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壹節中,詩人綜合了各種感官,首先捕捉到了土壤的“潮潮”。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描述的是“泥土的芬芳”或者“泥土的氣息”,而梅雷萊斯賦予了泥土質感,形象地表現了泥土帶來的“滋潤”之意。這種巧妙的詞語組合給人壹種“不熟悉”的感覺,讓人以新穎的視角看待“土”的特性。雖然“以水洗石”原本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可以發出急促的聲音,或者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梅雷萊斯用了“呼吸”這個詞,讓人想起水和石頭之間靈活而長久的競爭。但隨後的破折號換了筆,用了“時間的不穩定時間!”壹句話把時間的流逝和不穩定與“大地”和“被沖刷的石頭”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意象聯系起來,詩歌頓時變得深刻,有了哲學意味。然後作者選擇了“冰冷赤裸,壹無所有”和“山坡邊的影子”的意象,奠定了全詩冰冷悲觀的基調。
在第二節中,詩人接連為我們列舉了幾個常見的場景。“葉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生命的顏色的象征,生機勃勃的綠色讓人有了希望的活力,但詩人眼中的葉子卻是“腐殖的”。天亮了,壹切都該從黑暗中醒來,但詩裏說:“什麽都沒發生。”嘴唇是用來發聲的,可以表達人的喜怒哀樂,但詩中的嘴唇是“沒有運氣的嘴唇!”在這裏,詩人用反常的方法來喚起我們對現存世界的思考。世界應該是什麽樣的?
到了第三季,出現了壹片“清新幹凈”、“露水充盈”的田野,但即使是這樣的田野,也有它自己的孤獨,因為它沒有野花和茂盛的樹木,只有“孤獨,只有它的芬芳”。似乎“場”在這裏是人類和人類存在的象征,有多重含義。雖然它存在於痛苦和孤獨中,但無論如何,它依然可以用“來自四面八方的空氣/準備好的最純粹的花朵”打開。畢竟還有希望。只要有希望,那麽存在就是有意義的。
這首詩的最後壹節進壹步引發了這個主題。時間不停的流動,帶給人的是思考、幻想、失望和痛苦。生活是辯證的,因為當妳享受了“生活的平靜”,慢慢成長,成熟,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妳也要承擔思想“逝去”的代價,而這就是生活,這就是詩人在“夜”中的思想!其中,有些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如美麗的“星風”之間的“密雲”,既可以指生活中的陰影,也可以解讀為人們對整個宇宙的各種思考和探索,使詩歌具有了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充滿了張力。
就藝術特色而言,詩人繼承了錘煉好句子的優秀傳統,打破時空界限,省略了通常的論述,甚至突破了壹般的思路連貫性,在平凡中見驚喜,瞬間聚千回,縮萬裏於手邊。在詩歌節奏方面,詩歌的簡單形式變化無窮,既不完全受制於節奏,也不強求押韻。韻也類似於“半韻”或“鄰韻”,有時幹脆就是空白。所以格式整齊對稱,有壹種和諧之美。同時也表現出個人感情非常溫柔纏綿,物我交融,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