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快樂傳遞給每壹個孩子,讓孩子的世界更加美好和精彩。我愛每壹個孩子,他們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幸福。下面是幼兒園壹個小班老師推薦的教案,希望對妳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幼兒園小班老師推薦教案1活動目標。
1,通過身高的視覺對比,知道什麽是高,什麽是矮,感知身高的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排序。
3.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比較判斷力。
4.引導孩子主動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要準備的活動
1,高大矮小物體大圖。
2.兩朵塑料花。
3、每人壹套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初步高度。
讓壹個大班的孩子和壹個小班的孩子步入教室,讓孩子們比較誰高誰矮。讓孩子們說:“大哥高,小弟矮。”
2.觀察大圖比較高比較矮。
引導幼兒對比圖片中物體的高度,說出什麽是高的,什麽是矮的。
3.引導孩子發現身高來源於比較。
老師拿出兩朵高度不同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讓孩子們觀察哪朵花高,哪朵花矮。老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度,要把它們放在同壹水平面上。
4.引導孩子不要受物體大小和形狀的影響,根據物體的高度進行分類。
讓孩子們給不同高度的物體排序。
5、排隊遊戲:幼兒通過自己的參與,進壹步體驗物體被比較的高度。
活動擴展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材,比較身高。
活動反映: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孩子感知物體的高度;學會使用高的、矮的、相對高的、相對矮的、最矮的等詞語,理解物體高低或高度的相對關系;盡量按由高到低或由矮到高的順序排列物品。我覺得這個活動的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小朋友上臺比身高,讓小朋友成為活動的主體,比圖片更直觀。先讓孩子自己比較,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觀察圖片的高度,最後排序。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更好地掌握了身高的概念,完成了最初的目標。
幼兒園小班老師推薦教案2活動目標:
1,感受水的流動和水中物體的起伏,知道水是透明無味的,體驗玩水的樂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不能沒有水,教育孩子節約用水。
3.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調動孩子思維的積極性,初步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4.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願意大膽探索和實驗。
5.讓孩子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感受水的流動和水中事物的起伏,知道水是透明無味的,體驗玩水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幾個小盆,各種能裝水的小容器。
2、壹些小玩具。
活動流程:
第壹,老師邊玩邊提問。
1,老師放玩具,容器等。放進壹個裝滿水的盆裏,壹邊玩壹邊自言自語:“怎麽有些玩具倒進水裏後會沈下去,有些會浮起來?……"
2.老師用兩個容器盛水倒掉,讓孩子看著水從容器流到盆裏。
第二,孩子們分散去玩水
1,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容器和玩具,隨意玩水。
老師:請試壹試。哪些玩具會沈?
3.教師巡回指導孩子玩水,評價孩子玩水的嘗試精神和結論。
第三,孩子感受水的流動。
1,老師讓小朋友試著把盆裏的玩具拿出來。
老師:誰能試著幫老師把水弄出來?妳如何得到水?(提醒孩子裝滿,不要灑出來)
2、給孩子壹個漏水的容器,讓孩子多喝水。
3.妳還能想到什麽讓水流動?水流動時發出什麽聲音?
第四,孩子觀察水的流動和顏色。
1,聽聽水流入塑料袋的聲音。
2.看看水是什麽顏色。
3.在塑料袋上戳壹個小洞,讓孩子用飲水杯接水,聽水流入杯子的聲音,聞聞水的味道。
老師總結:水無色無味,流動時會根據水流的急慢和流入不同的容器發出不同的聲音。
五、鼓勵孩子用滴管、水槍、註射器、塑料袋、顏料等方式嘗試玩水。
活動反映:
老師巡視了壹下,問:哪裏可以玩水?水有什麽用?
在此次活動中,主要是引導幼兒了解水的性質和作用,激發幼兒保護水源和環境的意識,激發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孩子用感官感知水是壹種無色無味、不成形、流動的液體。在操作和觀察的過程中,孩子發現自己愉快地感知到了水的特性,在遊戲中體驗到了玩水的樂趣。可見,玩水活動的設計符合《幼兒園規程》中的教育原則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是當前教師教育中值得探討的內容。無論是玩水還是其他活動,老師都要考慮到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老師推薦教案3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說出故事中重復的句子。
2.學習常用動詞:擦來擦去,爬來爬去,蕩來蕩去,等等。
2.知道如何愛護樹木,如何保護它們。
活動準備:相關課件。
活動流程:
壹、引出話題
春天來了,樹長出了綠葉。樹很開心,但是他身邊沒有朋友。他感到孤獨,所以樹想找壹些好朋友。那我們看看誰在這裏。大樹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嗎?
播放課件,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學習動詞。
1.我想想,誰想和大樹做朋友?聽聽他們說了什麽。(老師慢慢講)
2.播放課件:小羊的片段來了,學習“擦幹凈”這個詞。
(1)誰在這裏?為什麽樹不想和小羊做朋友?
(2)小羊在樹上做什麽?(擦掉)學單詞擦掉。妳是如何看待小羊四處蹭來蹭去的?(老師做壹棵大樹,讓壹個小朋友做壹個擦拭動作,小朋友集體學習擦拭動作。)
(3)老師:大叔說:我不想和妳做朋友,妳會撓我的皮。
3.播放課件:小牛來了,學習“撞來撞去”這個詞。
(1)小牛來了。它對樹做了什麽?(老師用行動提醒小朋友)
(2)(磕碰)樹喜歡小牛嗎?為什麽?小牛和樹打架,樹會推小牛。
(3)樹說了什麽?(引導孩子了解樹木)
4.播放課件:小猴子來到片段前,學習“蕩”字。
(1)小猴子來了。樹上的小猴子怎麽樣了?(搖擺,搖擺)
(2)誰會用動作來做,小猴子是怎麽蕩來蕩去的?(用手臂表示鐘擺的動作)
(3)這棵樹喜歡小猴子嗎?上面寫了什麽?小猴子拿著樹枝晃來晃去,會把樹枝折斷的。
5.播放課件:bug來了。
(1)蟲子想要什麽?(吃樹皮)樹上怎麽樣?爬來爬去(學習動詞爬來爬去:孩子模仿動作)
(2)樹說了什麽?(蟲子在樹上,樹很不舒服,樹不想和它做朋友。)總結:小動物那麽多,樹卻不喜歡它們,沒有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播放課件,理解故事的後半部分,知道故事中的朋友是如何保護小樹的。
1.展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
這時,又來了很多朋友。他們都來幫助這棵樹。看壹看。是誰呀?(啄木鳥,小鳥,孫爺爺,大象)看他們是怎麽幫助樹的?大樹願意和他們做朋友嗎?
老師:現在,請孩子們在後桌上拍壹張照片,看看照片裏的人是誰,他們在為這棵大樹做什麽。
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講述,引導他們說出句子“大象說:大樹要給大樹澆水。樹說,“謝謝妳,我願意成為妳的朋友”等等。
3.完全欣賞故事的後半部分。
(1)大樹為什麽要和小動物做朋友?
(2)老師總結:大樹好開心,終於找到朋友了。
第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1.要求:再仔細聽壹遍故事,仔細聽他們說什麽?能說的話,就用故事輕輕的說。
2.老師總結:大樹不僅是小動物的朋友,也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現在很開心,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很多小動物都幫助了大樹,保護了大樹。
第五,經驗轉移。
1.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妳知道它有什麽技能嗎?
2.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大樹呢?
讓孩子討論回答,老師總結。(老師介紹環保知識)3。教師總結:
附故事《小樹的朋友》:
春天來了,壹棵小樹在陽光下長出了綠葉。它很快樂。但是它身邊沒有壹個好朋友。它覺得很孤獨,想找朋友。
小羊來了。當小羊看到小樹時,他說:“我的身體好癢。請幫我撓癢癢。”。小羊蹭著小樹。讓小樹逗他。小樹說:“我不想和妳做朋友,妳會刮傷我的皮膚。”
小牛來了,他看到小樹,說:“我最喜歡和別人打架。來和我壹起戰鬥吧。”小牛撞到了小樹。小樹說:“我不想和妳做朋友,妳會把我推倒的。”
小猴子來了。當小猴子看到小樹時,他說:“我最喜歡蕩秋千。過來給我蕩秋千。”它抓住樹枝,把它們甩來甩去。小樹說:“我不想和妳做朋友,妳會折斷我的樹枝。”
害蟲來了。當他們看到小樹時,他們說:“我最喜歡妳的嫩樹皮。來做我的食物吧。”害蟲啃咬小樹。小樹說:“我不想和妳做朋友。”妳看,小樹在哭,害蟲在上面,好傷心。
(小朋友看圖說,小樹說“我願意做妳的朋友”)這時來了壹群好朋友。啄木鳥來了:“我來給妳捉蟲子”,小樹說:“謝謝妳,我願意做妳的朋友”。大象來了:“我給妳澆水,小樹”,小樹說:“謝謝妳,我願意做妳的好朋友”。小鳥來了:“小樹,我陪妳,給妳唱歌”,小樹說:“謝謝妳,我願意做妳的好朋友”。小舒終於有了很多好朋友。
教學反思:
試教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叫不出圖片裏的樹的名字,我就想讓小朋友提前知道各種樹的名字,導致有的小朋友在我打開圖片之前就能說出樹的名字。還有常青樹和落葉樹的知識,可以放到日常活動中,比如下午老師帶孩子出去散步,邊走邊知道壹些樹的名稱和種類。在“種樹”的遊戲中,由於我說話比較快,有些孩子還沒聽清楚要求就開始操作,效果並不理想。不知能否提供壹些幫助孩子記憶的小標記,討論利用顏色、高度、落葉樹、常青樹進行多維排序。類似的排序活動也可以在區域中執行。
幼兒園小班老師推薦教案4活動目標:
1.逐句教孩子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2.引導孩子快樂地參與歌唱活動,與他人壹起體驗歌唱的快樂。
3.培養孩子對幼兒園的熱愛。
4.學唱歌,體會歌曲的氛圍。
5.我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歌和演奏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帶領孩子參觀幼兒園,培養孩子熱愛幼兒園。
2.孩子們在公園活動的照片。
3.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流程:
首先,練好嗓子。
小星星
兩只老虎
第二,看孩子在公園活動的照片,提問。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了幾張照片。請仔細看看它們。
問:孩子們在哪裏?(幼兒園)他們在幼兒園幹什麽?妳在哪裏看到他們唱歌跳舞?
2.老師:幼兒園小朋友唱歌的姿勢多美啊!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孩子們跳舞的那家分店經營得多好啊!
3.老師:今天,老師讓孩子們聽壹首很好聽的歌。歌名是《我愛我的幼兒園》。
第三,學唱新歌《我愛我的幼兒園》
1,小朋友欣賞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問題:小朋友,歌名是什麽?歌裏唱的是什麽?
2.老師示範唱歌。
3.老師帶領孩子跟著歌曲的節奏背誦歌詞。
4.老師帶領孩子們跟著鋼琴壹起唱歌。
5.分角色練習。
(1)第壹次分組練習。
(二)以男女對唱形式二次演唱的,
(3)鼓勵孩子大膽唱歌。
第四,結束活動。
1.老師總結活動,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熱愛。
2.結束活動。
活動反映:
音樂活動“我愛我的幼兒園”是上學期小班開學時的壹次音樂活動。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遊戲中練習音高和節奏,感受歌曲的旋律,體會歌曲的情感。在探索中,我學會了用自然的聲音唱歌。在自由舞蹈活動中,孩子們充分發揮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能力;在師幼舞蹈活動中,孩子們通過不成熟的動作表達對老師、對同伴、對幼兒園的愛,使活動達到高潮。
幼兒園小班老師推薦教案5活動目標:
1,指南了解家鄉過年的各種習俗和活動,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過年做的事情。
2.初步學習兒歌,感受新年的歡快氣氛。
3.能熟練背誦,能讀懂兒歌的樂趣。
活動流程:
1.提問,引導孩子回憶新年期間的經歷,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
(1)妳喜歡過年嗎?為什麽?(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在新的壹年裏做過的趣事)
妳對新年有什麽看法?
(3)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做什麽?比如,我媽媽會打掃我的房子,買很多好吃的。
(4)過年的時候我們可以經常吃?又軟又香的年糕。(引導孩子說年糕和米果)過年的時候,農村的叔叔阿姨們壹般都會回去做年糕,打米果。
(5)過年的時候我們在飯桌上吃的最多的菜是什麽?(引導孩子說雞和魚滿桌子都是)
(6)吃團圓飯的時候,每次放完鞭炮,大家都會圍坐在飯桌前吃團圓飯。
(7)妳覺得最有趣的事是什麽?(引導孩子說自己拿紅包)。
孩子們不僅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穿上新衣服。孩子們開心嗎?
(8)欣賞書籍。
老師給孩子看書,讓孩子享受書,說說妳在書上看到的東西。
總結:中國新年是壹個非常喜慶的日子。爸爸媽媽會準備很多年貨,我們的孩子也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2.誰來說說妳過年還做了什麽?
(1)讓孩子說出他們在新年期間做了什麽。
(2)老師:春節期間妳會做什麽?
(3)引導孩子大膽說話,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說話。
總結:小朋友可以回憶壹下去年春節發生的壹些有趣的事情。
3.通過兒歌熟悉顧念的各種習俗和活動。
(1)老師朗誦兒歌,讓孩子從兒歌中學習壹些民俗活動。
老師:有壹首兒歌是關於新年做什麽的。來聽聽新的壹年要做什麽吧!
(2)讓孩子說出聽過的兒歌內容。
老師:就像兒歌裏說的,新的壹年要做什麽?
請註意別人說的話,不要重復別人說過的話。
總結:我們應該完整地講述我們在錄音中聽到的內容。
4、拓展內容,讓孩子說,過年妳還想做什麽?為什麽?
5.講兒歌。
(1)老師帶著感情講兒歌。
(2)集體講兒歌。
(3)個別孩子講兒歌。
老師做總結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