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的詩歌相比,副歌和俳句大致相當於中國的現代詩歌或抒情詩,即副歌(主要是短歌)和俳句都有自己的形式規則“音數律”。
由於屬於阿爾泰語系的“粘日”與屬於漢藏語系的“孤漢”有著顯著的區別,所以合唱和俳句的音韻規則並不像中國的詩學規則所規定的那樣繁瑣苛刻,但在音節數的限制上也非常嚴格,即短歌必須遵守“57577”的規則,而俳句不能違反“5777”。
俳句本質上其實是短歌的裂變,即將短歌的前三個“575”音剝離,賦予獨立的詩意。所以著眼於音韻規律,短歌也叫“三十壹字”,俳句叫“十七字”。
2.和歌、俳句和古詩詞的界定
和歌起源於古代,其遺跡保存在嵇歌謠中,但在形式上仍處於不穩定狀態。直到“葉晚集”時代,以短歌為中心的合唱,包括長歌、旋頭曲、駢歌等形式才基本定型。
俳句,日本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和* * *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壹首歌,第壹句五音,第二句七音,最後壹句五音。要求嚴格,受限於“季節語言”。俳句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絕句,由日體發展而來。同時在日本以日常詩的形式發展起來。
古典詩歌是壹種詩歌體裁。古典詩詞格律自由,無對仗,平仄均勻,韻腳寬,長短不限。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雜句。
擴展數據:
按照日本官方的說法,俳句的原型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絕句。中國的樂府詩在中世紀發展為合唱,合唱的格式是五句三十壹音。後來由於很多人的合唱,出現了長短合唱。俳句源於聯格,聯格第壹句,三句十七調。連哥的威脅句是兩句十四音。它加起來正好是三十壹。中國古人有壹句話,絕句算是律詩的壹半,也就是所謂的“絕,絕”。日本古代詩人大多會寫中國的漢詩,非常喜愛。所以俳句形成的影響之壹可能是日本人受到了絕句和格律詩關系的啟發。
俳句的意境與中國詩歌有更多的相似之處。俳句的妙處在於它捕捉到了大自然的波光粼粼的景色,與詩人形而上的夢想相對應,產生了壹種感傷的單線,壹種獨特的禪味,從那壹刻起就永遠定格了。這種禪意的寂靜,在中國的詩歌中也經常體現出來。比如王維的詩:“情染日薄,禪寂日固。”(《偶然作品》),“悟寂之樂,此生有余”(《飯蓋釜山行》)。
大多數日本俳句詩人都會寫中國詩。其中許多是中國的俳句。比如芭蕉的那句:“長夏草木,勇士留夢痕”是引用杜甫的詩“雖國破,山河長存,春回草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