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原文:
1,江上的漁民
北宋。範仲淹
來到河邊的人往往只愛棲木。
看看那些可憐的漁民,在大浪中上下浮動,在小船中搖擺。
翻譯
河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歡鱸魚的美味。
看看那些可憐的漁民,他們在大風大浪中駕著船上下顛簸。
創作背景
範仲淹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普通人的痛苦,並寫了壹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他是江蘇吳縣人,在松江邊上長大。他非常了解這種情況。他在飲魚賞景時,見船在風浪中沈浮,使漁民想起了捕魚的艱辛和危險,情緒激動,辭了職,創作了《河上的漁民》。
2.教育和工業數學(mathematics in education and industry的縮寫)
北宋。王安石
角落裏有幾個李子,淩寒壹個人打開。
我從遠處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香味飄來。
翻譯
角落裏的幾朵梅花在寒冷中獨自綻放。
為什麽遠遠的就知道白梅花不是雪?因為有壹股淡淡的梅花香。
做出贊賞的評論
“墻角有許多李子”和“墻角”不顯眼,不容易被人知道,不被人欣賞,但他們不在乎。“角落”的環境,凸顯了幾個李子卑微而孤獨的形態。體現了詩人不顧環境惡劣,堅持己見的態度。
“淩寒壹個人開車”和“壹個人”寓意強烈,不懼他人眼光,在惡劣環境下依然屹立不倒。體現詩人對自我堅持的信念。
“遠識非雪”,“遠識”是指香從遠處飄來,淡淡的,不明顯的。詩人嗅覺敏銳,眼光獨到,善於發現。“不是雪”,不是梅花,但梅花的潔白可見壹斑。意思是遠遠看去很純潔,很白,卻知道那不是雪,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幽香。
“因為有淡淡的香味”,“淡淡的香味”是指梅花的香味,以梅花擬人化人,淩寒獨自壹人,性格高貴;淡淡的香味是它輝煌的象征。
前兩句,墻角的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後兩句寫梅花白得鮮艷,香得遠,歌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是詩人冷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欣賞梅花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用雪來形容梅花的純潔與美麗,指出梅花比雪更有“暗香”,顯示了堅強高尚人格的巨大魅力。在北宋極其復雜艱難的形勢下,作者積極改革,但未能得到支持。他孤獨的心態和艱難的處境,自然與梅花有相通之處。這首小詩寓意深刻,句子很簡單自然,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
三。作者簡介:
1,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文茜人,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範仲淹年輕時喪父,母親改嫁常山朱,於是改名為朱曰。大中祥符八年(1015),範仲淹刻苦讀書,授廣德軍經理參軍,迎母待養,改本名。後來歷任興化縣令、秘館總管、周琛判官、蘇州周知等職,多次因直言不諱而被申斥。康定元年(1040),與韓琦* * *,擔任陜西綏靖招撫副使,采取“長期屯田”政策,鞏固西北邊防。到了三年(1043),他以參政員的身份上任,在《復信與陳十事》壹書上制定了十項改革措施。李青五年(1045),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京,歷任益州、登州、杭、青州知州。佑四年(1052),改知州為潁州,範仲淹上任至徐州,卒於此,享年64歲。謚號被稱為宮。
範仲淹政治成就突出,文學成就也很突出。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和與仁人誌士的氣節,對後世影響深遠。
2.王安石(1021年18年2月18-1086年5月21日),號,世稱王。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壹。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流詩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篇。舊的自怨自艾還在,那誰跟兒子爭。”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集》等。他的詩各方面都很好,雖然字數不多,但也很擅長,有《桂枝香》等名作。而王最膾炙人口的詩句是“綠在,明月幾時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