茵。壹陣捂陰,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壹對白發蒼蒼的爸爸和奶奶。大兒子,在小溪東岸的豆田裏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多好的技能啊!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花,是個可愛調皮的家夥。

“謊言”這個詞確實是用得最精彩的。講述了躺在溪邊剝荷葉的孩童天真活潑調皮勁十足的故事,從而使人物栩栩如生,意境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