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部“回憶的回憶錄”,這部選集從多方面反映了作者魯迅的少年生活,生動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興趣的形成。
前七篇反映了他在紹興家塾私塾的童年生活,後三篇敘述了他從家鄉到南京,到日本留學,再到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種種醜惡和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舊中國黑暗中有誌青年知識分子的艱難歷程,表達了作者對昔日親人、朋友、老師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筆記為主,充滿濃厚的抒情氣息,常伴有議論,使抒情、敘事、議論融為壹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意,不時穿插幽默和寓言;形象生動,風格鮮明,感染力強。
擴展數據:
人物介紹
阿昌出自《阿昌與山海經》。
阿昌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睡不好,喜歡仔細觀察,把魯迅最喜歡的藏老鼠踩死了。這些都讓魯迅對她感到厭倦,但當她真誠善良的壹面展現出來,如《山海經》時,魯迅又忍不住感到尊重和感激。阿昌是典型的封建社會農村勞動婦女。她結實、勤勞、真誠、善良。
我爸爸是“五藏會”的
在《五藏匯》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看似非人,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了表達主題。父親利用孩子貪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誦,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對孩子天性的壓制和破壞。
藤野先生來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非常尊敬的導師。他不修邊幅,但在學習上卻很嚴謹。他為人正直熱情,十分關註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視形成鮮明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壹直激勵著魯迅奮進。
範愛農來自範愛農。
範愛農是當時社會上壹群充滿愛國情懷的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命運的起伏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經歷了對黑暗不滿、對革命期待、對革命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和生活的窘迫把他們逼入了絕境。
作品的影響力
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回憶,但卻超越於此,展現了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這是普通的回憶散文所達不到的。因為這些小品裏熟悉的只是壹些所謂的個人瑣事和孩子的感受,純粹是個人的酸甜苦辣和情感波瀾;主角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看不到外面洶湧的時代和四散的炮火硝煙。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壹時期某些知識分子的心態,但難以展現他們所處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不同。由於作者有遠大的誌向和寬廣的胸懷,這使得作品表現出表達個人經歷與關註民族命運的密切關系,既顯示了作者的個人足跡又顯示了壹個歷史時代的痕跡。
《朝花夕拾》是壹本個性鮮明的散文集。這明顯區別於同時期的很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有壹種灑脫的風格,適合隋朝。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裏的各種愛恨情仇,喜怒哀樂,任其在筆下自然流淌。他將敘事、景物描寫、議論、抒情緊密結合,使筆底的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創新,讓每壹部作品都有不同的框架。
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質樸、嚴謹,又借鑒了西方散文的靈動、趣味。可以說他是學別人的,為我所用,而不是為我所用。而是大膽超越,成為壹個整體。這些都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先驅和藝術創新旗手的特質,也正因為如此,《朝花夕拾》才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生命內部尋找光明的力量,以抵抗由外而內的漫長黑暗;是魯迅在“戰鬥”的間歇,以壹種特殊的“休息”方式對人生問題進行了“深思”;也正是誌與道的結合,將中國現代散文的寫作拓展到壹個新的境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朝花夕拾(魯迅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