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日本詩是給中國詩看的。日本最早的詩是用漢字寫的,有的是漢字的意思,有的是漢字的音。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詩歌。因為日本叫大和民族,而且寫了詩要唱,所以叫大合唱。
合唱包括長歌、短歌、短歌、連歌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寫短歌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已經占了絕對多數。正因如此,雖然人們仍稱之為合唱,但主要指短歌。歌手也是指短歌為主的人。《和歌山》五句三十壹音節,是日本傳統八股詩,格式是57577的排列順序。它開始於六世紀和七世紀,根據最早的日本詩集《葉晚集》,第壹首和聲歌曲寫於公元757年。
和歌受中國五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的影響,所以出現了短歌“57577”的形式。連長歌都以“57577”結尾。除了短歌,日本還有更短的俳句,也是八股詩的格式,只有17個字。
除了短歌和俳句,日本還有壹種無定形的自由詩,叫做現代詩。八股詩的缺陷是不容易完全表達壹個人的復雜心理。因此,壹些歌手打破了對詩歌的刻板印象,從事現代詩歌的創作。由於這壹缺陷,八股詩在世界範圍內趨於消亡。與世界潮流相比,日本是壹個不容易打破舊的規則和習俗的國家。如俳句,如今從事俳句創作的人已經超過1000萬。俳句的特點是字數少,到達快,靈機壹動,瞬間就能寫出來。
日本人很喜歡寫詩,光是歌曲愛好者就有壹百多萬。大部分是業余愛好者,包括工人、農民、商人、家庭主婦等各行各業的人。專業歌手也就二十幾個人。和歌是壹種豐富的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日益增多,人們需要豐富的腦力體操。估計從事和聲歌曲創作的人會增多。
和歌山作為日本文學的獨特形式,在歷史上留下了異常美麗的風景。以和聲為基礎,用枕字和順字[1],音調莊重優美。有短歌(5.7.5.7.7)、長歌(5.7.5.7、...7.7),還有《頭轉的宋》(5.7.5.7.5),體現了復雜的日本精神文化。
長期以來,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對和歌的理解是錯誤的:認為它只是官員貴族驕奢淫逸的產物,是只知道對著風月做愛的頹廢之音。但其實文學體裁本身並沒有錯,區別只是在如何運用。而且隨著對它的深入了解,妳會發現有很多作品是最有感情的,有些是天籟之音,可以和唐詩宋詞相提並論!
和歌的起源——嵇神話
和歌的起源很久遠,壹般認為它是伴隨著姬姬即《古史姬》和日本《姬叔》的傳說而形成的,具有重復句、成語等口耳相傳的民歌特征。內容多為傳說和頌歌,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幾乎可以說是壹種咒語或精神信仰。
直到公元629年舒鳴登基,也就是所謂的葉晚世紀,和歌才逐漸從傳說、歌謠和詛咒中分離出來,確立了抒情詩的風格。歌曲的風格也從壹種不確定的句子和聲音的敘事歌謠發展到壹種具有節奏美感的定型句子。但魔咒歌的影響在之後持續了很長壹段時間。比如下面這首歌:
皇帝不備聖弓,太後獻禦歌,望天蒼茫;君壽和世界壹樣長。
這是天之帝生病時,皇太後所作的壹首口頭禪歌。仰望天空,祈禱長命百歲。他的虔誠之心,不僅表現在簡潔深情的文字上,還表現在莊重優美的語氣上。它完全繼承了天孫是來自高天低地的皇帝的傳統神話,他的後代,偉大的國王,仍然過著長壽和富有成效的生活。這壹時期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年代記載不可靠,所以沒有列為代表性歌手。
二、快速發展——柿子本身和葉晚的早期
葉晚即葉晚收藏,與古今收藏、新古今收藏並稱宋三大收藏。現存最早的合唱歌曲集包含了從629年到759年的4500多首作品。這130年是合唱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文學史上也被稱為葉晚世紀。
如前所述,這壹時期和歌從民歌中分離出來,發展為抒情詩,最終由被後世尊為聖人的柿子本人推動。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用文字表達了合唱。從而使原創的口碑作品得以固定,並在學習中得以創作、推敲和欣賞。從此,合唱成為真正的文學體裁,擺脫了口頭歌謠的粗鄙,逐漸具有深刻的文學性和思想性。由於柿子在和聲歌曲發展中的劃時代作用,在他之前的葉晚世紀被稱為葉晚前期,後被稱為葉晚後期。
柿子也是這個時期最傑出的歌手。才華橫溢,構思宏大,唱腔渾厚凝重,擅長敘事與抒情的結合。由於這壹時期國體的逐漸形成,如國體的改造成新,藤原都城的建成,大寶法規的編纂,紀律性神話的整理等,歌者的民族意識和君主意識開始覺醒,其作品多為歌頌國家和悼念王室的挽歌,往往以神話為背景,氣勢恢宏。比如下面兩首歌:
反宋:“日本國為寶島,語之神:受諸神保佑,願妳平安。”
日本親王榮宮出殯時,柿園裏的朝臣寫了壹首歌:“天地開初,永恒無垠的天河上有八百八十萬神...這個哭泣與瑞穗之國,是天地之極土,交給了玉帝。.....自從開了天上的巖門,神就升天了!……"
限於篇幅,只能選最後壹首長歌。平心而論,柿子版的副歌氣勢很大,但並不完美。後人之所以給予這麽高的評價,什麽是最傑出的歌手,合奏大乘集,達到大圓滿境界等等。,大概是因為他愛國,二是神化皇帝,恰好被後來的軍國主義者所用。從前葉晚時期到710年奈良遷都結束,同壹時期的歌者,如黑格隆誌、大津王子、持皇等,風格都和柿書差不多,真正藝術化的歌者要到葉晚後期才會出現。
三山柿子之門——真正的黃金時代
到了葉晚後期,和歌明顯受到中國詩歌和漢語的影響,其精神藝術性有了質的飛躍!“山柿之門”壹詞,出自《葉晚集》編者野口友的自創歌曲《山柿之門》的中文序言——他年輕時沒到山柿之門,所以對切歌失去了興趣,失言了。(翻譯:小時候沒進過山柿門,所以現在選歌選詞難免雜七雜八,俗不可耐。作者出版社:日本賊什麽都學得好,文言文學得透徹,比中國人寫的還要難懂!)
在我看來,《山》和《柿子》是和聲歌曲創作的最高典範。柿子就是上面說的柿子本身,就不說了;山是令人敬畏的,指的是在葉晚後期達到巔峰的兩位偉大歌手:自然歌手山部明石和世界愛情歌手山下義良。我曾經在歌手中稱他們為李白和杜甫。
山部俊樹擅長描寫自然景物,筆法典雅,具有唐風。比如:
不能不唱民謠,唱短歌。
廣東,自天地之初,巍然屹立。
富士在駿河國,拜嶽遮天。
白雲凍在失落的通道裏,日月朦朧。
四點雪舞,不分春夏秋冬。
氣勢磅礴的富士山永垂不朽,壹代又壹代的傳說不絕於耳。
反宋
出了場,銀色的光灑下藍天。
富士山高嶺,雪蒙蒙。
以上是作者在仰望富士山(即壹望無際的山)時所做的事情。雖然兩部作品都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描述了富士山的英姿,但表達方式卻大相徑庭。前者從劃時代的太古代開始,通過對日、月、雲、雪等自然現象的描寫,謳歌富士山的崇高、雄偉和莊嚴。後者把白雪皚皚、雲霧繚繞的富士山畫得純粹而客觀,清晰、唯美、動感。這兩首歌是山部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歷代贊美富士山的文學作品中不朽的傑作!不過,充分展現山部歌曲風格的是下面兩篇:
兩首反歌
在吉野和香山之間,參天大樹高達壹千英裏。
鳥兒在枝頭啼鳴,喧囂入雲。
河灘清澈見底,上面種著楸樹林。
夜深人靜時,成千上萬的鳥兒在歌唱。
上壹首歌歌頌吉野的早晨,從吉野、香山的地名開始,逐漸聚焦於巨樹、鳥群、樹枝,最後聚焦於山澗的啼鳴,準確地把握了早晨的印象,表現出壹種明亮而充滿活力的意境。後壹張描寫的是吉野川的夜景。午夜很安靜,壹切都是寂靜的。河灘、山石、流水、楸樹都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溪水潺潺。突然,成千上萬的鳥開始在夜空中啁啾,使它更加安靜。作者別出心裁地訴諸聽覺視覺,讓人有聽到它的聲音,看到它的風景的感覺。這麽美的句子自然,精妙之處無非唐詩宋詞!
如果說描寫山邊紅人風景的詩是天籟之音,那麽在山上記起世界的詩就是生命的絕唱。山上的歌大多是關於貧窮,孩子和憐憫的。他曾經派遣唐朝的使節到中國,吸收儒釋道,擔任地方官,了解社會下層的疾苦。歌曲極其深刻、敏感,積極反映生活苦難,批判貴族社會。作者吐血奉獻,全文抄襲代表作《貧困質疑之歌》!
貧困問答歌和短歌
雨夜,寒冷的雨夾雪天。
這是壹個寒冷的冬天。
粗鹽陪酒沒錯,糟醅談加熱。
鼻子發冷頻繁,低頭反復咳嗽。
用空洞的眼神撚著小胡子很難抵禦夜晚的寒冷。
給我蓋上麻布,穿上我的碎布。
雖然我什麽都有,但是我不能忍受今晚的寒冷。
比我窮的,聽我說,問幾個問題。
妻兒含著淚,父母饑寒交迫。
在這種悲慘的時候,為什麽要過年?
雖然世界廣闊,但我很難壹個人。
日月雖明,妳是否在我身旁發光?
全世界都是這樣,還是我壹個人?
上帝偶爾生我,我也不閑著種地。
穿著棉大衣,各種條紋披在肩上。
衣衫襤褸如海藻,如何禦寒。
矮屋四斜,米店睡濕地。
老婆孩子蹲在他們腳邊,父母依偎在他們身邊。
全家大大小小,泣不成聲,唉聲嘆氣。
爐子上沒有煙火,鍋上掛著蜘蛛網。
我已經餓了很多天了,已經不記得三餐了。
聲細如絲,竭柔如棉
禍不單行,沸油澆火焰。
龍生氣了,在屋前大喊大叫。
手拿拐杖來,要土地稅錢。
世界如此,我這輩子怎麽可能被辭退?
反宋
憶苦辱世。
討厭不會飛的鳥,想要沒有翅膀的飛翔。
這麽直白,不需要解釋嗎?在風雨夾雪的夜晚,窮人冷得無法抵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比我窮的人怎麽活?之後比較窮的人回答,先問天,先問地,先問太陽,先問月亮,為什麽不讓我壹個人,不拍這張照片?!雖然我很努力,但還是衣衫襤褸,無法禦寒,家裏人也累了好幾天。此時李昌氣勢洶洶,強行索要土地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會說,世界就是這樣。這輩子怎麽被辭退?哀嘆。反宋既是回答,也是總結。雖然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也無能為力,但是我們要忍著眼淚,認命...我們討厭不會飛的鳥,想要沒有翅膀的飛翔,留下的只有無限的悲傷和無奈。這首歌可以說是日版的《石壕官》+《山寨秋風唱》,敘事、理性、散文,山上的易亮不愧為歌手中的老杜!是時候讓不知道鍋是鐵做的石廣元和歷代大臣好好讀壹讀了。這才是真正優秀的大合唱,才會天長地久!
真的是絕唱,因為山在寫完這首歌三年後就去世了,這裏也沒有出什麽重要的作品。在隨後的幾十年裏,葉晚歌手的作品風生水起,但大多沿襲了柿子和山部的做法,不再有山上的精神和才華。同時期除了二山,還有其他歌手,如三陪,高橋蟲,堀友野矢香等。最後,在奈良末期,隨著《葉晚文集》的編纂,史無前例的葉晚世紀終於結束了。歷史和合唱進入了壹個新時代——別人認為是空前的繁榮,我卻認為是極度衰落的平安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