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眾生安眠”。馮內古特的小說《五號屠場》和《囚徒鳥》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存在主義有幹預和反抗兩種態度,黑色幽默似乎和後壹種態度有關,但薩特和加繆都還是很認真的。
2.受傷的空氣。《受傷的空氣》屬於壹套“無聲經典”,其中最值得關註的是歐爾迪的《受傷的空氣》。勒·歐爾迪是20世紀初法國著名詩人,超現實主義詩歌的先驅之壹。
3.第七天。《第七天》是壹部接地氣的作品,關註現實,關註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狀態。
4.非洲的面具。《非洲假面劇》是奈保爾的最新作品,記錄了作者從2009年到2010年在烏幹達、加納、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加蓬和南非的旅行。
5.“糾結”。如果說《人鬼情未了》是馬援沈寂多年後的復出之作,那麽接下來的《糾纏》就能代表他目前創作的真實水平。
6.“筆記”。申生的打扮,壹篇細膩的散文。
7.煙草經紀人。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大師約翰·巴斯最重要的作品《煙草經紀人》的翻譯出版,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
8.《53次離別》。作為壹部以離別為主題的自傳體作品,《五十三次離別》深入剖析了人們的情感世界。
9.鯉魚酒店。在《鯉魚飯店》中,張悅然的《沼澤》和蘇枕書的《花之屋》都是值得關註的篇章。
10,“能看到風景嗎?我看不到愛。壹本書,安靜的讀書,看電影,訴說自己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