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壹個難點,但細想起來,古詩文的教學目標從小學到初中是循序漸進的,從課程標準就可以看出來。
?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在課程標準中有所描述:
?小學第壹期(1-2年級)讀兒歌、童謠、簡單古詩,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之美,背誦優秀詩歌50首。
?小學第二階段(3-4年級)要讀優秀的詩歌,註重體驗情感,在閱讀中拓展想象,理解內容。
小學第三期(5-6年級)朗讀優秀詩歌,註意通過詩歌的語氣和節奏來欣賞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歌60首。
初中第四期(7-9年級)讀古詩詞,通過積累、感悟、運用,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鑒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背誦優秀詩詞80首。
?小學古詩詞評價的要求是:評價學生對古詩詞和簡單文言文的閱讀情況,重點考察學生的背誦和積累,考察是否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詞法和句法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初中古詩詞散文評價的要求是:評價學生對古詩詞和淺顯文言文的閱讀,重點考察學生的背誦積累過程,能否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詞散文的大意,而不是詞性、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小學古詩詞教學壹定有壹個緊密聯系的過程。從最初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到能夠想象和理解內容,這是壹個基礎形成的階段——“閱讀”,然後通過朗讀和背誦詩歌的音調和節奏來欣賞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上升為“閱讀”,最後在積累、感悟和運用的過程中。下面,以七年級上冊第壹單元第四課為例,與大家探討。
?老師的書在本課素養的提高中說:“在初中階段,古詩詞的教學任務要調動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閱讀和背誦作品,理解作品主旨,初步欣賞藝術手法,激發他們對古詩詞的熱情,滲透到古典作品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1.繼承和發展小學教學。
?學生在小學學了很多古詩詞,學習方法比較單壹,以朗讀和背誦為主,對詩詞的大意有初步了解,但對作品的藝術特色缺乏了解。現在進入初中,要在這種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加強閱讀和背誦。
?另壹方面,這個單元的古詩詞教學應該和小學不壹樣。不能停留在以朗讀為主要手段讓學生感知詩歌大意的層面,而要更進壹步讓學生認識到詩歌的情境、詩歌的思想情感內容和藝術手法。
下面以課後的“思考與探索”練習為例來說明。觀海:小學可以實現第二個任務:“想象詩人爬山面朝大海,說說妳的感受”;而第壹個任務“理解這首四字古詩的古樸蒼勁的面貌和鏗鏘的聲調”卻是不存在的。可見,小學詩歌閱讀重在感受和體驗,初中詩歌閱讀不僅感受體驗,更要理解辨析。
“聽說王昌齡從左搬到了龍標窯”:引導學生理解“華陽”和“鬼子”的深刻含義,是初中教學的唯壹任務。
北堡山下的壹個停泊處:“壹邊閱讀壹邊想象‘直到退潮的堤岸變寬,無風攪動我孤帆’所展現的場景,體會上下兩句對偶性的微妙。”小學可以完成前壹項任務,初中可以完成後壹項任務。
田景沙秋思:小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體驗詩歌的基本氛圍,但對“直接組合特色景物”這壹藝術手法的掌握是初中的學習內容。
?也就是說,小學的古詩詞教學主要是啟發形象思維,初中則是兼顧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加上古詩詞風格的認知);換句話說,初中教學結合了小學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同時更加拓展和深入。強調壹方面要通過朗讀、背誦的方式引入古詩詞的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及時講解;另壹方面,要避免過多、過細的講授,避免簡單、理性地理解作品,避免對藝術手法過於深入的分析。有些教學任務應該推遲到以後完成。"
?可見,要想教好古詩詞,作為壹線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課標,認真學習理解老師的書。他們不僅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而且對方法也給予了指導,讓老師教而不厭,讓學生學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