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寫關於酒泉鼓樓的詩

寫關於酒泉鼓樓的詩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是鐘樓和鼓樓的統稱。

鐘鼓樓分為兩部分,即基座和亭子。就其分布區域而言,壹個建在宮中,壹個建在市中心,後者多為自然。宮中鐘鼓樓始於隋朝,止於明朝。除了報時之外,還可以在法庭開會時作為壹種禮貌。市中心的鐘鼓樓長期以來壹直是壹種特殊的報時建築,但大多數古代城市都實行宵禁,早晚的鼓聲是開關城門和廣場的信號。

此外,唐代寺廟中還設置了鐘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鐘樓和鼓樓,用於舉行佛教儀式。

據史料記載,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代表性鐘鼓樓主要有北京鐘鼓樓、Xi安鐘鼓樓、瀘州鐘鼓樓(四川)、茂名鐘鼓樓(廣東)、銀川鐘鼓樓、酒泉鐘鼓樓(甘肅)、安陽鐘鼓樓(河南)、蓋州鐘鼓樓(遼寧)等。其中,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Xi安鐘鼓樓是現存鐘鼓樓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例子。

在絲綢之路上,也有許多歷經滄桑的鐘鼓樓。其中大部分在甘肅省。千年的洗禮也許會讓他們褪去曾經的輝煌,但他們依然能感受到基於樓下的歷史之聲。

Xi安鐘鼓樓是Xi安鐘樓和Xi安鼓樓的合稱。它位於Xi市中心,是Xi的標誌性建築。兩座明代建築遙相呼應,蔚為壯觀。

Xi安鐘樓建於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原建於西街北廣濟街東側,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遷至現址。鐘樓為閣樓式建築,金字塔形屋頂,重檐三滴水角,面積1,377.64平方米。它建在壹個由青磚和白蠟木制成的方形基座上。臺座下有壹個高6米、寬6米的十字形券孔,與東南西北四條街道相連。

Xi安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比鐘樓稍早。鼓樓建在高高的長方形平臺上,平臺下有壹個高、寬6米的南北券洞。

Xi安鐘樓是體現中國明代民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原址位於西大街廣濟街。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遷至現址,成為壹座東西樞紐,南北呼應的軸線建築。過去樓上掛著壹口大鐘,用來鬧鈴報時,故名“鐘樓”。

甘肅有四大鐘鼓樓:永昌鐘鼓樓、張掖鐘鼓樓、酒泉鐘鼓樓、隴西鐘鼓樓。此外,還有武威鐘鼓樓和靖遠鐘鼓樓,在省內比較有代表性。

酒泉鐘鼓樓(當地俗稱“鼓樓”)矗立在今天酒泉市最繁華的城市中心,是姑蘇州城的標誌性建築。這座建築建於東晉皇帝司馬丹的永和年間(梁倩永樂元年,公元346年)。它原是酒泉市的東門(稱為福祿縣),由張政權酒泉郡太守謝哀(公元320-376年,公元314-376年)重建。

酒泉鐘鼓樓高27米。底座平面為正方形,高8m,周長112m(底長28m)。鼓樓是木結構的塔形建築,壹樓兩側各有三個開間。十二根柱子嵌在墻裏,二十根柱子在外面。樓內有四根粗大的木柱貫穿三樓。二樓兩側各有12雕花窗扇,嵌於12根支撐柱之間,外有走廊欄桿,東西兩側分別懸掛“聲震華夷”、“雄渾有力”的巨幅匾額;三樓是單間,單檐,四面有窗,高角,外有回廊護欄;屋頂用寶瓶裝飾。基座門口四個磚券的過梁上部嵌有仿木磚的雕花遊廊突出於墻外,下方有浮雕畫,寓意東方“二龍戲珠”,意為“向東入海”;在西方,它被稱為“馮丹朝陽”,這是根據經典的山海經。西方有“丹雪山,五彩繽紛”的經典。南方叫《河圖洛書》,引用大禹治水的傳說。相傳禹到過河西,引弱水(黑河)至鶴立山,入流沙(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至三縣(今敦煌)入南海,詐稱此畫以頌揚大禹治水之功;北方是“八仙過生日”,意為“願長命百歲”。浮雕下方是門檻,上面刻有“東有華嶽”、“西有伊吾”、“南有祁連”、“北通沙漠”(其中“伊吾”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沙漠”指內蒙古自治區巴丹吉林沙漠)。這十六個漢字清楚地說明了酒泉市(姑蘇州市)的地理位置及其河山的優越形態。券洞中央頂上八卦圖,懸掛壹塊伏羲八卦圖板,起到指示天文方位的作用。酒泉鐘鼓樓的建築形式和結構風格與Xi的鐘鼓樓有許多相似之處。現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掖鐘鼓樓(當地俗稱“鼓樓”,又叫“鐘樓”),曾用名真元樓,又名靜園樓,位於今張掖市最繁華的市區中心,東西南北四條街在此交匯,是河西走廊市區最大的鐘鼓樓。

張掖鐘鼓樓完全仿照Xi安鐘鼓樓,總高32米。基地平面呈正方形,高9米,周長128米(底長32米)。它全部用青磚包裹,底座襯有石條。與酒泉鐘鼓樓不同的是,平臺頂部有壹米高的女墻;底座下部的四個中軸線上設有憑證形門洞。門口平面呈十字形,與四條街道相連,可供行人和小型車輛通行。門口上方有五層磚券,磚券上嵌有磚匾,東有“徐升”,西有“賓勝”,南有“英勛”,北有“貞元”。鼓樓為三層木塔,寬三間,深三間,底寬16m,均為重檐、金字塔形屋頂、飛檐上翹、雕梁畫棟。它相當優雅莊嚴,完全是中國民族形式中的傳統建築。二樓重檐四面懸掛匾額,東有“金城春雨”,西有“玉冠小月”,南有“祁連清雪”,北有“古言古牧場”。據史料記載,清朝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密勒音、反叛清廷,為引誘殺害京師巡撫、巡視熙寧路的林維藻、鎮守連長劉而燒毀此樓。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重建。建成後,重檐四面掛有匾額,題名改為東有“九天在望”,西有“萬國仙賓”,南有“音教四達”,北有“湖光山色”。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再次重修後,仍以東有“九天在望”,西有“萬國賢賓”,南有“聲教四傑”,北有“湖光山色壹覽”。

張掖鐘鼓樓東南角掛有壹口唐代銅鐘,鑄造工藝精湛,造型宏偉。銅鐘外壁略黃帶鐵藍色。鐘高1.30m,直徑1.10m,上部略呈喇叭狀,下部為六耳。鐘體有三層圖案,每層有六個方格。上面三層是天妃,頭戴皇冠,上身赤裸,穿著裙子,赤著腳,手捧壹束鮮花,形象優美,頗似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天妃風格。中間層有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和玄武,朱雀有長頸、長腿、長尾和翅膀;玄武有壹張長長的嘴,壹條長長的尾巴,展開翅膀,撒腿就跑。下層有六個隔間,其中三個是青龍和白虎。這個大鐘是合金做的,不僅能承受重擊,還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可以傳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整個鐘只有圖案,沒有文字,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基座平臺北側矗立著重建贛州吊橋和靖遠樓的紀念碑,至今保存完整。

張掖鐘鼓樓雄偉壯觀,是人們觀賞贛州現代街景和多彩不夜城的最佳觀賞點,也是休閑、娛樂、旅遊的理想場所。在這裏,遊客不僅可以探索奇景、奇觀,還可以品茶、觀風景。微風漫不經心,賞心悅目,他們沈醉其中,流連忘返。現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鐘鼓樓(又名功名樓)位於金昌永昌縣程思街路口。

始建於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分為底座和亭子兩部分,高24.50米。基座東西寬22米,南北長23米,高7.20米。它由夯土板砌成,四周用磚圍著,兩個拱門縱橫交錯,直通第四街。

亭子是雙檐屋頂,第二層有三個屋檐。下層是三間房寬,三間房深。四周是格子門,門左右都有窗戶。鬥拱是雙拱,* * *五階,卷成弧形。上層的房檐、房檐柱向內收緊,寬度仍與下層相同。頂層是壹個屋頂,上面有壹個寶頂。樓內四面懸掛著三塊巨型匾額,匾額分別為“麗日墨雲”、“人精俗”、“金闕銀根”(上、中、下東);“中天壹柱”、“懷柔西部”、“關羽通道”(西部上、中、下);《雲紋田開》、《魁連筆會》、《金運田香》(上圖南,下圖中);《聲聞四達》、《保金川》、《魏璇》(北上、中下)。臺基拱上有匾額鐫刻,東有“大觀”,西有“寧遠”,南有“英勛”,北有“振碩”。臺座上有壹口大鐵鐘,壹樓建有壹面大鼓。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巍峨雄偉,在甘肅古代鐘鼓建築中獨樹壹幟。永昌鐘鼓樓是永昌歷史文化歷經數百年風雨的象征,內置鐘鼓、晨鐘、暮鼓、四大名聲,為振興文教、教育百姓。整個建築嚴謹雄偉,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築之壹,也是研究明清以來古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之壹。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隴西鐘鼓樓,即威遠樓(又名雄鎮樓),位於定西市隴西縣城中心,以氣勢雄偉、歷史悠久、造型精美而聞名。創建於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公元1023年),韓琦在舊城東新建古魏村,並在東北方修建了死亡樓,取名“魏元樓”,意為“遠之崇高之地”。所以孟步詩《漢宮綏靖來秦風,渭濱建渭源樓。看看西方的地球和月亮,標準已經平息了北方的塵埃。

元世祖中通二年(公元1261),渭源樓遷至城內。自(即宗)至元年(公元1341),其上置銅鍋,夜間擊鼓,故人們俗稱之為“鼓樓”。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修亭名,改名為“雄鎮樓”,東西兩側懸掛兩塊巨型匾額,分別為“公昌雄鎮”和“四大名地”。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重修時,擴建為三層樓閣,木結構,四面有半拱形飛檐。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修繕,將北宋鑄造的銅鐘搬到樓上,因無報時之事,有報警之事,故又稱“鐘鼓樓”。

現存的隴西威遠樓是壹座磚砌的三層木結構建築,高26米。底座用古大磚砌成,高11 m,長27 m,寬17 m,中間有壹個供行人和汽車通行的洞,道路用長方形大石塊鋪成。木樓高15米,每層24根柱子。三層四面全是飛檐,檐下有102彩繪拱門,如箭在空飛,似燕子展翅;歇後山屋頂,猶如臥虎藏龍,氣勢磅礴,整體建築結構精巧,造型雄偉,頗為莊重典雅。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隴西有個鐘鼓樓,半個戳天”的民謠廣為流傳。現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知道,隴西位於甘肅省中南部渭河上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史前時期,華夏先民就在這片富饒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豐富的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設立隴西郡,為全國三十六郡之壹。漢代著名探險家張騫下西洋時,在隴西建“常工府”,從此隴西被稱為“常工”。清朝時,在這裏設省會,管轄整個甘肅。隴西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之壹,在中國歷史上曾數次呈現出桑麻遍地、商旅如雲的繁榮景象。威遠樓是當時為適應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

人們贊美威遠樓的過去,更贊美它的現在和未來。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渭源樓的維修,多次撥專款加固基座,修復門窗臺階,仿古彩繪亭臺、門窗、屋檐,使古老的渭源樓煥然壹新。如今,威遠樓早已定期對外開放,遊客絡繹不絕。樓內門頂飾有歷史名人傳記、鳥獸、花卉、山水。房子的橫梁和柱子都用古色古香的精致筆法繪制,精雕細刻,五彩繽紛。塔的南端有壹個亭子,亭下掛著壹口放置在這裏數百年的銅鐘。鐘重12000多斤。看的人都納悶,為什麽古人會把這麽重的古鐘搬到這麽高的陽臺上!

甘肅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肅金龍國際旅行社作為西北旅遊服務業的壹員,壹直大力推進絲綢之路黃金段的旅遊建設,加強絲綢之路沿線城市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我省旅遊業和經貿的發展。同時,在地接部分,甘肅金龍國際旅行社有六個地接部門,分別是質量部、地接團隊部、地接經銷部、自駕遊部、短線部、運營部。公司擁有131名專兼職導遊,秉承回歸旅遊的本質,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引領西北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打造全球旅遊資源型企業,以打造甘肅最大最專業的本土地接社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