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高休閑型——《陋室銘》。《陋室記》通過描寫陋室幽雅的環境和主人的風采,表達了自己清正廉明的情懷。這篇不足100字的陋室碑文,含蓄地表現了作者安身立命、潔身自好的雅趣和獨立自主的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壹個道理:客廳雖然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客廳的主人賢惠,生活充實,屋子裏就會充滿香味,處處都有優雅和霸氣,他有壹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3、修身勵誌——《勸誡之書》。《十誡》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在54歲去世前寫給8歲兒子的家書,被後人譽為智慧的化身。也可以說是充滿智慧的家訓,後來成為各年齡段學生修身養性的名篇。《諸葛亮誡書》短小精悍,只有86個字,卻深刻闡述了修身、治學、做人的道理,凝結了作者壹生的人生經歷、人生閱歷和學術思想。發人深省,令人回味,不僅使他的後人受益,也可供今天的讀者借鑒。
4、孤傲曠達——《水調》。這首詩是豪放詩人蘇軾的名作。是作者於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在密州,中秋賞月所作,表達對弟弟蘇轍的無限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