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的古詩詞發展如何?

中國的古詩詞發展如何?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早的藝術形式之壹,也是中國文學中發展最成熟的體裁。《詩經》是最早的詩集。其中最早的詩產生於西周初年,最晚的詩產生於春秋中期。以四字為主的句式和重疊重復的規律是那個時代詩風的主要特征。於是,壹種新的詩風——楚辭在南楚地區興起。楚辭是在楚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以大詩人屈原為代表。自古以來,“風”和“騷”合稱。《詩經》中的郭峰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個典範。在創作方法上,《國風》和《離騷》分別開創了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學傳統。

隨著楚辭向散文的演變,另壹種詩體樂府以民間文學特有的剛健清新的風格進入漢魏六朝詩壇。樂府民歌,無論是長的還是短的,都是“受悲喜影響,有所淵源”(班固《韓曙·文藝誌》)。強烈的現實感是他們的重要標誌。這種現實主義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創作的“古樂府詩”和唐代的“新樂府運動”。在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的瑰寶,如的《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等,為“詩力”增添了光彩。在樂府詩的發展中,五言七言句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到了漢末,出現了壹個無名氏寫的古詩十九首,五言詩風基本成熟。到了齊梁之際,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鐘嶸在《詩序》中就已經確認“五言為文學言之精華,是多品之者”。七言詩的產生晚於五言詩。它的廣泛流行是在晉宋時期。

經過齊梁以沈約為代表的“永明體”詩歌的充分準備,現代詩歌在唐代確立,詩歌進入全盛時期,這是中國詩歌的壹個黃金時代。這壹時期,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全面發展,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舉世聞名的大詩人。

中國的詩歌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關系的發展變化經歷了“以樂隨詩”、“以詩入樂”、“靠聲作詞”三個階段。“依聲作詞”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與音樂更高級的結合。後來的詞、散曲都是沿著“靠聲作詞”的道路發展起來的。詞,原名“曲”、“曲”或“曲詞”,是壹種音樂文體。詞源於民間,盛唐以後,文人寫詞蔚然成風。五代時,中國第壹部文人詞集《花間集》問世。到了宋代,詞這種特殊的文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到了宋代,藝術家們通過“言詩所不能言”(王國維《詞論天下》)來表達自己的喜與怨(陳子龍方言、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壹。宋代的詞達到了中國文學的另壹個高峰,可以與唐詩並列,出現了壹批偉大的詩人,如蘇軾。南宋後期,詞逐漸失去了和聲的能力。與此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音樂不斷傳入中原,帶來了“剛猛”的粗獷風格(徐渭《南詞述》),引起了人們新的興趣。這種“樂虎”與北方的民間“民歌”相結合,與通俗語言相混合,從而形成了壹種新的詩體——散曲。散曲與傳統詩歌的明顯區別在於,它吸收了大量的民間方言俚語。散曲作品具有濃厚的市民通俗文學色彩,大量散曲作品還具有以往詩歌中少有的幽默風趣,為詩壇註入了壹股清新的空氣。散曲在元代發展迅速,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繁榮的體裁之壹。在宋詞、元曲在文壇處於主導地位的同時,傳統詩歌依然創造了大量的作品。宋、元、明、清四代詩歌數量龐大,各具特色,但就整體成就而言,並未超越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