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胎記”;新批評;口譯
英美新批評是20世紀初興起於英美,興盛於四五十年代的壹種文學批評方法。新批評的文本中心,特別強調文本分析,應該說是非常合理的。這種方法對我們徹底理解原著有很大幫助。本文擬運用新批評這壹文學批評方法對霍桑的短篇小說《胎記》進行嘗試性解讀,以期對該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批評批評文學作品的主要策略之壹是仔細閱讀文本。用新的批評方法閱讀可以排除外界,壹切以文本為導向,不查閱任何書籍資料,不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時代背景,即不需要借助外部信息來理解文本,文本本身就可以提供全部信息(Charles,2004:38)。本文就這幾個方面逐壹展開論述,並對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讀。
“反語”是壹種修辭手法,意思是“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是相反的”(趙以恒,1986:185-187),意思是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的真實意思正好與我們所說的相反,事情的發展結果與我們原來的期望和期待完全不同。反諷的壹般形式有:悲劇性反諷、自反性反諷、戲謔性反諷、調皮性反諷、諷刺性反諷或溫和性反諷。
《胎記》裏有很多諷刺的例子。艾爾默在勸說喬治亞娜時說,“我不會擺弄這些對身體不好的東西來傷害妳和妳自己。我想讓妳想想,去掉這只小手所需要的技術是多麽微不足道,“不要懷疑我的實力”,“相信我”。在他自信的話語中,他壹直向喬治娜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對他來說,去除胎記很容易,他肯定能去掉。然而事實上,他認為瑣碎的小技術害死了他的妻子。多麽可笑的諷刺!在彌留之際,喬治亞娜仍在為丈夫艾爾默辯護:“妳有崇高的目標和高尚的行為。不要因為自己有這樣高尚純潔的感情而後悔拒絕了這個世界能給妳的最好的東西。"
小說的第三人稱敘事角度賦予了作品獨特的基調。這是作為旁觀者的敘述語氣。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真的見證了整個事情的發展。第三人稱敘事語調的作用之壹是“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或告誡聽眾”。這種獨特語氣的運用,凸顯了敘述者對這種荒誕事物的批判態度。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使讀者能夠以壹種平靜的心態看待這壹“殺妻”事件,感受小說帶來的思考。主人公作為科學家所犯下的罪行表明了作者對科學的消極批判態度。
新批評所提倡的“歧義理論”,即語義歧義、表達模糊、壹詞多義,也可以用來分析胎記。霍桑善於運用象征、意象和寓意從多個層面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表現出的精神意義往往與字裏行間隱含的實際意義相悖。大多數評論家認為,他的作品的魅力和深度源於“這種內在的雙重性和模糊性”(泰倫斯,1965)。
小說中有這樣壹段描述:當埃爾默帶著妻子走進實驗室等待提煉藥物時,他曾把目光定格在喬治亞娜壹個裝滿泥土的桶上。不久,她驚訝地看到壹株植物的嫩芽從土壤中發芽了。然後壹根細長的莖長了出來;樹葉慢慢展開;中間有壹朵完美美麗的花。”她不敢碰它,但艾爾默堅持要她摘。“但是喬治亞娜的臉壹碰到這朵花,整株植物就枯萎了,葉子變黑了,好像被火燒過壹樣。”霍桑在這個情節上花這麽多筆墨是為了什麽?按理說,喬治亞娜像仙女壹樣婀娜多姿,壹碰花就不會枯萎。事實上,霍桑用晦澀的手法來描述艾爾默和妻子之間失敗的性愛,這是在暗示艾爾默在女性面前不成熟。
象征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手法。霍桑善於運用象征手法,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描寫事物和人。《胎記》作品中的象征手法運用廣泛,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胎記也可以是人類罪惡起源的象征。但是所有的人類,無論多麽美好,都會有不好的壹面。喬治娜是個漂亮的女人,但她有壹塊胎記。小說中有這樣壹段話:“埃爾默曾經夢見他和助手埃米爾·納德普試圖通過手術去除妻子的胎記。但是手術刀捅得越深,小手陷得越深。終於,那只小手似乎緊緊抓住了喬治娜的心,不肯放手;而他,卻非常堅決地要把它剪掉,刮掉。”這象征著這個人邪惡本質的源頭往往隱藏在內心深處。人性惡的本質壹旦暴露,就會帶來可怕的後果。艾爾默精致細膩的身體,白皙聰慧的臉龐,象征著人類的精神品質。爾麥·納德普矮小的身材,龐大的身軀,巨大的體力,蓬松的頭發,烏黑的臉龐,說不出的粗樸氣息,象征著人體的本質。喬治娜答應艾爾默去掉胎記,她壹直待在艾爾默的實驗室裏。
神話原型批評者認為,文學創作與文學傳統和人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壹個作品不僅是獨壹無二的,也是眾多同類作品中的壹個。批評家的任務是找出它和其他作品之間的聯系,找出普遍的原型因素和潛在的神話模式(戴琳)。
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提出了四種類型的神話原型,即春、夏、秋、冬,它們與神或英雄(戴琳)的出生與復活、成長、勝利與婚姻、死亡與毀滅有關。艾爾默可以娶到長得像仙女,極其美麗的喬治亞娜,讓她完美地看到希臘神話的影子。在希臘神話中,聰明的男人總能贏得美女的芳心。壹開始艾爾默真的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但後來文章也走上了神話的道路,因為男主角的貪婪而失去了美麗的女主角,導致了死亡和毀滅。艾爾默還將自己與小豬梅裏恩相提並論。艾爾默對喬治娜說:“最親愛的人,如果我能擦去大自然在她最好的作品中留下的不完美的印記,那將是壹種怎樣的成功!”!即使是小豬梅裏恩,看到自己雕刻的女孩向自己走來,可能也不會像我壹樣欣喜若狂。“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和雕塑家皮吉·梅裏恩愛上了他的壹座女孩雕像。由於他的懇求,愛情女神阿芙羅狄蒂賦予了雕像生命,並使壹切都好了。
胎記有很大的張力。它表現了多重主題,可以從多個層面去理解。“張力”是《新批評》中壹個常用於詩歌分析和批評的術語,具體來說是指詩歌的內涵和外延之間的對立和相互作用(Charles,2004:45)。
首先,喬治亞娜之死反映了霍桑對科學知識的否定和批判態度,指責科學是冷酷和邪惡的。其次,揭露了男權社會欺淩、扼殺女性的罪惡,批判了女性自我物化、自願放棄主體地位的奴性。第三,說明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東西,過分追求完美只會帶來不好的後果。第四,反映了霍桑對性惡起源的思考。它就像壹個胎記,與生俱來,胎記被完全去除的那壹天,就是靈魂離開肉體飛向天堂的時候。
註:以上翻譯均來自《胎記》,選自世界短篇小說經典《美國卷》。譯者:韓民忠。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
參考資料:
[1]範裏爾,大衛·艾爾默的圖書館:超越
霍桑《出生標記》中的煉金術[J].ESQ 22。
1976 :211-220.
[2]陳蓉,2004,溫順的靈魂與叛逆的身體——對霍桑短篇小說《胎記》的女性主義解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75-79。
[3]戴琳,2004,解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新批評[J]。山東外語教學,第4期:93-95。
[4]朱剛,2006,《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趙壹恒,1986,《新批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西工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