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古詩閱讀量太少,缺乏解讀經驗,沒有掌握壹定的解讀技巧。
措施:加強閱讀訓練,多讀多背,培養理解,積累經驗。在回答的過程中,註意充分利用以下幾點:
1,題目是起點。
古詩詞的標題很有講究,往往揭示了詩詞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題,是我們解讀詩詞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可以快速準確的理解詩歌。比如1997試卷中的“題君山”題目,直接點出了賦寫作的對象,由此可見,壹句中的“影”,兩句中的“色”,三句中的“處”,第四句中的比喻,都是指君山。明確了賦的寫作對象,詩歌也就清晰了。再比如2000年試卷中的“客”。題目交代了事件的背景,讓我們在客人未到的具體情境中,順暢地感受到詩人的失落和孤獨。再比如2001上海春考的《月夜憶兄弟》。題目既說明了時間(月夜),也說明了情感(記憶)。再加上人物(我弟弟)的特殊關系,不用讀詩也能理解詩的情感主題。
2.形象是關鍵。
詩歌以表達情感為目的,意象是詩歌表達情感的基本單位,是詩歌情感賴以存在的地方。所以,從意象入手,展開想象和聯想,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比如著名的《楓橋畔夜泊》:“霜夜,江楓漁火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子夜鳴客船。”前兩句十四個字,用了六個意象,從月落後的氤氳夜色,烏鴉淒厲的啼叫,霜天的清冷,江風的陰森,夜晚漁火的稀少,深刻地感受到水鄉秋夜的冷清氣氛和賓客的落寞寂寞心情。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漫長歷程中,形成了許多傳統意象,其象征意義基本固定。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對解讀詩歌會有很大的幫助。比如2002年的國考題,我在壹個春天的夜晚聽到了洛杉磯的笛聲,考題裏就發生了“我在這夜曲裏聽到了柳葉折”這句話。如果我們理解傳統意象“柳”常被用來表達離別之情,那麽這個問題就應該解決了。
所以,要想準確理解古詩詞,就要在平時的學習中註意理解和積累傳統意象。比如:鴻雁——想家,使者;杜鵑花——壹個倒黴的美人,壹個憂國憂民的男人,哀嘆而真誠;鷓鴣——鄉愁、憂傷:東裏——山川塵境;菊花——優質;柳樹——離別和思念的感覺;等壹下。
3.筆記很珍貴。
在高考古詩詞的考題中,往往會有簡短的註釋,看似只是對詩詞中生僻、晦澀部分的註解,但實際上往往是我們理解詩詞乃至回答問題的癥結所在,是命題人給我們的提示,壹定不能忽視。
比如1997中的標題君山,標註的是“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在這裏,有幫助的信息是“君山在湖中”,否則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麽關於君山的詩裏會有“水波”。
再比如2000年的全國春季考試題《蟬》,註釋為《垂穗:批判蟬》。蟬的頭部有突出的觸須,形似下垂的冠纓,實際上暗示了蟬所象征的人物的特征之壹——高貴的身份。
4.這個問題的題幹暗示著及時的信息。
也許是由於古詩詞鑒賞的主觀性很強,命題者在設置問題時,通常會在題幹中給予壹點啟示。這些提示或是指明了考查要點,或是指明了做題方向,或是提示了解題中樞,這些對考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2000年上海的考試,“甲、乙兩首詩的後兩句,為讀者提供了自己想象的空間,請分別解釋”,其中明確提出了考點是“想象”,考生需要“解釋”的,就是自己從後兩首詩中想象出來的東西。
比如2002年的國考試題,在前人評點這首詩的時候就有提示“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這就向我們展示了答題的關鍵——所謂“關鍵”應該是能夠體現全詩情感主題的地方,所以我們只需要分析“折柳”的含義與全詩主題的關系就可以了。
盲點二:面對考題,難以表達,或者是條理不清,或者是難以表達自己的意思。
原因:沒有完全理解考點的基本內涵,不知道鑒賞的大致思路,沒有掌握壹定的鑒賞詞匯。
措施:首先要明確欣賞的基本思路。古詩詞鑒賞要求用詞簡短,但也要註意結構語境,本質上是議論文,可以按照“論點加論據”的模式組織用詞。比如2002年的國考試題答案,可以這樣組織:“折柳”充滿了告別和留戀(註:論據),這首詩表達的是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的笛聲而產生的(註:論據),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註:論據)。
其次,要緊扣考試中心(“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運用規範的語言,有條不紊地組織答題。
1,如何欣賞古詩詞的意象?
詩歌的意象主要表現為壹種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壹件事,壹個人,或者是壹個完整的場景,更多的時候是物與人,景物與情感的結合。分析詩歌的意象,就是分析這些“意象”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它的象征意義。如鄭思肖《寒菊》雲:“百花不開,獨立籬趣不窮。與其把香吹到北風裏,不如把香捧在枝頭等死。”它所表現的是菊花的高尚品格,孤傲、崇高、堅持理想信念,象征著抒情主人公的高尚情懷。再比如,魏的《燕文》和的《寒塘》在2003年的京春考中被列入,然後有個簡答被問到:這兩首詩為什麽寫鵝?這就需要我們對詩中鵝的形象有壹個正確的認識:鵝是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秋天奮力飛回老巢的景象,往往會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所以詩人常常借鵝來抒發情懷,抒發深深的思鄉之情。
因此,鑒賞古詩意象,就是要把握“意象”的基本特征,進而指出其人文意義。
2.如何欣賞古詩詞的語言?
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音韻的流向,練字的技巧,語言的風格等等。
欣賞音韻的流暢,主要是指古詩詞的流暢和押韻。
點評練字的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獨特性及其表達效果。比如“飛鳥棲池邊樹,和尚敲月門”,“敲”字凸顯月夜的靜謐;再如“紅杏枝頭春意盎然”,“鬧”字用壹個準人格形象地表現了春天的景象。
古詩詞的語言風格豐富多樣,主要有平實、質樸、自然、淡雅、挺拔、通俗、滑稽、幽默、奔放、含蓄、含蓄等。
3.如何欣賞古詩的表現手法?
表達技巧有很多種。從修辭上看,常見的有比喻(半畝方塘開,天高雲淡),誇張(白發三千尺,愁似長),比喻(相見不厭,唯有敬亭山),對偶性(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和對比(朱門酒肉臭,路凍死人)。),等等。從表現手法來看,有景物、物體、敘事、議論、抒情、表達意誌、場景描寫、細節描寫等。從表現手法上看,有借景表精、表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想象、烘托、用典、象征等。
鑒賞時要抓住技巧應用的主要特點來回答。比如上面提到的鄭思肖的詩《寒菊》,就是用表意的方法來表達詩人喜歡菊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