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他的發展歷程。
詩歌是世界文學發展史上最早的文學體裁。在原始封建社會,詩歌與樂舞結合在壹起,沒有獨立的形式。後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進步,詩歌逐漸成為壹種特定的文學體裁。
詩意中國
中國詩歌的起源,有文字記載的,應該是從西周開始。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民歌和上層貴族文人的作品的集合。305本藏書是中國詩歌和中國文學的種子。“孔子說詩三百首,壹句話,思想無邪!”意思是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其中雅又分為雅、雅。有對聯:《四書·雅頌》和《三國·魏蜀吳》,其中雅俗分大小。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充滿想象和感情;其次,它反映了社會生活。說白了,詩歌源於人民,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
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
到了戰國時期,大概是公元前4世紀。以屈原、宋玉為代表的壹批楚文人,依托獨特的楚文化基礎,與北方文化融合,創造了壹種新的詩風——楚辭。代表作是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在《詩經》三四句的基礎上發展五言七言句式,從內容上吸收浪漫主義精神,開中國文學浪漫主義文風之先河。就像“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充滿愛國情懷。
屈原與《離騷》
繼《詩經》、《楚辭》之後,詩歌在漢代發展成壹種新的形式——賦,即樂府民歌,其代表作品是《樂府詩》(後為北宋郭懋謙所編)。這部詩集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五言律詩,在魏晉時期大放異彩。我們熟悉這壹時期的作品,如《桑》、《木蘭詩》、《孔雀東南飛》、《怨詩》、《顏歌》、《洛神賦》。賦是介於詩歌和文體之間的壹種形式。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以才為文,以物為文”,指的是賦的特點。韓曙《文藝誌》雲:“背賦而不唱。”雖然後世對賦是否屬於詩體爭論頗多,但就其形式而言,它脫胎於《詩經》《楚辭》,壹脈相承,無須爭論。
洛神賦插圖
魏晉時期,唐詩的影子已經形成。曹植七步詩“煮豆燒豆筐,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何苦互炒?”五言絕句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壹等詩發展到唐代,伴隨著唐代的繁榮,迎來了繁榮的高峰期,這是中國詩歌被廣泛傳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