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代的詩歌崇尚什麽?
乾隆時代,沈德潛主張以“溫柔敦厚”為準繩的“調”論,翁方綱主張重學重義的“理”論,與之相對的命題是袁枚主張的“魂”論。袁枚的思想在很多地方受到晚明思想的影響,有些思想直接來自李贄。比如他很反感理學的做作和矯情,經常諷刺這些人自稱“正統”。袁枚的詩性命題總體上是公安派理論的復興,其核心是強調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重視輕快活潑的趣味。此外,趙翼和黃景仁也是當時很有個性的詩人,在重視詩歌中的“我”和詩歌藝術的獨創性方面與袁枚是壹致的,到了嘉慶、道光時期,終於出現了傑出的思想家、詩人龔自珍。他主張“諸人之戮,非道,非極,自名”(“我未婚時以孕為先”的觀念),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他的詩歌以壹種高傲而尖銳的人格精神反抗著社會的沈悶和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