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大學母校記憶散文隨筆:我的母校情結

大學母校記憶散文隨筆:我的母校情結

現在每次回憶起大學生活,我都深深地感到,是母校的包容和濃郁的人文氣息改變了我,塑造了我,讓我從參加工作以來,在新聞宣傳、文秘工作、壹線生產組織、後勤管理、黨務等各個方面都能安下心來。雖然我沒有什麽豐功偉績,但我沒有辱沒母校百年的榮耀。以下是我的母校記憶隨筆:我的母校情結,希望妳喜歡。

我的母校情結——大學母校記憶散文隨筆

1993年7月3日是我大學畢業離開西北師範大學的最後壹天。從那時起,我的母校陪我到了西部的戈壁深處,從甘肅的玉門油田到新疆的吐哈油田。我在戈壁灘工作了20年,但這種情結已經在我心裏生根發芽,越積越多。

在戈壁灘工作,為了記錄石油人為石油而戰的工作場景,我爬上祁連山腳下的妖山,翻越天山,涉過險灘,穿過草原,走遍了柴達木盆地、冷湖、澀北、花土溝,還爬上了吐魯番盆地的火焰山,在中蒙邊境的大漠深處執勤。壹路走來,必然會有很多艱難困苦,也會有孤獨無助的日子。此時,母校情結成了我渡過難關、消除孤獨的精神動力,催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尤其是在中蒙邊境三塘湖油田所在的牛圈湖長期值班的日子裏,每天看著拉甫提克山和莫欽烏拉山上的雪,母校情結就會發酵成我對母校和大學時光的回憶和懷念。

回想我的大學時光,印象最深的是母校的包容。對於我這樣壹個出生在貧困山區,父母雙亡,生活不夠依靠的農村孩子來說,從壹個相對封閉落後的山村突然踏入大都市,上名牌大學,可想而知。但是,母校的包容融化了我內心的恐懼和不羈的外表。當時我的電教系班主任、陶立誌、楊改學、王老師給了我無數的精神鼓勵和生活關懷,讓我感到溫暖,使我能夠完成大學學業。

母校另壹個令我難忘的是她的人文氣息。母校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科設置為這種人文氛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組織的獨立建立為這種人文氛圍營造了濃厚的氛圍。當時學校有很多社團:詩詞社、攝影社、書法社、武術社等。,經常開展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參加。作為壹名工科生,我固執地偏愛文學寫作,所以我選擇了加入詩社。通過學會組織的壹系列活動,我認識了當時活躍在甘肅詩壇的賀萊、李老鄉、楊逵、、桑梓、、葉舟、唐等。詩社最開始是王安民組織的,後來是徐兆壽,再後來是嚴俊,基本上學生都是歷史系和中文系的文科生,我是電教系的。徐兆壽和小銀給我打電話了?電工?。那時候我們經常在校報、電臺發表壹些詩歌,偶爾也會在外面的大刊物、詩刊等刊物上發表。我還獲得了全國學聯組織的征文活動。也是參加這些文學活動,接觸這些詩歌前輩或者老師,給我壹些寫作技巧,對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真的有幫助。

現在每次回憶起大學生活,我都深深地感到,是母校的包容和濃郁的人文氣息改變了我,塑造了我,讓我從參加工作以來,在新聞宣傳、文秘工作、壹線生產組織、後勤管理、黨務等各個方面都能安下心來。雖然我沒有什麽豐功偉績,但我沒有辱沒母校百年的榮耀。今天,我在母校110周年校慶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