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竹石》的寫作背景及賞析

《竹石》的寫作背景及賞析

寫作背景: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的竹畫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壹首詩。作者73歲,4月寫下《竹石圖》,正是他傲骨挺拔的人格寫照。

他為官期間,做了很多惠民的好事,深得百姓愛戴。然而,他在荒年要求救濟百姓,卻得罪了知府和地方士紳。他剛正不阿,心系百姓,具有“脫泥不沾”的崇高品格。他恥於彎腰駝背,於是鄙夷權貴,解封,毅然辭去職務,回到揚州以賣畫為生。

贊賞:

這首詩是題詩,題在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歌頌燕竹的堅韌與頑強中,隱含著作者蔑視世俗的堅韌。

詩的第壹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壹根參天的竹子牢牢抓住青山縫隙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壹個“咬”字象征著竹子。“咬”是壹個需要力量的主動動作。既描繪了竹子攀附青山的情景,又表現了竹子不畏艱難、與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

繼上壹句之後,第二句“植根於碎巖”,告訴我們,竹子傲然屹立於青山之上的根基,在於它深深植根於碎巖之中。鄭板橋的詩和畫中的竹子往往與“石頭”密不可分。有時候,石頭構成了竹子的對立面,比如“畫壹根竹枝,插壹塊石頭,石頭比竹枝高壹尺,雖壹尺使其更高,多年來我必舉力”;

有時候石頭就成了竹子的背景,比如“昨夜秋風過瀟湘,曾經摸著石頭穿過森林的我也瘋狂;只有竹枝不怕,卻挺能打壹千場。“此詩中,竹石渾然壹體,無此竹僵山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壹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基礎深厚,力量強大。

有了前兩句的鋪墊,自然就引出了後面兩句:“千錘百煉我依然堅強,我願在東西南北迎風。”這首詩中的竹子有壹個特點。不是孤竹,也不是靜竹,而是巖竹,是風竹。

在鄭板橋的詩畫中,竹子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頑強意誌的象征,而風則往往是邪惡勢力的代表,比如前面提到的“昨夜秋風過瀟湘”之類的話,又比如:“壹陣風卷回來,竹枝朝天。掃雲掃霧真的是我的事,光掃地還不夠。”

在這首詩裏,竹子也是壹年四季都要經受“東西南北風”的。但是,因為它深深地紮根在巖石中,所以它仍然堅定而頑強。什麽樣的風都無能為力。詩人用“千”和“萬”兩個字,寫出了竹子不屈不撓、從容自信的神態,可以說全詩意境豁然而出。

這時,立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幾根普通的竹子。我們感受到的是壹種不屈不撓的生命力和毅力,而這壹切都蘊含在沙沙作響的竹子裏。

事實上,詩中的竹子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體現。在生活中,詩人就是這樣壹種與下層民眾有著密切聯系,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巖竹。鄭板橋的題畫詩和他的畫壹樣,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可以作為畫來欣賞。

這首詩就是這樣的。竹子和石頭在詩人的筆下都很生動。沒有實質的風,也被形容為擦肩而過。但詩人的追求並不僅僅在外在的造型上,而是在每壹塊薄而硬的巖石和竹子上,註入了自己的理想,融進了自己的人格,從而使這塊竹石流露出壹種動物之外的深意和壹種內在的神韻。

這是壹首用物言誌的詩,也是壹首關於物的詩。這首詩集中表現了竹子堅韌執著的品質,巖竹的堅韌,鐵的剛正不阿,不屈不撓的氣節,不屈不撓的性格。全詩語言樸實,活潑,執著。

擴展數據:

原著

竹石

竹子壹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嵌在巖石縫裏。

經過千百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堅強,無論是東南風,還是冬天的西北風,它都能承受,依然會堅韌挺拔。

鄭燮(1693~1765),清代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生於興化(今江蘇興化)。他擅長畫竹子、蘭花和石頭。他的書法以“六書半”聞名,詩也寫得很好,所以被稱為“三絕”。他的畫在畫壇獨樹壹幟。與、李、李益、金農、黃慎、高翔、王並稱為“揚州八怪”。

百度百科-竹石(鄭燮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