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詞中稱周邦彥為老杜,是王國維先生提出的。他曾在《清真先生遺事》中說:“宋詞與唐詩相比,東坡似乎太白了。總之,老杜不是君子。”,原因如下:
(壹)周邦彥與杜甫創作的相似之處主要體現在敘事手法、遣詞造句、性情三個方面。
就敘事手法而言,杜甫是壹個在大量詩歌中運用敘事手法,用五七個字寫時事,也就是名篇,把敘事手法發展到壹個新的高峰的人。他擅長描寫細節,比較寫實。賦的編排,散文的句法等。周邦彥不僅善於描寫,而且善於描寫。他的話壹波三折,條理清晰。
兩部作品在煉字造句上有相通之處。杜甫的格律詩善於用詞,刻畫精妙,提煉文字,他的長處在於表現表達的魅力。選詞更是恰如其分,有時為了表達某種感情的需要,用別扭的方式寫出來,使之符合節奏。周詞更擅長拗口的句子,在憤怒中追求旋律的和諧統壹。壹方面使文字和聲音的錯綜運用使妳更恰當地表達情感的不同感受,另壹方面也加強了抑揚頓挫的美感。在旋律上達到怒與和的矛盾統壹。
(2)周邦彥的創作雖然在章法、煉字、旋律、善用等方面與杜甫相同,但與杜甫對詞的整體創作並不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分析壹下。
1.創作主題:杜甫的詩歌既有戰爭生活和人民苦難的主題,又有娛樂、吟詠、遊歷、宴飲、山水、忠君報國的主題。豐富的創作主題,從而形成了他詩歌的多種風格,如憂郁、沮喪和自然的風格。但周邦彥詞的題材較窄,主要是詠物、遊子、羈旅之戰。因此,漂泊的孤獨、疲憊、憔悴的失意是周詞的基本情感基調。
2.思想境界:杜甫壹生忠君愛國,積極用世。但由於仕途的坎坷,經歷過風風雨雨,深受時代之苦,所以能體會和同情人民的疾苦。他的個人感受往往與時事緊密結合,思想深刻,境界廣闊,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意義,深刻反映了哪個時代。而周邦彥的詞,盡管大部分詞作都是詠物,如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楊柳等,但卻充滿了漂泊、漂泊的情懷,也將漂泊人生的感悟、仕途的悲涼、愛情的失意與詠物融為壹體。沒有新的意境,思想性比較差,境界不高。他的寫作技巧雖有可取之處,但他的內容反映的無非是生老病死的漂泊之憂,境界不高。
3.詩歌價值:在唐代,杜甫是對安史之亂造成的巨大破壞和災難最早、最全面的反映。他的詩歌描寫了戰爭中人民的苦難,以深刻生動的形象展現了戰爭中整個社會火災生活的廣闊圖景。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歷史的認知價值,而且可以彌補歷史的不足。他的其他題材的詩也有深刻的思想和廣闊的境界。周邦彥的詞雖然在筆法、旋律等方面有很多可取之處,但由於思想性差、境界低,尤其是反映個人感情,不太關註社會現實生活、國家和人民,其本身的價值並不大,在傳統文學中價值不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此前周邦彥被稱為“詞中老杜”的觀點是片面的。在肯定周邦彥詞的貢獻時,應從多方面綜合分析,籠統地稱其為杜甫是不合理的。
這個答案是網友推薦的。
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