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曹植:雜詩江南有美女

曹植:雜詩江南有美女

江南美女雜詩

作者:曹誌

在南方,有壹個美麗的女人,她的臉容若桃花般芬芳,美麗如李花。

早上,她來到了江北的岸邊,她在夜裏去了瀟湘島。

世間的氣息俯視著美麗的臉龐,而cypraeae concha微笑是誰?

轉眼間,歲月消逝,但青春的美好卻難以永遠存在。

註意事項:

1,南國:古代泛指江南地區。花榮:外表。

2.湘渝:湖南水中的小洲。響水在湖南,入洞庭湖。雲,水中的壹座小島。遊北岸,晚宿湘之,比喻湘水女神,應取自屈原《九歌》。這句話寫成“天天待在香菱”。

3.博·朱妍:不重視美的人是指不重視才能和美德的人。

4、發牙:指唱歌或說話,這裏指推薦、介紹。

5.俯仰:低頭和擡頭之間,時間極短。

6、輝煌:花的華麗外表,這裏指的是人的青春。久事:久留,久留。

翻譯:

在南方,有壹個美麗的女人。

她的臉像桃花壹樣美麗,也像梅花壹樣美麗。

早上,她來到江北岸邊玩耍。

晚上,她去了小香的島上休息。

普遍的風氣鄙視漂亮的臉蛋,

貝牙的笑是誰?

轉眼間,歲月流逝,

但是青春的美好很難永遠存在。

贊賞:

蕭統《文選》選錄了曹植《雜詩》六首,得到歷代詩評家的贊賞和肯定,是曹植詩歌中的名篇。這首詩是第四首。

這首詩是曹植後期所作,用比喻的手法表現了他無能的挫敗感。曹植不僅有很高的文采,而且有政治抱負,希望能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曹操曾經想立曹為太子,但是沒有實現。曹操死後,受到弟弟曹丕(魏文帝飾)和侄子曹吹(魏明帝飾)的嫉妒和壓抑,多次遷居封地,甚至生活很不穩定,遠未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首詩把自己比作壹個美女:美女的容貌艷麗如桃花、梅花,比喻才華出眾;《風尚風俗》這句話說的是美女的美貌和唱功不被當時的人欣賞,說明她沒有才華;“俯仰”二字,說的是光陰荏苒,美女的美貌不能長久依靠,表達了她對自己不能在盛年施展抱負的深深遺憾。

在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中,從屈原的辭賦開始,就形成了用美麗的草藥比喻人才的傳統。在這首詩中,曹植在構思和寫作上明顯地學習了屈賦。屈原《九歌》中的二神、夫婦,遊歷元、湘、長江。在“香夫人”壹章中,有壹句“聞美女而呼之”,指美女為香夫人。曹植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根據“向君”和“項夫人”來構思的。《離騷》說:“我若不如我,我怕我的時代不與我同。”“唯草木散,恐美人遲暮。”曹石的最後兩句又脫胎於它們。這種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有助於表明這首詩的主題是表達人才的痛苦。元代劉呂《詩選補》(卷二)對這篇文章的主旨作了說明,說:“此亦自詡,美到有用。而今天,我卻在壹個閑適的地方徘徊,忽略了現世的重要,又怕時代變了,成就建不起來,就在默默無聞中迷失了。所以也比喻自傷。”張裕固《清代古詩鑒賞》(卷九)也說:“此詩自傷之人執奇才,仆役移諸侯,無人顧妳方,反將老去。”全身和美女比。前兩個自鳴得意,中間四個自怨自艾,後兩個自慷慨,聲促韻。”劉和張的解釋都很中肯。曹植在《求自考表》壹文中強烈表達了自己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願望。文章後半部分有雲:“感覺先帝崩得早,魏王死了,可以獨善其身了!我常常害怕自己先填了溝壑,墳土還沒幹,名字就毀了。”這段話的意思也和本文第二句話的內容息息相關,“很難長久依賴榮耀。"

有壹種說法是,這首詩的主題不是作者的自傷,而是為曹彪受的委屈。“美人”指的是彪,當時他是吳王。、黃三年表遷吳,五年改壽春縣,七年遷白馬。早上出行,晚上住宿,就是沒有固定的遷徙。”(見黃傑《曹子建詩集傳》卷壹)曹標是曹植的同父異母兄弟。曹植和曹丕都受到朝廷的猜忌打壓,有同舟共濟的感覺。黃傑的觀點是可以準備的,但證據畢竟不足。徐公之同誌說:“曹標雖受吳王封爵,其城實不在吳。當時,江南的壹切都在孫氏的控制之下,曹彪無緣無故地跑到了江南。他的太子被封在壽春附近,曹植不會知道。所以,關於“南國”、“美人”、“遊河北岸,睡瀟湘”等等的詩,不能參照曹丕,而是用楚辭的意境和成語,來表達自己“俗而薄美”的感受,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才。“這更合理。

這首詩的主題與曹植的另壹部名作《美人》相似,但在藝術描寫上有豐滿與質樸的區別,可以比較。《美人》是壹首長詩,節選如下:

這位美麗、文靜的女孩在鄉村道路的岔口忙碌著。冉冉到處都是柔軟的條紋,樹葉正在飄落。卷起的袖子在她的手上清晰可見,白皙的手腕上戴著金手鐲。.....請問,女性住所在哪裏?它位於城市的南端,妓院面朝馬路,大廳都是鎖著的。姑娘的臉如朝陽,誰不愛她動人的臉龐?媒體紮營何處,玉石俱焚?姑娘壹定愛著貴人,賢夫難尋賢夫。大家都楞住了,也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壯年的我,半夜壹個人嘆息。

過去很多評論家都指出“美女”的主題是曹植把自己和美女相提並論,意思是擁抱自己的才華而不能施展。如屈《唐詩三百首合集》(卷三)說:“子建求試而不用。美女不賣,她覺得更好。”《美女》和《雜詩》《南國》的主題是壹樣的,也都用了比喻。城南之美,江南之美,都是曹植拿來比較的。《美女》下面四句話,說的是城南的美女不被大家理解,類似於《南國風雲》裏的兩句話,點出了“人才未遇”的主題。《風華正茂》這句話,和《南國》裏的“俯仰”壹句壹樣,結尾都是壹聲深深的嘆息。上面《美人》中的引文,在“忙袖”壹句下省略了十句。這十句話,加上“忙袖”這壹句,都是描寫城南女子的體態和裝束,從各個方面刻畫了她的美,而《南國》壹文只用了“花榮李若”這壹句,非常簡潔。在其他方面,“美女”的描寫也比《南國》豐富,但關於美女體態和裝束的段落尤為突出。這兩首詩都是用比喻來寫同壹個主題,只是用了不同的細節寫法。《南國》篇言簡意賅,而《美人》篇則豐富傳神,每首詩都以藝術見長,字字句句無雷同之感,足見曹植高超的寫作能力。

鐘嶸評價曹植的《詩》詩:“人品極高,言為華懋所采,情思雅怨,體有文采。”這是對曹植詩歌的深刻評論。“情以雅怨”是思想內容。指出曹植詩歌的特點是“雅怨無亂”。曹植後期的許多詩歌與瀟雅的怨怨詞有相似之處,如雜詩、南國詩、美人詩等。脊梁就是脊梁,就是脊梁。風骨過人,是贊曹植的詩風骨過人,即風格明快剛健。選擇華懋是為了贊美曹植詩歌豐富的語言。鐘嶸主張詩歌要“風幹(即勁),蔡丹潤”(《詩序》),即以明快渾厚的勁為骨幹,再用華麗的辭藻打磨,兩者相結合,達到壹種優美的藝術境界。曹植的詩“意氣風發,詞采華懋”符合他的藝術標準,所以備受推崇。明代胡應麟在評論曹植的《五遊》、《升天》詩時曾說:“言之豐富,骨之蒼白。”(《詩集》卷壹)也繼承了鐘嶸的批評標準。

總的來說,曹植的詩既有風格又有詞,但仔細分析,不同的詩往往側重於某壹方面,有的更為雄渾,有的詞更為豐富。他的壹些詩,如《雍陰》、《美人》、《白馬》、《杜明》等。,壹般篇幅稍長,對句較多,用詞精細,所以其詞采用華懋的特點更突出,但仍有風格。另外,有些詩,如《野田壹只黃鳥》、《泰山傅亮》、《六雜詩》,壹般篇幅較短,描寫簡練,對仗句少,用詞考究。這些詩更明顯地表現出脊梁極高的特點,但仍有文采。王世貞評價曹植時說:“子健是個有才華的美男子。他雖然有千古美名,但確實不如他的父親和哥哥。為什麽?物質太高,文字太華而不實。”王世貞認為曹植的成就低於曹操和曹丕,他的意見未必公允。但曹植的詩在選擇華懋的詞上,確實大大超越了他的父兄,尤其是《風華》、《美人》等詩。王士禛又說:“歡子的《雜詩二首》和子建的《雜詩六首》可以收入《十九歌》,但不能區分。”(同上)我也從古樸蒼勁的風格上對曹植的《雜詩六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可以與漢代佚名的《古詩十九首》並駕齊驅。王世貞不喜歡華麗的文風,所以對曹植作出這樣的評價,但也可以看出曹植的異詩確實側重於風格和詞的某壹方面。

《雜詩·南國》詩中“當風俗薄,朱妍薄”這句話,也是文采橫溢;但總的來說,它的主要藝術特點是簡潔直白、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意境深遠。雖然沒有《美女》那樣細致華麗,但也有自己的明快自然之美,經得起吟誦和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