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片土地。
作者:艾青
我愛這片土地,艾青
如果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片被風暴襲擊的土地,
這條悲傷和憤怒的河流將永遠洶湧澎湃,
這無休無止的狂風,
和來自森林的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就連羽毛也會在地裏腐爛。
為什麽我經常流淚?
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1938 165438+10月17
英語
如果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嘶啞著嗓子歌唱:
這片遭受風暴襲擊的土地,
它總是充滿了我們的悲傷和憤慨的河流,
無休無止地吹著狂暴的風,
然後從柔和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甚至連羽毛都在土地裏腐爛了。
為什麽我的眼裏有淚水?
因為我太愛這片土地了......
11月17,1938
作者簡介
艾青
艾青(1910 ~ 1996)當代詩人。原名蔣正翰,號海城,筆名艾青、E家、柯A、林碧等。浙江金華。從小被壹個貧苦農婦養大,直到五歲回家。65438-0928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第二年,我去法國工作和學習。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藝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獄中寫詩多首,其中《大研河——我的保姆》引起轟動,壹舉成名。1935出獄,次年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大研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具有濃郁的泥土氣息,沈重的詩風和憂郁感傷的心境。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投身於漢口、重慶等地的抗日救亡運動,任《文學立場》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任《詩刊》主編。他深受時代精神的感染,在各地的抗日篝火中汲取詩意。抗戰時期成為其創作的高潮,發表了《北方》、《向著太陽》、《原野》、《火炬》、《黎明的通知》、《雷鉆》等9首詩歌。詩歌傾吐民族疾苦,歌頌祖國戰鬥,滲透時代氣息,筆觸豪邁,氣勢磅礴,意氣風發。這是延安以後創作風格的明顯變化。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分管行政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青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著有詩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和《海角上》。1957被錯劃為右派。曾在黑龍江、新疆生活工作,創作中斷20年。直到1976他再次動筆,又壹個創作高潮出現了。65438年至0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主席,出訪歐美、亞洲多個國家。曾創作詩集、彩色詩集、域外集,出版過《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各種版本的《艾青詩選》、《艾青全集》。詩集《歸來之歌》《雪蓮》曾獲中國作協全國優秀新詩獎。從1936至今,艾青已經發表了20多首詩歌,還有《詩歌隨筆》、《新文藝》、《艾青談詩》,以及1篇散文和翻譯的詩歌。他的作品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壹多之後,又壹位提升壹代詩風、產生重要影響、享譽世界的詩人。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寫作背景
《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侵華日軍先後攻占華北、華東、華南廣大地區,四處瘋狂,企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意誌。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家衰敗、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痛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篇。
整體升值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歌中最常見的兩個意象之壹(另壹個是“太陽”)。“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的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愛,是艾青作品中不盡的旋律。
《假如我是壹只鳥》,全詩以這樣壹個意想不到的假設開始,讀者不禁要問,“鳥”的意象與作者要贊美的“土地”有著怎樣的聯系?
作者這樣解釋。
我也應該用沙啞的嗓子唱歌。在炮火連天、國運當頭的關鍵時刻,壹只看似無足輕重的小鳥,卻要奮力拼搏,用自己的聲音發出不屈的聲音。這提醒人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這是壹只吃了很多苦的鳥,它的歌聲是用它的壹生做出來的。
下面四行描寫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和黎明,其核心是“土地”。值得註意的是,作者在這四個對象前面加了長修飾語。
《這片遭受風暴襲擊的土地》是這片土地被日寇欺淩的寫照。
“永遠奔湧著我們悲憤的那條河”,土地上的那條河,象征著人們心中長期郁積的悲憤。
“怒風無休無止”,吹過大地的風,象征著人民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來自森林的無比溫柔的曙光”預示著人民為之奮鬥和獻身的獨立和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這片土地。
“後來我死了/連羽毛都爛在地裏了。”當這只鳥活著的時候,它盡力為這片土地歌唱。死後,它將整個身體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壹體。
在詩的第二段,作者從上面對歌手動態的描述,轉到壹個“我”的特寫。這是通過提問來完成的。壹個“為什麽我常常熱淚盈眶”和“熱淚盈眶”的靜態特寫,表現了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悲憤和痛苦的情緒。“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沈”,目睹山河破碎,人被炭抹的現實,我對祖國的愛越深,心中的痛就越強烈。
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是所有愛國知識分子在那個苦難年代對祖國真摯熱愛的告白。這種愛至死不渝,不但是詩人內心深處的愛,也是全民族愛國情感的濃縮。艾青用這兩首詩,表達了那個時代中華兒女的心聲。
抓住主題
指出情結
欣賞前兩句:“如果我是壹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人對土地的愛已經到了不知如何傾吐的地步。所以他只能拋棄人的思維語言,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吐愛意。在詩人看來,這種單純和簡單往往是最真誠和溫暖的。形容詞“嘶啞”已經不能唱出優美清亮的情歌,但這首“嘶啞”的歌,卻能義無反顧地表達出土地的真誠與執著。於是激動人心的土地情結之歌響起。寫“聲嘶力竭”悲憤的愛國者,傳遞的是與時代同步的悲愴與詩意。如果用“圓順”這四個字,就無法體會詩人所經歷的坎坷、悲憤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深熱愛。
傾吐情結
這首詩的第壹節可以分為四層。
第壹層:隱喻人的苦難。這片遭受風暴襲擊的土地,這條我們悲憤的河流將永遠洶湧澎湃。《暴風雨》和《悲憤之河》的意象告訴我們,艾青夢幻般熱愛的土地是壹片充滿痛苦的土地,他的身上凝結了太多的悲傷。當時,侵華日軍接連攻占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到處喪心病狂,置人命於不顧。艾青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中也有類似的描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氣在阻擋中國...風,/像壹個太悲傷的老婦人,/緊緊跟隨/伸出寒冷的手指/拉著行人的衣角,/用著和土地壹樣古老的話語/不斷低語……”詩人用了。這兩首詩是同時寫的,都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深切關註。
第二層是比喻人的反抗。“這惱人的風沒完沒了地吹著”這句話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中華大地哺育了中華民族,也哺育了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寓意著反抗精神的傳承,“刮”和“惹”預示著力量,詩人的土地情結從感嘆土地的苦難加深到贊美土地。
三樓那句“來自森林的無比溫柔的黎明”可以看作是鬥爭前景的象征,或者更“真實”壹點,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的象征,是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象征。總之,詩人的感情由悲愴、贊美變為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立意上了壹個新臺階。
四樓,“——然後我就死了,連羽毛都爛在地裏了。”詩人沒有沈湎於對“溫柔”寧靜的“黎明”的欣賞,為自己的愛情做出了上述永遠離開這片土地的莊嚴選擇。這種奉獻可以解讀為:我來自土地,最終回歸土地,讓愛升華,永恒。這是壹個多麽非凡、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啊!
在《升華土地情結》第二節的問答中,詩人從借鳥轉而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常含著淚水?”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對土地的愛太“深”太強烈,讓詩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結成晶瑩的淚珠。眼淚表現了作者對國家深深的愛,令人擔憂,更多存在的是不服輸的倔強。“深”字可能達不到與實際感受相對應的表達強度,所以後面的六個沈重的省略號,仿佛湧動著地下烈火的激情,更沈重地敲打著讀者的心,激起讀者持續的* * *聲。全詩在這壹問壹答中達到高潮,其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給人留下了無盡的回味。
文章的語氣
壹開始,詩人假定“我”是壹只鳥的形象。這種憂患意識,來自於對多災多難的祖國的壹種廣泛而深沈的熱愛。在這種基調下,詩進壹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和黎明。從四個歌唱對象前面的修飾語來看,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交加、奮力拼搏的意象,與下面鳥兒獻身土地的精神相契合,強化了詩人要表達的“熱愛土地”、“熱愛祖國”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