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壹生愛過三個女人,但都因為她們的背叛而以悲劇告終。優秀的詩人用經典的作品引領讀者理解美好的愛情,卻無法堅持自己悲傷的愛情。
戴望舒,1905,浙江杭州人。他的父親是銀行職員,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1923-1925先後就讀於上海大學文學系、震旦大學外語系。1926年,何、施蟄存、等人創辦了花圈巡察。1928年,《雨巷》出版。這首詩被葉聖陶極力推薦,贊不絕口?開創了新詩的新時代?,所以他被稱為?雨巷詩人?當時與徐誌摩、聞壹多並稱為三大詩人,在詩壇小有名氣,粉絲眾多。當年,他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壹起創辦了文學工作室。這壹年,戴望舒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江平。正因如此,很多人懷疑丁香這樣的女孩就是戴望舒的初戀史江平。細雨中的丁香,小巷,淡淡的憂傷,美麗的輕愁,正是詩人內心糾結的感受,因為還在校園讀書的石江平並不愛戴望舒。她有自己的愛人,冷眼拒絕戴望舒。這期間,他寫了很多親人的詩:《單相思》、《山行》、《心會》,卻依然打動不了石江平和戴望舒深深的絕望。他雖然個子高,但從小就患有天花,黝黑的臉上長滿了麻子,成為他與女性交流的心理障礙。絕望的詩人選擇跳樓殉情,看到了他的癡情。
但是這種勉強的關系並沒有持續多久。65438-0932年,戴望舒赴法國留學,期間作品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影響,戴望舒還翻譯了許多外文作品。等到1935回國的時候,石江平已經愛上了別人,戴望舒的愛情被無情地摧毀了。憤怒的詩人用壹記耳光結束了這場長達八年的相思。在《無果的親人》中,詩人過於情緒化,這不僅加深了他的自卑,也改變了他的婚戀觀,在他心中留下了女人不可信的陰影障礙。
戴望舒失戀後得到了朋友的同情。中國現代新感覺派小說家穆時英有個妹妹叫穆,清秀白皙,文靜柔美,比戴望舒小65,438+02歲。在穆時英的努力下,兩個誌同道合的人相愛了。穆非常欽佩戴望舒的才華和學識,詩人很快走出了失戀的陰影。1935年冬,戴望舒與穆訂婚,並在報上刊登了《覺悟》。1936年6月,兩人在上海四川路新亞酒店結婚。當時文藝界都很看好這對夫婦。婚後,戴望舒似乎在新婚中得到暫時的安慰。他的作品《小曲》《眼》雖然有新歡的喜悅,但也有對舊愛的悼念。這壹時期詩人明顯缺乏石江平那種燃燒的情感,寫的情詩很少。在《孤獨》裏。,他寫道:隨著時間的流逝,孤獨會永遠持續下去,他把自己的靈魂送到了分離的野草中。就像那些可憐的靈魂,他們長得和我壹樣高。今日不去園中,孤獨感與我壹樣高;我晚上坐著聽風,白天坐著聽雨,意識到月亮是多麽的缺,壹天是多麽的老。可見詩人還沈浸在內心深處的封閉中,對穆的愛就像煙花壹樣。也許,得不到的愛是最好的,得到的愛成了墳墓。他們的婚姻看起來很和諧。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機潛伏,很少交流,瑣碎的家庭和顛沛流離的戰爭,這段婚姻將走到分裂的邊緣。1938,壹首《初戀少女》加速了婚姻的崩塌。當時這首歌是陳歌辛作曲,戴望舒作詞:我遊遍了世界,我看到了遠方的雲。我忘不了妳悲傷的眼神。我知道妳默默的愛。妳把我拖到壹個夢裏,我卻在另壹個夢裏忘記了妳。啊,我的夢和被遺忘的人,最初被我祝福的人,整日澆灌玫瑰,卻讓蘭花枯萎。歌詞的意思很明顯。
1941年,穆受不了戴望舒的冷漠,提出離婚。此時,戴望舒從夢中驚醒,再次試圖以自殺來挽救婚姻,但為時已晚。穆李娟對他徹底失望,離開了他。也許詩人對穆李娟有感情,但他天生憂郁,少了些堅韌,多了些迷茫和虛幻,最後,他失去了曾經深愛過他的人。
1943年5月9日,戴望舒在圖書出版社老板胡好的介紹下,與比他小21歲的楊靜結婚。楊靜很漂亮,但是年齡的差異、氣質的差異以及雙方不同的教養使得這段婚姻很短暫。1948年,楊靜愛上了壹個和她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並向戴望舒提出離婚。
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哮喘發作,在北京去世。
詩人的愛情曲折而苦澀。他的‘幸福’是如此短暫而痛苦,也正是這樣的經歷,成就了詩人優美的詩篇。戴望舒是壹個懂得愛的人。他的愛是沈重的,執著的,純粹的。正是他對愛情的永恒信念,使得他的愛情詩即使歷經歲月滄桑,仍能撥動我們的心弦。這些帶著苦澀的詩是詩人的美。
第二章雨巷如何成為經典戴望舒原名戴,杭州人,出生於1905,父親是銀行職員。
17歲時,戴望舒已在報刊上發表小說。1923年秋,戴考入鐘* * * *創辦的上海大學文學系,同班同學有丁玲、施蟄存、。
1925五月,因抗議?五卅慘案?大學停辦,戴望舒、施蟄存、杜衡相繼轉到奧羅拉大學法語系。1926年,三人創辦了《花圈》文學期刊。戴望舒在法國牧師的指導下學習雨果等人的詩歌,但他就是喜歡學校裏禁止閱讀的法國象征主義。
1927年2月,戴望舒、杜衡因參與革命宣傳被震旦大學拘留開除。很快?四個?壹個,兩個政變?戴望舒為了避禍,躲在杭州施蟄存家中,對施蟄存的妹妹施江年壹見鐘情。
《雨巷》是寫給史江年的嗎?這是可能的。據戴望舒的大女兒戴說,史江年沒有他的兩任妻子漂亮,但身材高挑,與戴望舒匹配,1.80米多,有壹種憤懣的氣質。
但詩是1927年夏天寫的,當時雙方剛認識。《雨巷》類似於波德萊爾的《致壹個路過的女人》,有模仿之嫌,在詩人圈子裏壹直飽受詬病。卞支林說?雨巷讀起來像壹首舊詩?雨中的紫丁香是空的,悲傷的?還是現代白話版的擴張?沖淡,杜衡批評這首詩?押韻?。
壹年後,《雨巷》出版並迅速傳播。詩中的敏感情感感動了壹代又壹代的讀者。
靠開書店擠進文壇
戴望舒和石江年談戀愛的時候才22歲,而石已經17歲了,還在上高中。在《林中物語》中,戴望舒甚至在詩中嵌入了石的名字:?拿著它,親愛的,拿著它,這沈重的悲傷,這深紅色的沈重的悲傷。?
但石並沒有看上戴。據說戴望舒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石江畢業後在上海郵電部門做文員,而戴此時默默無聞,沒有生計。
1928暑假期間,極光大學同學、小說家劉娜歐去上海,租了壹個三層樓房,邀請戴望舒、施蟄存住在那裏。無聊之下,劉穗建議開壹家書店,投資了幾千元,但他們不知道需要辦理執照,書店開張不久就倒閉了。於是,三人把店鋪搬到了壹個無人的租界,專門做出版。這家書店開始經營時遇到了困難。1929年,林語堂的侄子林譯完成了《西線風平浪靜,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金童譯為《西線上壹切都安靜了》),這是當年歐洲的暢銷書,洪深等人也已經完成了翻譯,但洪深執意要寫壹篇兩萬字的引言,附在書的後面。洪素喜壹拖再拖,結果戴望舒等人搶了第壹輪,短短五個月重印四次,賣了654.38+0.2萬冊。
書店不僅賺錢,還幫助戴望舒進入文壇。施蟄存曾說:?他的詩(指戴望舒)送不到上海幾家新文學書店的門口。原因壹是詩集銷量打不開,原因二是作者名氣不夠。我們自己經營書店,自己印刷作品,可以說是硬擠進文壇。?
憑我的記憶,戴望舒成了著名的詩人。在書的扉頁上,用法文印了壹個Jeanne(給史江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