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曾鞏低下頭,走自己的路。勵誌人物故事

曾鞏低下頭,走自己的路。勵誌人物故事

曾鞏低下頭,走自己的路。勵誌人物故事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有過不幸福的童年,尤其是孟子說的“天降大任,人也”,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歐陽修也是如此。韓愈小時候父母雙亡,歐陽修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

與他們相比,曾鞏似乎更不幸。

曾鞏八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

18歲時,在外做官的父親被革職回鄉,全家唯壹的經濟來源斷絕。父親身體不好,養家的重任突然落在了曾鞏身上。那是壹個大家庭,全家人吃飯的問題變得比讀書更重要。

為了全家十幾個人的生活,曾鞏不得不放棄獲得學士學位的夢想,四處打工賺錢。他在壹篇文章中描述了那種感覺,“我吃盡了世間難見難吃的苦,日夜奔波,只為了全家人的壹頓飯。”

正當曾鞏被生活所迫,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接到聖旨,讓他進京。曾鞏隨父親來到北京,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父親承受不了這麽大的驚喜,高興得死去了。曾鞏在北京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眼看連父親都不能下葬,只好寫信給退休的宰相杜炎求助。杜衍欣賞曾鞏的好學精神,慷慨解囊,使他得以安葬父親。

不管生活有多艱難,曾鞏都沒有忘記學習。他為自己建了壹個書房,取名“黃金不換”。他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家附近有壹片荒地。翻耕修剪之後,我會建壹個茅草屋,圍上籬笆。這是我的書房。我的學習很好。我不會用金錢或權力來改變它,因為我心中有抱負,我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大約24歲時,曾鞏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他滿懷信心地去參加考試,但不幸的是他在孫山失敗了。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非常欣賞他的文采,為他感到委屈。曾鞏沒有抱怨。他對歐陽修說:“我沒考上,主要是知識還不成熟。”

在回家的路上,他給歐陽修寫信:“我看到很多流離失所的人,他們的生活特別艱苦。我爺爺奶奶是當官的,我不用像他們壹樣流離失所。雖然我的生活很苦,但和這些普通人相比,我已經很滿足了。”看到這裏,歐陽修的反應是“驚起文筆,堅定誌向”。他最初被曾鞏的文章所感動,現在他被自己的雄心所折服。

回國後,曾鞏壹邊照顧家人,壹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耐心等待第二次機會。35歲時,曾鞏和他的大哥去北京參加考試,但結果令人沮喪,兄弟倆都失敗了。回家後,沮喪的兄弟們被老鄉們嘲笑。有人為他們編了壹首歌謠:“三年壹次,曾家兩個讀書人被殺。屋檐之間有雙燕子,壹對飛走。”

但曾鞏是曾鞏,“南豐當時不以為意,並力勸兄弟們不要偷懶”。不管別人怎麽想怎麽說,他還是我行我素。

好事多磨。39歲時,曾鞏再次走進了考場。

這壹次,不僅在高中,在他家也創造了壹個奇跡:同壹個家庭的6個人,包括他的弟弟、表哥、姐夫,同時中了彩票。

有人說曾鞏的成功與其說是由於他的勤奮,不如說是由於他的心態,這是很有道理的。

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壹個人遇到困難,甚至挫折和失敗是很常見的。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坦然面對,不是來自社會和他人,而是來自自己。當我們這樣看待問題而不是憤怒地抱怨命運的不公時,陽光遲早會充滿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