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商隱的《錦瑟》是什麽意思?謝謝妳。

李商隱的《錦瑟》是什麽意思?謝謝妳。

我想知道為什麽我的錦瑟有五十根弦,每根弦上都有壹個青春的間隔。

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蝴蝶蠱惑,帝王春心杜鵑啼。

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

壹個本該持續到永遠的時刻,在我知道之前已經來了又去了。

李商隱的詩《錦瑟》無疑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難理解的,也是最具多樣性的作品。但它畢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的解讀,不僅可以檢驗和磨礪我們的武器,更是我們鍛造新武器的重要資源,所以再難,我們還是要解讀經典。

縱觀古今評論家對《錦瑟》的解讀,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進壹步研究:壹是詩中會厭和腹部四組意象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對上述四組意象含義的重新解讀。對這兩個重要問題的深入研究,可能會使我們對《錦瑟》的解讀獲得新的成果。

第壹,《錦瑟》中下巴和腹部的四組意象之間的關系。

對《錦瑟》的不同解讀,關鍵在於很難準確把握詩中四個典故所涉及的意象,而我認為這與我們對這些意象的內在聯系缺乏深入了解有關。現在我們來深入分析壹下這些圖像之間的內在聯系。

1.駢文中兩組意象的內在聯系:

“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蝴蝶蠱惑,帝王春心杜鵑啼。”

莊子的《蝶戀花》和王迪的《布谷鳥》是類似的東西,它們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而且蝴蝶在春天翩翩起舞,這是春天的景象,自然與時間上的“春心”有關。

2.腹聯中兩組意象的關系:

"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

關於腹聯中的這兩首詩,有壹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先討論壹下,那就是“珍珠有淚”這個詞,雖然“人魚垂珠淚下壹輪月——碧海碧田對著太陽呼吸玉”這兩首詩的對仗從外在形式上看比較工整,但如果從意義上講,“壹顆有淚的珍珠”應該算是“壹顆有淚的珍珠”。因為錦瑟的對聯和腹聯中的四組意象都是由這種物化轉化為另壹種東西,從意義上來說,很明顯“珍珠有淚”應視為“淚如珠”,即“淚”變成了“珠”。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看兩首詩的內在聯系。

腹聯中的“珍珠”和“玉”也是同壹類東西,自然有內在聯系。在李商隱的詩中,有珍珠與玉石相連的句子,如“寶武搖珠,嫦娥照玉輪”(《七夕》);”竹書再憐翡翠,婁宇舞羨昆明雞”(《飲宴贈同殿》);”珠玉末相似,同名夜光”(《判斷春》)。

3.平行連接和腹部連接的內在關系:

妳該寫春天了;對聯雖然有“月”“日”等表述,但畢竟是把海、藍田放在句首,所以也算是側重於空間。從時間到空間,雖然轉向現實。而且對聯和腹聯是由“淚”字暗中聯系在壹起的。杜鵑花春啼,啼時有淚。杜甫的眼淚和鮫人(珠兒)的眼淚是連在壹起的,這實際上就像電影中的圖像組合。

在討論《錦瑟》詩聯和腹聯中的四組意象的關系時,值得指出的是,我上面提到的問題是,有壹個“華”字貫穿這四組意象。“化”即“生”,四組意象都是由壹物(人)轉化為另壹物。而且《磚聯》中的莊子與蝴蝶、王迪與杜甫都是二而壹,都是作者的自我隱喻;同樣,腹聯中的珍珠(鮫人)與淚、玉、煙也是二合壹的,這也是作者自身的情況。莊子、蝴蝶、王迪、杜甫、淚、珠、玉、煙,這八樣東西(人物)都是作者的自我隱喻,這對於我們理解和把握《錦瑟》的對聯、腹聯乃至全詩都非常重要。

依此,隱藏在水中深處的“藍田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這壹形象的含義開始浮出水面。

第二,“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的意象

《錦瑟》難點的關鍵在於對駢文和腹聯中四組意象的理解,而最難理解和把握的是《藍田玉語》中的意象,這也是壹些歧義的重要來源之壹。現在讓我們仔細考察壹下這首詩中意象的真正含義。

"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這兩首詩不僅在形式上具有雙重性,而且在內容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為了準確地把握“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這壹意象,我們不妨從“人魚對著月亮綠色的大海流下珍珠般的眼淚”這壹意象入手。

至於“人魚將珍珠般的眼淚流下月亮般綠色的大海”這首詩,註釋中經常引用兩條信息:郭喜安的“他國洞穴的回憶”中說:“樂維王國在日本的南部,其人民帶著象人從海底獲得寶藏,並留在鮫人的宮殿裏,他們得到了眼淚,那麽鮫人的眼淚也叫眼淚。”(本文有關錦瑟的研究資料,除特別註明者外,引文均引自劉雪雲、余叔誠《李商隱詩集》,中華書局,1988+2月版,後面不再註。)

張華的《博物誌》說:“南海外有鮫人,水如魚棲。不枉功業,哭出珍珠來。”

關於這兩個素材,大部分詩評家關註的是“淚”字,這個字不錯。我還想強調壹點,“珠”是由“淚”轉化的,或者說“淚”轉化為“珠”。如前所述,對聯中兩首詩的對仗雖然比較工整,但若論寓意,“壹顆珍珠有淚”應該算是“淚珠兒”了。雖然鮫人的眼淚可以變成珍珠,但它們需要像莊子所說的“等待”或“等待”。馮昊在註釋“人魚把珍珠般的眼淚滴到月亮般碧綠的大海上”時,還引用了《大代李記》:“蛤和烏龜對著月亮充滿了空虛。”朱引用《文選》中的這句話:“月圓時珍珠全,月缺時珍珠缺。”可以看到鮫人的眼淚在滿月時變成了珠子。“人魚把珍珠般的眼淚流下月亮綠色的海洋”,這裏的“滿月”是“滿月”或“滿月”的意思,因為滿月或滿月使它變得清晰。

現在我們來討論壹下“藍田對著太陽呼吸它們的玉”的形象意義。

“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詩人註意到這首詩使用了以下兩種材料:

《武女兒紫玉傳》:王梳妝時,忽見玉,目瞪口呆,愁容滿面,問曰:“汝為何而生?”玉跪下道:“以前都是學生回來要玉,陛下都拒絕了。玉名毀義而死。註意距離,虞雯已經死了,所以我向家屬表示哀悼。我感覺我快死了,我需要遇見妳,因為我把它和珠子壹起留下了。如果不想辦喪事,可能就不推了。”夫人聞之,出來抱之,玉如煙。(程夢星註)

《困學物語》:司空表達壹種聖潔的雲:“府倫叔指詩人的風景,如藍田艷陽天,好玉好煙,只可期而不可放,迫在眉睫。”壹山的句子就是基於此。(馮昊的說明)

顯然,這兩份材料對這首詩的解讀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但也不宜過於死板。

"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在這兩首詩的內容中,“海”與“藍田”相對,“明月”與“暖日”相對,“淚”與“玉”相對,“珠”與“煙”相對,“玉”可以產生“煙”,但也要“等”或“等”,就是“暖日”。“孫”是皇帝的形象。李商隱在他的詩中不止壹次地使用了“夕陽西下”(皇帝所在的長安)這個詞,如“日香不自持,月色全美(曲池);”文君會來到陽光下,看到我最迷人的壹面。"(《楊本生說他在長安遇見小男孩阿周》)日暮中的“日”字,指的是皇帝。

在李商隱的詩中,“孫”明確指的是皇帝,“孫”在“孫角”中,如“若非玉璽被先帝奪去,早就揚帆界天下了”(隋宮)。又曰:“東南方望日,何欲驅?”讓我們去秦樓唐樹園,尋找每個朝代的羅敷。”(《東南》)馮昊對這首詩的評價是:“嘆君不親,樂室亦樂。在荊州和望京,是東南。”對於“日本、中國、烏克蘭”,則註明:“史記?6?1龜茲戰術傳:孔子說:“日本人以德治國,是三足之恥。”

我以為“暖日”的“日”和“日落”、“太陽角”、“日中烏日”的“日”是壹樣的。這樣,“藍田正對著太陽呼吸著自己的玉”的形象意義就更明顯了:“太陽”象征著唐朝的皇帝,“暖”指的是政治清明,“玉”指的是人才,“煙”指的是“花”(“所有的田都種上了玉,卻沒有壹棵樹開花”[《喜雪》]),意思是有所作為。整句話的意思是,當皇帝政治清明的時候,玉可以造煙,也就是他可以有所作為。“我是太子之孫”(《隨州哭侍郎蕭二十四韻》),唐玄宗之孫李商隱壹直對魏闕有所牽掛(《我要被牽掛》【隨州哭侍郎蕭二十四韻】)。

在這裏,我想,把李商隱和李賀這兩位唐代的王孫進行比較,對於我們深入理解李商隱的這首詩,將是非常有益的。雖然李賀和李商隱都是唐朝的王孫,都是中唐以後最傑出的詩人,都有政治失意,甚至有些詩歌在風格上頗為相似,但從整體上看,這兩位唐朝的王孫對政治和詩歌創作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李賀仕途被淘汰後,對政治感到徹底絕望,於是將全部精力投入詩歌創作,認為可以通過詩歌獲得永恒的生命價值。所謂“只留壹簡本,山頂泥金”(《情詩二首》)。但是,李商隱不壹樣。雖然他對自己的仕途並不滿意,甚至人生坎坷,但他並沒有對政治完全絕望。縱觀李商隱所有的詩歌,我們不難看出,他從來沒有忘記過政治,而是壹直特別關註政治,政治意識特別強烈,只要我們再讀壹遍他的《感與感》等詩歌,就很清楚了。李商隱也熱愛詩歌創作,成就不比李賀差。而且,他對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頗為自負,卻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作為唐朝的孫子,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寄托在“和煦的天氣”上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我把“孫”解讀為唐朝皇帝,把“溫情”解讀為政治清明。另壹個原因是,當馮昊評論“人魚把珍珠般的眼淚滴落在月亮般綠色的大海上”這首詩時,曾雲說:“當美德來到源頭,河流和海洋將顯示珍珠。””這裏所謂的“德”是帝王之德,即政治清明。可見“月光”已經有這個意思了。

當我說“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時,形象是顯而易見的。所謂明顯,我的意思是“溫暖的日子”和“玉”之間的關系是清楚的。至於李商隱對“暖日”的態度,是相信“暖日”,希望“暖日”還是“不暖日”,所以“玉”難出“煙”?還有很大的解讀空間。

第三,錦瑟的整體構思

壹首詩是壹個統壹的有機整體,個體意象的意義是建立在整體電中的,所以也要把對壹些具體意象的認識還原到整體中,看它們是否與整體和諧統壹。

《錦瑟》整體上是按照格律詩四句詩的結構模式構思組合而成的:萌生、傳承、轉化、融合。

第壹副對聯“不知我的錦瑟為何有五十弦,每壹弦都有如花的音程青春”源於樂器或鼓樂器的聲音引起的春節記憶。

顓頊“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蝴蝶蠱惑,帝王春心杜鵑啼”是壹種承諾。但這個“承諾”不是簡單的“承諾”,需要仔細解釋。

對於顓頊與守聯的關系,首先要討論的問題是它與錦瑟的關系。因為首聯以“錦瑟”而起,又是“各以其如花的苦惱壹個青春的音程”,“思華之年”是全詩的總領,我們當然要搞清楚對聯與這個總領的關系。至於顓頊與錦瑟的關系,我認為有兩個問題要先搞清楚:壹是整個詩歌創作與錦瑟的關系,二是顓頊與錦瑟的關系。

論全詩創作與《錦瑟》的關系,即為什麽作者的靈感是在寫詩的時候直接觸發的,即李商隱寫《錦瑟》是因為看到了身邊的“錦瑟”,所以產生了壹些感慨;聽到有人打鼓,引起聯想;還是自己打鼓來抒發感情?簡而言之,李商隱是“看”、“聽”還是“擊鼓”?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壹旦有了明確的答案,壹些解讀意見就失去了基礎,可以被打破。

詩雖以“錦瑟”為題,亦以“錦瑟”而起,但並非詠物之作。對此,古今學者並無異議。此外,《各有其花般的品壹個青春的音程》中的“思”字,說明這個“錦瑟”在發聲,有人在擊鼓,是動態的,不能不看。

元好問曰:“王春心啼鵑,錦色美人怨過年。詩人總愛昆西,卻恨沒人寫簡媜。”“美”是指李商隱自身的情況。所以《錦瑟》不要聽。

《錦瑟》應該算是李商隱對自己的鼓勵。李商隱擅長演奏古箏。“十二學琴,銀甲未脫”(《無題》),詩《哀琴》可以佐證。

雖然樂器與箏不同,但卻是相似的。李商隱也會打鼓。雖然這壹點尚未得到證實,但似乎可以從他的詩中多次提到“錦瑟”中得到壹些消息。

與整個詩歌創作和《錦瑟》的關系相比,顓頊與《錦瑟》的關系顯然更為重要。顓頊與錦瑟的關系,也是顓頊與音樂的關系。

《邵聽錄》說:“莊勝和都是古代的樂號。”

黃的《雜記》中寫道:

壹山詩《錦瑟》雲...谷中道士看了這首詩,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後來他們問東坡,東坡說:“這是古今音樂的記錄。其曰:‘錦瑟亦器,其弦五十,其柱如是,其聲亦宜,怨,清,和。’按照施立的說法,“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被蝴蝶蠱惑”是恰當的王的《春心杜鵑啼》,怨;人魚在月綠的海中哭泣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石”,而且,在壹篇文章中,這首歌盡了最大的努力。歷史稱之為壯麗的麥池谷,但這是真的。

雖然我不認同《錦瑟》是關於音樂的結論,但我認為毫無疑問,這首詩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至少可以從“王春心杜鵑啼”這句話中證實這壹點。在李商隱的詩中,當他寫到鄭和錦瑟時,不止壹次地使用了看杜鵑的典故。如《悼鄭》雲:“淚不盡,舒氣不止。”在他的詩中,寫到金器時,往往與悲淒相聯,如“玉盤淚數悲,金器驚弦斷夢頻”(《雨中牡丹》之二);“女子臨危,思念夫鳶”(《送將軍李去闕五十韻》);“又徜徉瀟湘雨,雨打香菱五十弦”(《七月二十八夜聽雨後與王正兒書生之夢》);“枕寒蝶來莊,窗寒胤螢銷。以右琴飲酒,忘牧樵名”(《秋夜思》)。

所以我覺得,至少因為帝王杜鵑這個典故的悲涼色彩,和錦瑟這個樂器的表現有關,更適合表達感傷的情緒。

《錦瑟》中的對聯雖與音樂有關,但只是這兩首詩的內幕,是與第壹聯的內在聯系之壹。莊生化蝶和王迪化杜這兩個典故在這首詩中有著更為重要和明顯的意義。這個我以後再說。再說轉聯和守聯的其他內在聯系。

第壹副對聯的“華年”是時間,所以對聯也是由時間承接的,它的時間是壹個“春”字。當然,《蕭聽錄》說:“莊生”“望帝”都是古樂名。“那麽自然是李商隱敲鼓彈琴彈這兩首古歌,來繼承。

“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蝴蝶蠱惑”是作家少年時期的理想。莊生化是壹只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自由飛翔的蝴蝶,象征著春光明媚、百花齊放時的理想之美。

“王皇帝的春心在布谷鳥中哭泣”是指布谷鳥為春天而哭泣,對春天的渴望變成了眼淚,表明了壹個美好理想的幻滅。蝴蝶在春天翩翩起舞,春天卻破碎了,或者這個春天並不明媚,但杜鵑泣血,於是春夢幻滅。

腹聯“人魚把珍珠般的淚珠流下月綠的大海,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是壹個轉折。這個轉有多重含義:第壹,對聯是時間,腹部蕩開,變成空間。第壹,如上所述,鮫人的眼淚是由布谷鳥的眼淚連接起來的,但布谷鳥的眼淚是血,而鮫人的眼淚可以化為珍珠,在內容上得到了升華,雖然轉了壹圈。“王皇帝的春心在咕咕地哭”,咕咕地哭出了血,太悲哀了,太悲哀了;雖然《人魚把珍珠般的眼淚滴下壹片月綠的海》還是以眼淚為題材,但也不乏悲傷,但眼淚可以是珍珠,顯然給悲傷的背景增添了力量和美感。美好的夢想破滅,失敗,失意,布谷鳥泣血,但並不完全絕望。眼淚可以變成珍珠,當然會有新的轉機。“藍田對著太陽呼吸著自己的玉”“暖天”讓“玉”產生“煙”開花,更有希望。但希望終究是希望,而這個希望就像壹個夢,所以希望也可以叫做夢。對聯始於夢,腹聯止於夢,但前者是春夢,後者更有現實基礎。這是另壹個大的轉折點。

對聯中“和壹個本該持續到永遠的瞬間,不知不覺就來了又去了”的意思雖然表面上看挺清楚,但也不是特別好理解。我認為,除了“碧田對日吐玉”這壹難以理解和把握的意象外,歷代對《錦瑟》的不同解讀,另壹個重要原因在於讀者對這首詩的理解不夠深入。第壹個是“和壹個應該永遠持續下去的時刻”中的“成為”壹詞。我以為“待”字是莊子“來世不待”(人間)和“不待”(天道命運)中的“待”字。有些詩評家和文學作品把“要”解讀為“要什麽”,平淡無味,無異於珍珠變魚眼,失去光彩。

而且這兩句尾聯的詩,看似字字清晰,意義不大,其實不然。以往的詩評家大多認為這兩首詩說的是同壹件事,或者把它們看作是壹對運行的、對同壹件事的歷時性評價。其實這兩首詩的側重點和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前壹句“和壹個本該持續到永遠的瞬間”講的是過年的各種經歷,是事件,是物理,所以可以回憶;最後壹句“來了又走了,才知道”是寫東西背後的道理,有理形而上,故雲“惘然”。形而上的東西是生動的,所以很清楚“等待”和“回憶”,只有形而下的東西才是“徒勞的”,“來了又去,不知不覺”。

“來了又走了才知道”還是有很大的解讀空間的,至少可以這樣理解:事件背後的原因當時已經是“惘然”,現在更是“惘然”;雖然當時是“惘然”,但現在已經不是“惘然”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李商隱寫《錦瑟》的時候,大約五十歲。曾經的“惆悵”,現在當然不再是“惆悵”了。而且,什麽叫“徒勞無功”?“惘然”的意思是“迷惑”“和本該持續到永遠的壹瞬間”,事件歷歷在目,道理很清楚。有什麽好疑惑的?“來了又走了才知道”,表面上是自責,自責——不理解和無知,但這只是委婉的說法,所以責怪的對象不是自己,是誰呢?“月”不明,尤其是“日”不“暖”,“玉”不能“煙”,令人費解!

所以尾聯是壹個組合,壹個結,總結了中國年的理想、理想的破滅、淚珠如珠、玉夢如煙等各種人生經歷,照顧到了首聯的“思華年”。但這只是壹方面,另壹方面,在總結的基礎上,它同時又有了新的升華,這就是它的形而上的思考,把對人生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上升到人生哲學的層面,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認識到過去的錯誤是認識上的進步;意識到過去的“惆悵”是清醒的標誌。當然,至於目前的認識達到了多高,那就是另壹回事了。壹首詩,能做到這壹點,已經難能可貴,讀者不應再苛求。而留下的空白恰恰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

至此,《錦瑟》的主題完全展露無遺:不是悼念,不是自殘,不是譜曲,也不是總結詩歌創作的經驗;說的是美好的理想無法實現,有才華的人在政治上無法有所作為。根本原因是皇帝政治不清。

第四,錦瑟的藝術特色

在重新解讀《錦瑟》意象和主題的基礎上,有必要對其藝術特色進行新的探討,因為這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這首詩,更深刻地把握李商隱的詩歌藝術。讓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錦瑟》的藝術特色。

至於《錦瑟》的結構特點,如前所述,不僅僅是每副對聯中的兩首詩相互系聯,還在於對聯之間以推拉的方式相連,交織勾心鬥角,文心細膩。這個我們上面已經講過了,這裏就不贅述了。至於其深刻的內容和生動的形象,它是精致的沒有任何雕刻的痕跡,可以說是自然的反應等。,而且也是相當明顯的,不用說。這裏我只想簡單說壹下全詩的整體氣勢和風格。

《勁色》在氣勢上的突出特點是格局雖小卻自有氣勢。

《錦瑟》中的八首詩可以說是如長江流水,後浪推前浪,層層推進。第壹句是錦瑟的崛起,第二句是由錦瑟的音樂引發的對中國年的思考,第三句是關於青春期的美好理想,第四句是關於理想的幻滅,第五句是關於理想幻滅後的新追求,第六句是關於新的希望,第七句是對中國年的總結,第八句升華到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步步推進。這種推進不是線性發展,而是壹個曲折、跌宕的循環。全詩四聯是四個大板塊,大起大落,每聯中的兩句詩都有跳躍和轉折,甚至呈現出很大的落差。比如對聯裏,第壹句話講的是壹個美好的理想,蝴蝶在明媚的春光裏栩栩如生地飛舞。多麽迷人的景象啊!然而,下壹句雖仍是春天的景象,但杜鵑泣血,聲音淒厲,與上壹句形成鮮明對比,將人帶入壹種悲涼的氣氛。這個差距太大了。正是這種巨大的落差和轉折,構成了全詩的跌宕起伏和曲折跌宕。短短的七調,雖不能如長江奔流般壯闊,也如山泉,順流而下,遇斷脊陡崖,自然落瀉,自有壹番氣勢。

論《錦瑟》的整體風格。

眾所周知,古往今來對《錦瑟》主題的解釋是最為多樣的。劉、余叔誠的《李商隱詩集》中,對《錦瑟》從古至今的各種題材作了全面的介紹後,有詳細的註釋,開篇就說:“解釋雖多,但有哀亡自傷兩種說。”這很好。“哀”與“自傷”的主題,再加上“布谷鳥泣血”、“珍珠有淚”等意象的組合,以及“成功的追憶”、“惆悵”等術語的結論,很容易讓人得出該詩整體風格(或文體)悲涼的結論。當我們重新解讀《錦瑟》的主題和壹些意象時,我們不難看出,這種對《錦瑟》整體風格的把握並不準確。其實,只要認識到“惘然”的真正含義,認識到對聯已經升華到人生哲學的層面,進入了哲學的思考,我們就不難體會到詩的整體風格不是悲涼而是深沈。毫無疑問,李商隱在詩歌創作上曾經模仿過杜甫,《錦瑟》這首詩對老杜來說是相當壓抑的,但委婉還是有的。這是《錦瑟》詩整體風格的特點。

總之,李商隱在詩歌藝術上確實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錦瑟》不愧為千古佳作,經典中的經典。用心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