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句是關於早退的感覺。詩人沒說早到什麽時候,只是訴諸感覺。他說等他上馬出發後,他的夢就要碎了。我不知道我走了多久,但我被馬嘶聲驚醒,卻發現我已經上路了。《馬上續夢》讓人意識到詩人是從睡夢中被喚醒繼續上路的。結果走了之後,他還在做夢,還在犯困,說明他上路的太早了。“馬嘶吃驚時大吃壹驚”是前壹首詩的延續和再現,進壹步強調“早走”。他立即繼續做夢。而詩人卻依然恍惚,悠然自得,的確是因為他的“早退”。同時,夜未退時的寂靜被馬的嘶鳴所映照,還在夢中的詩人被《馬嘶》所警醒,生動地描繪了旅人早早離去的情景。
如果說,第壹句和第二句是詩人通過自己的情態寫的《晨走》的話;然後,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詩人通過自己的心理寫提前離開。“孤獨的心充滿了憂慮”反映了詩人在晚唐動蕩的社會現實中提前離去時的心理狀態。此刻,時間還早,整個世界還籠罩在壹片霧蒙蒙的夜色中。這種場景對於壹個野外旅行者來說會產生壹種孤獨感。前路漫漫,思緒迷茫。也會讓人感覺空氣突然沈重起來,不知道會怎麽樣。不言而喻,詩人的心情是躁動不安的。從《我的仆人靠近我》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內心走向:他在尋找壹種心理平衡,以獲得安全感。換句話說,他在尋找壹種精神慰藉。因此,這兩首詩清楚地表達了詩人的提前離去。
最後四句寫的是我早上旅行看到的東西。“飛鳥未散,明月照孤城。”這是我早上旅途中的壹個特定場景。因為夜色迷蒙,萬物寂靜,詩人只能依稀看到壹些風景:附近的樹靜靜地立著,以為活著的鳥兒還在愛著它們的巢;遠處地平線上掛著壹輪殘月,壹座孤城在朦朧的月色下隱約矗立。在這裏,詩人展示了壹幅淒涼而寂靜的晨行圖。同時,詩人對風景有感情,通過對這些風景的描寫,寄托了自己對旅途的感情。群鳥齊飛的場景,自然會勾起旅人的“倦馬懷古鳥”。孤城反映了早期行者的孤獨心境,自然會影響到行者“歸故裏”的悲愴(文《上善早去》)。在這壹點上,早期行者的悲涼氣氛和早期行者的孤獨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詩人自言自語道:“不要羨慕那些生活清閑的人,生活在溪邊的人已經耕過了。”這是我在早退時看到的另壹個景象引起的感嘆,即我通過早退時“人已耕田”的景象表達了“不要羨慕那些活得清閑的人”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很自然,耐人尋味:首先,它包含了壹種自責。其次,這也包含了壹種自我鼓勵。詩人被這壹幕感動了,“莫道君早走,早行人多”。他深感必須打起精神,催馬前行。但更重要的是,全詩通過層層渲染,在充分的基礎上寫出了早期行者的孤獨和苦澀的感受,指出“溪邊人已耕”,突出了農民的辛勤勞動,表達了詩人對他們辛勤勞動的贊美。
作為晚唐時期的現實主義詩人,劉嘉對農民的艱苦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許多詩歌都反映了這壹方面。例如,反賈的說,賈柯非常努力地四處奔波,但農民羨慕他們,因為“農民更努力”。桑夫人寫道,農婦還沒老就要早起去很遠的地方采桑葉。在花大力氣渲染了早期行者的蒼茫氣息和早期行者的淒苦情懷後,筆鋒驟變,開辟了新的意境,烘托了早期行者的艱辛,從而使詩的寓意更加深刻。這既說明了詩人布局的別出心裁,也說明了該詩不同於閑適的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