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班《雨從哪裏來》教案1壹、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的壹切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的變化形式。
3.讓孩子學會最初的記錄方法。
4.培養孩子對雨的好奇心,願意大膽探索和實驗。
二、活動準備:
1、1透明杯、1玻璃板、1玻璃紙、50-60℃熱水(保證實驗安全)、吸水布、溫度計1、A3紙和顯示板1、油性筆65438+。
2、故事《雨滴旅行》漫畫。
3、雨滴、海浪、冰雹、雪花、霧、雷聲、露水、太陽和風等照片幻燈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論:冒雨出門的感覺。(5')
1,說:妳為什麽喜歡或者不喜歡雨天?
老師:孩子們,妳們喜歡雨天嗎?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理由是什麽?(3-4個孩子回答)(喜歡:天氣變涼了,空氣清新了;不喜歡:出行不便,空氣潮濕寒冷。)
追問:下雨天可以做什麽?(1-2小朋友回答)(室內活動,看雨景,看雨後彩虹。)
2.思考:下雨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好處?(3-4名兒童回答)
追問:為什麽有人說春雨和油壹樣值錢(就是春天的雨和油壹樣值錢)?(1-2小朋友回答)春天,種子需要雨水才能發芽,小樹需要雨水才能生長開花。而且春雨很少。)
總結:雖然雨天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是小樹在雨裏長大,種子在雨裏發芽,小動物也要靠雨水解渴。雨使空氣清新,甚至道路也會被雨水沖刷得幹幹凈凈……自然界中沒有壹樣東西是沒有雨的。
(2)實驗:雨從哪裏來?(15')
1,猜(2') (1-2個孩子回答)
老師:既然雨這麽重要,孩子們,妳們知道雨從哪裏來嗎?(少年:水蒸氣升到空中就成了雲。當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就變成了雨滴。)
2.實驗驗證(10 ')
老師:讓我們做壹個小實驗來發現雨形成的奧秘。
老師操作:(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全程由老師操作。)
第壹步:老師往杯子裏倒熱水,讓孩子觀察上升的蒸汽。並且拿出玻璃紙和玻璃板,讓孩子先看,再摸,感覺都是透明的,玻璃板比玻璃紙低。
第二步:用玻璃紙蓋住杯口1分鐘,讓孩子觀察玻璃紙上的現象(水霧其實是由許多微小的水滴形成的,在顯微鏡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老師:妳看這個不透明的地方像不像壹朵雲?
第三步:再用玻璃板蓋住杯口2分鐘,讓孩子觀察玻璃板上的現象(小水滴,逐漸變大,如果時間足夠長,會看到水滴最終落下)。
問題:為什麽玻璃紙上只形成微小的壹層水滴,而玻璃板上卻形成大水滴?
水蒸氣在玻璃紙和玻璃板上凝結成小水滴。但由於玻璃紙上的溫度高,玻璃板上的溫度低,小水滴只有遇到冷的東西才會凝結成大水滴。)
3.解釋實驗,思考雨的形成過程(3 ')
實驗記錄:老師壹邊講解壹邊在展板上畫圖。我們開始往杯子裏倒熱水,模擬太陽照在海水上,這樣海水就會被太陽加熱變成蒸汽,蒸汽就會上升,碰到玻璃紙就會變成非常小的水滴,像雲壹樣。因為玻璃紙的溫度也比較高,所以杯子裏的水滴不會變大。只是當我們換成玻璃板的時候,玻璃板的溫度很低,小水滴就會變成大水滴,最後變成雨滴。
總結:雨形成的過程是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照射後變成水蒸氣,升到天上變成雲,雲遇到冷空氣凝結成雨滴。
(3)欣賞《小雨中的旅行》這個故事。(10')
1,欣賞多媒體故事《雨中之旅》(7 ')
導語:小朋友,妳要註意小宇在旅行中遇到了什麽“親戚”。
2.從幻燈片《小雨點的親戚》中為小雨點找“親戚”。(3')
問題:請上圖了解誰是小玉的“親戚”。(集體回答)
追問:說說妳的理由。為什麽浪花(表哥)、冰雹(表哥)、雪花(表哥)、雨滴是“親戚”?(因為都是水變的)
總結:水有不同的形態:氣態、液態、固態,也有不同的形態:水滴、雪花、冰雹。
思考:毛毛雨的其他“親戚”(雲、霧、霜、露等。) (1-2孩子回答)(結束前,可以拿起玻璃盤子,讓孩子看水滴落在上面的過程,就像下雨壹樣。)
四。活動的擴展:
讓孩子回家,和父母壹起尋找小玉的其他“親人”。然後寫在筆記本上,明天給老師看。
動詞 (verb的縮寫)對活動的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比較順利,但也存在壹些問題:
1,整個內容太多,第三部草草結束的時候還超時了5分鐘左右。
2.孩子還是缺乏動手經驗。它的科學原理已經為相當多的孩子所知。
3.實驗用的水杯有點小。由於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很快,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建議換壹個能裝1L以上的大壹點的杯子或者水箱。玻璃紙要用邊框固定,玻璃板要包起來,以免劃傷手指。
4.“春雨貴如油”這句話,屬於基本聽不懂的孩子。這個問題可以刪除。
六、有故事:壹場小小的雨旅。
在藍天上,有壹座美麗的雲屋。她又白又輕,裏面還有可愛的雨滴。小雨點每天從雲屋的窗口望著地面,心想:壹個人住在雲屋多無聊啊,要是能去地面看看就好了!
雖然冷風哥總是板著臉,但其實他心地很好,很愛幫助人。有壹天,他路過小玉的窗戶時,聽到小玉在自言自語。就敲敲小雨點的窗戶,大聲說:“小雨點,妳不想地上嗎?”那就打開窗戶,我來幫妳!但是記住,妳只能在地上呆三天,三天後壹定要回來,好嗎?"
下雨了。聽了冷風哥的話,我很開心。別說三天,就是三個小時也不差!所以他趕緊打開窗戶。哇,小宇覺得渾身發冷,好像被什麽東西抱著,慢慢地舀出了雲屋。眼看離地面越來越近,小玉想:我在想我會在哪裏著陸?還沒想好,就聽到下面傳來“嘩嘩”的聲音,雨點落在壹條寬闊的河面上。
蕭瑜情睜大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壹個渾厚的聲音響起:“小雨點,歡迎做客。”“妳是誰?”蕭玉點歪著頭問道。“我是妳的表哥,我叫郎華。我會帶妳去看很多有趣的東西。”小雨跟著表哥郎華,蹦蹦跳跳地來到壹座山腳下。薛華表哥指著山頂上白色的地方說:“看,那裏住著妳表哥薛華。她安靜而美麗。”“哇,雪花表哥!”小雨點已經從媽媽那裏聽過她的名字了。他用力揮了揮手,喊道:“妳好,雪花表哥!我是小雨,妳聽到我的聲音了嗎?”
表哥郎華上路了,小雨點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表哥薛華居住的大山。
壹邊走,小雨壹邊欣賞著河邊五顏六色的鮮花。突然,他的頭被重重地撞了壹下。“餵,誰這麽壞,打我的頭!”小宇生氣地哭了。表哥郎華搖搖頭,苦笑著說:“那個淘氣的表哥冰雹壹定溜了。他總是喜歡搗亂。”
就這樣,小雨跟著哥哥郎華去了很多地方。這壹天,小雨點瞇起了眼睛,他突然想起了冷風哥哥的話。哦,不知不覺,已經三天了。壹定是孫爺爺來接他了。小宇覺得自己越來越熱,越來越輕,快要升到空中了。他趕緊跟郎華表哥告別:“郎華表哥,我要走了,再見!””“再見,小雨點,歡迎再次光臨。“郎華表哥緊緊拉著雨點,真的有點舍不得啊!
現在,小雨點已經回到了他的雲宅,但他相信,他壹定還有機會再見到波波表哥和雪花表哥。不過,最好不要遇到那個調皮的冰雹哥。
幼兒園二班“雨從哪裏來”教案壹、活動設計意圖:
前幾天下午,突然開始下雨了。有的孩子特別興奮,大喊:“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悶悶不樂地說:“下雨不能出去玩。”這時,壹個小孩問了壹個問題:“老師,為什麽天上會下雨?”孩子們的回答真的很奇怪。帶著這個問題,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雨從哪裏來”選自主題12“下雨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自然現象。
2.培養孩子大膽猜測、操作、細心觀察的能力。
3.了解“蒸發”、“雨是怎麽形成的”等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的關系。
三、活動分析:
重點:通過幼兒主動實驗,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難點:讓孩子大膽操作,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雨的形成”這個問題對於5、6歲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孩子被動地接受老師枯燥的故事,不僅達不到活動目標,還會讓孩子對這個活動感到厭煩。所以我會讓孩子通過觀察和簡單的實驗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又能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不怕困難,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找到答案。5、6歲的孩子好動,對新鮮事物和現象有好奇心,但往往缺乏耐心和耐心的觀察和探索,所以這個活動的難點是讓孩子大膽操作,耐心細致的觀察。
四、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課件:水滴遊記,雨聲記錄。
2.實驗設備: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夾子、水等。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用實驗、敘述、直覺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雨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我把枯燥的灌輸和被動的接受變成了孩子主動的實驗,大膽的猜測和遷移學習,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不及物動詞活動流程:
(1)讓孩子聽雨聲,並引出活動:
老師:孩子們,豎起妳們的小耳朵,仔細聽。這是什麽聲音?
孩子:下雨的聲音。
提問:為什麽天上會下雨?(讓孩子充分想象和猜測)
(二)引導兒童了解下雨的原因。
1,老師介紹實驗設備,老師操作實驗,小朋友觀察了解“蒸發現象”。
1)老師把燒杯裏的水加熱,讓孩子們仔細看看。讓孩子們上前把手放在杯口上。妳有什麽感覺?
孩子1:有氣泡。
孩子2:試管口有空氣出來。
孩子3:有蒸汽。
孩子4:覺得熱。
……
總結:水加熱會有水蒸氣,很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2)妳見過水在那裏“蒸發”嗎?
(燒水、做飯、晾衣服.....)
(由於實驗需要酒精燈,為了孩子的安全,老師要操作。)
2.小朋友自己操作實驗——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滴的現象。
1)老師給每組壹個燒杯和壹塊玻璃。燒杯裏有熱水。讓尤爾先摸杯子,感覺熱,再摸杯子,感覺冷。讓孩子們把杯子蓋在燒杯上。告訴我他們發現了什麽。
嬰兒1:玻璃上有水。
孩子2:玻璃上有空氣。
(幾分鐘後)
孩子3:我發現玻璃上有水滴。
孩子4:我發現了玻璃上的水珠。
(很多孩子都發現了這個現象。)
2)讓孩子思考:為什麽玻璃杯上會有小水珠?
* * *得出結論,大量水蒸氣在壹起冷卻後變成了小水滴。
3.讓孩子觀看雨的形成的課件:小水滴的旅行記錄,進壹步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請小朋友結合剛才的實驗再講壹遍:雨是怎麽形成的?
孩子:水加熱後形成蒸汽,蒸汽逐漸增多。它們抱在壹起,遇到冷空氣就形成小水滴。當他們把持不住的時候,小水滴就掉下來了。這是雨。(孩子自己總結)
(3)引導孩子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
(4)以壹首古詩結尾,與壹首有“雨過天晴”二字的古詩聯想,讓孩子復習背誦。(《春曉》和《雨夜給北方壹個朋友的筆記》)
五項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學會了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發現問題、尋找答案,不怕困難。
幼兒園大班《雨從哪裏來》教案三活動目標:
1,對“水汽蒸發”和“雨是如何形成的”等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
2.能夠在討論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酒精燈、燒杯、玻璃杯、玻璃杯、火柴;故事《小水滴旅行》視頻。
2.體驗準備:對晴天、陰天、雨天的雲的特征有印象。
活動流程:
壹、談心引入,再現孩子生活中的疑問,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1,老師問:為什麽天上會下雨?下雨後,池塘和水庫的水為什麽不溢出來?水在哪裏?
2.寶寶帶問題看視頻《小水滴旅行》。
老師提問:水滴有什麽變化?妳去哪裏了?
二、現象感知:驗證猜想,初步感知水氣互變現象。
1.老師操作:點亮酒精燈,加熱燒杯裏的水。
2.老師的問題:仔細看燒杯裏的水。妳發現了什麽?
3.總結:水熱的時候會有水蒸氣,很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妳見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思維)
太陽是壹個大火球,它就像壹個奇怪的火爐。衣服、手帕、河流和土地裏的水被太陽變成蒸汽。這麽多蒸汽去哪了?
三、知識提煉:觀看課件《小水滴旅行》,直觀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說明:“我們來看看課件裏的小水滴,說水蒸氣去了哪裏。雨從哪裏來?池塘裏的水為什麽不溢出來?
老師總結:水受熱變成蒸汽,蒸汽上升,變成雲,雲遇冷,邊水,落雨。
第四,拓展延伸
1.讓孩子們試著說出下雨的好處。
2.讓孩子們試著談論下雨的危險。
3.總結孩子講述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孩子從小學的知識和技能開始學習,長大成為科學家,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幼兒園壹班教案四“雨從哪裏來”活動名稱:
雨從哪裏來?
二、活動目標:
1,讓孩子認識“雨是如何形成的”這壹科學現象,認識雨前現象以及雨與人的關系。
2.激發孩子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自然現象。
3.培養孩子大膽猜測、操作、細心觀察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課件:雨滴遊記和雨的形成
雨滴、海浪、冰雹、雪花、霧、雷、電、露、太陽、大風圖片4套。
四、活動流程:
(壹)、進口部分:
1,孩子,請閉上眼睛,聽聽是什麽聲音...
(播放錄音:雷聲和雨聲)
2.討論:妳喜歡下雨嗎?下雨的時候妳喜歡做什麽?誰知道雨是怎麽來的?為什麽天上會下雨?
(2)、故事賞析《雨中旅行》(播放課件)註意故事中的裝飾性文字。
討論和思考:
1.小雨點住哪裏?誰幫小雨點旅遊,誰幫小雨點回家?
2.引導幼兒梳理雨滴的旅行過程,並根據故事內容對旅行過程進行排序。
3.適當引導孩子註意故事中水的各種形態:小宇在旅行中遇到了哪些親戚?妳知道它還有什麽親戚嗎?
(三),加深對雨水形成的認識
1.聽完故事,現在的孩子知道雨是從哪裏來的嗎?讓我們看看雨的形成。
(播放課件——雨的形成)
2、動手操作:壹排。
請根據自己的理解,用圖片安排雨的形成過程,鼓勵孩子大膽發言。
總結:水遇熱——形成蒸汽——蒸汽升上天空——遇冷——形成微小的雲滴——小雲滴相互碰撞,凝結成大水滴——空氣再也憋不住了,就從雲端落到地面,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雨。
(四)活動延伸:雨前現象。
1,思維:引導孩子說說下雨前發生的事。
既然孩子都知道為什麽會下雨,妳怎麽能提前知道會下雨呢?(下雨前的征兆)
2.播放課件-在下雨之前
3、幼兒討論,教師總結
燕子低飛求雨,青蛙高唱求雨。
魚在水面上遊就會下雨,螞蟻搬家就會下雨。
總結:生活中的年輕朋友要多思考,多思考,多觀察,壹定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5)結尾部分:欣賞歌曲《雪花與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