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文化常識1。詩歌的文化常識
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在中國最早流行、至今仍經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方式是“賦、比、興”。
《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壹為風,二為賦,三為比,四為榮,五為雅,六為賦。”其間有壹句絕句叫:“三燈日月星辰,四詩淡雅。”
六義中,“體、雅、贊”是指《詩經》中的詩的類型,“賦、比、興”是詩中的表現。傅:是壹種直接表達事物的方式。
宋代學者朱在《詩傳註》中說:“贈者必說之真。”比如《詩經》中的《葛覃》和《蛞蝓》就用了這種手法。
鮑比:這是壹種比喻的方式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思想和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而畢葉是什麽?用附件蓋東西,威脅要把東西割掉。”
朱說:“如果妳比較,妳可以比較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比如《詩經》的書,比如《貓》、《說書》,就是這麽寫的。
邢:是壹種托物興味的手法,就是用事物的開頭來達到描寫事物、抒發思想感情的地步,唐代孔在《毛詩正義》中說:“得道者興。
舉個例子來借鑒別人,從自己的內心出發,那些在詩詞散文中引用植物鳥獸來看是什麽意思的人,都樂得說。朱更明確地指出:“先說別的,以引起歌詞的傳唱。”。"
比如《詩經》中的關雎[3]和姚濤,就是“興”的表現。這三種表現方法壹直流傳下來,經常綜合運用,相輔相成,對歷代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從古至今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創造,其運用也是靈活的,誇張的,重復的,重疊的,跳躍的等等。,很難描述。但是,所有的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力不僅是詩歌的壹大特色,也是詩歌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在詩歌中,還有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就是象征。象征只是簡單地表示“象征意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是靈魂的直接形象,應該引起重視。
2.詩歌和文學的常識是什麽?
中國古代詩歌文學常識壹、詩歌常識(壹、古代詩歌的分類)古典詩歌有幾種不同的形式,如古體詩(也稱古體詩、古風)、近體詩(也稱近體詩、格律詩)、詞(也稱詩詞、長短句、曲詞、曲詞)、屈。
古典詩歌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長短不限,每句話不定詞(指雜詞),無對仗,自由押韻等等。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代,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有些標題加了歌、行、語錄、歌、曲、曲等)。
現代詩歌在唐代非常繁榮。除了規則的排列,它還有定句、定句字、定音、定韻的位置。它有兩種類型:絕句和格律詩。絕句分為五言絕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格律詩分為五言格律詩(五韻)、七言格律詩(七韻)和排律。
詞在宋代達到頂峰。按字數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以內)、龍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字的聲調固定,句的固定,詞的固定,韻的定位。
屈興盛於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有詩(短調)和套曲(又稱套曲)兩種形式。
(2)詩詞曲知識①古詩和近體詩是從詩歌節奏的角度來劃分的。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近體詩是指初唐形成的格律詩,對字數、用韻、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定,而古典詩歌不講格律詩,唐代以前的詩都是古典詩歌。
(2)押韻和絕句(也叫截句)押韻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子的數量上。只有四句絕句,可以打也可以不打。
格律詩有* * *八句,壹兩句為頭聯,三四句為排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首聯和尾聯可以是聯,但不能是聯,對聯和頸聯必須是聯;無論是格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韻腳排除在外。(3)古詩詞體裁的歌曲、臺詞、語錄沒有嚴格的區別。
總的來說,音節和格律形式比較自由,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被秋風吹破》、《琵琶行》、《李平語錄》。(4)樂府、新樂樂府原是漢武帝時期主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
漢魏南北朝樂府官員收集和創作的音樂歌曲簡稱樂府。新樂樓始建於初唐。
初唐詩人創作樂府詩,除沿襲漢魏六朝樂府舊詩外,少數詩人創作新詩,與原韻不同,故稱新樂府,新樂府的名稱由白居易確定。⑤標題與詞牌的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詞的曲名。
如“念奴嬌?在《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題詞,“赤壁懷古”是題名,說明這個詞是壹句歌詞,地點是“赤壁”。壹個詞壹定要有詞牌,但不壹定要有標題。
壹個詞分成兩段,上段叫“上闕”(或“上篇”),下段叫“下闕”(或“下篇”)(“闕”表示音樂的結束)。⑥散曲散曲是壹種用和聲演奏的歌曲,興起於宋元時期,由詞退化而來。
文體與文字相似但比文字自由,可以在字數上加行間。多使用英語口語。散曲包括詩和套數兩種形式。
詩只包含壹個調,套數是壹個調中多個調的壹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的壹套調。壹套曲子的數量是不確定的,從兩首到多首不等。每組數字以第壹首歌曲的名字作為整組歌曲的名字;整首歌必須是同壹個宮調,有始有尾,結尾押韻;結尾多用“沙”,用多少次沒有規定。⑦元雜劇是在宋金朱功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學樣式,是集歌、客歌、舞、演於壹體的傳統戲曲藝術形式。
壹般每本書在結構上是四折(或者五折、六折),必要時加壹個“楔子”。每壹折都是由同壹個宮調裏的幾個曲子組成的。雜劇可分為兩種:丹本(女主角的主唱)和末本(男主角的主唱)。比如元是彈本,第三折是“鞏崢”調。元雜劇劇本由“可”、“唱”、“白”三部分組成,其中“可”是對主要動作、表情、舞臺效果的規定。“唱”是歌詞;“白”即客白,可分為對話(人物之間的對話)、獨白(人物的自我敘述)、旁白(在其他人物背後的自我敘述)和白染(歌詞中的打斷)。
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有:旦(女角色),女主角叫,配角有副旦、外旦、等。端(男角色),演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是副端、外端、小端。外(外端),裝成上了年紀的人;網名,俗稱大臉,多演性格和長相特別點的角色(如張飛和李悝jy);醜,俗稱小臉,在男性身上大多起次要作用;扮演老年婦女的波兒。二、中國古詩詞派1。山水田園詩派。
主要是描寫幽靜悠然的自然風光,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歌頌,或流露出不甘隨波逐流的情懷,或表達隱逸、隱居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唐代的王維、孟浩然。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和戰爭為主題。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豪。3.無拘無束。
作為宋代詞壇的壹大流派,其作品豪放,意境渾厚,詞充滿豪情壯誌,給人壹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詩人主要是蘇軾和辛棄疾,代表作品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
4.優雅的學校。作為宋代的壹大流派,其作品語言優美含蓄,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婉轉纏綿,或有輕松活潑的意境,或有深沈的苦澀。題材較窄,多以個人經歷、男女情愛以及山水風光為主。
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第三,古代中國。
3.詩歌的文學知識
中國古代詩歌文化起源於祭祀儀式,萌芽於民歌,興盛於詠誌。
不幸的是,現存最早的詩集是《詩經》。從春秋到戰國,演變為騷體,古樸而深邃,是先秦詩歌文化的獨特分支。
秦亡漢,樂府繁盛,詩園更新。入魏時聽到五個字,尤其是“曹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的輝煌創造。
魏晉之交,有“竹林七賢”;西晉有張三人,魯二人,潘二人,左壹人,東晉有。這壹時期,詩歌的境界和視野被拓寬,歌唱也越來越流行。
物是人非,歲月流逝到南北朝宋齊。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斷,其中《大小謝》、《七字始祖》、《竟陵八友》脫穎而出,以田園詩、山水詩為主,清麗雅致,齊梁體堪稱唐代以前的專屬春色。盛唐也是詩歌的盛世。詩韻之作,音韻之美,句句精煉之細致,意境之寬廣,真是登峰造極!然而,杜麗雖有“詩人聖人”加冕,仍有群星閃耀千古!詩中有詞,南北朝已見,晚唐盛行於教坊。至於大宋,則逐漸跳出弦外,成為跌宕起伏的詩篇,可謂詩史絕無僅有。與詩歌相比,詞有更多的外延和傳承,也表現出酣暢淋漓的抒情性。
宋代詞人數以千計,而嚴信更是壹枝獨秀。另外,警句押韻千百首是真的,但對前人來說並不古,後人往往自縛手腳,成為歌詞之風。
元明時期對詩歌進行解讀,越來越迎合民間娛樂的需要。於是,《街頭旋律》《鄉村廣場小調》大受歡迎,最終開花結果,成為壹代奇葩歌曲。有句話說: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總的來說,這是壹種廣義的詩歌境界論;狹義來說,不壹定。明代高啟的詩歌有漢魏之輝煌,有唐宋之美,頗有承前啟後之典範。
嘆青山在,文為大忌,冒著讓人難堪的風險,風華正茂時遭受腰斬。與其說唐朝以後沒有詩,不如說文字獄以後沒有詩。
至於清代,詩人眾多,詩詞數不勝數,但多是在諸侯滑溜的空氣中熏出來的,缺乏品格,傳世佳作的人少之又少。有壹萬多首詩,但我沒見過壹兩句。我該怎麽說呢?不過,能佩服風骨氣節的,還是龔自珍和板橋。
4.詩歌的文學知識
詩歌是壹種文學體裁。通過語言,既表達了文字的意義,又表達了情感和美感,從而產生了* * *。
詩歌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可以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贊美詩、歌詞或散文詩。帶音樂的詞叫歌曲。“詩”植根於簡潔有力的想象,或與經驗、觀念和情感反應相聯系,按照壹定的規則重組意義、有意識和下意識的表達、象征、正式或非正式的風格、聲音和節奏。
這種類型的文學包括敘事,戲劇,諷刺,勸誡,* * *和個人形式。詩歌是壹種大文體。
有各種各樣的小風格。它要求對社會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和反映,充滿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簡潔生動,並具有壹定的節奏。壹般來說,它最早出現在各種文學體裁中。
詩歌按有無故事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根據語言是否有格律,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有無韻可分為押韻詩和空白詩。現代漢語中的詩歌被解釋為壹種抒情表達的文學體裁。
毛《詩品——序》說:“詩人有誌氣。心中有誌氣,說話如詩。”
嚴松《滄浪詩話》說:“詩人也詠性情”。中國古代不快樂的叫詩,快樂的叫歌。在現代,它們被統稱為詩歌。
只有壹種用語言表達的藝術:詩歌。
5.關於詩歌的知識要簡單。
詩歌欣賞是壹種藝術審美活動。
詩歌鑒賞要有以下知識:1。如何品味詩歌?人們常把欣賞詩歌稱為“品詩”。
所謂“品”,第壹是細細思考,回味;二是專註自己的感受,在安靜的環境和相對穩定的情緒中享受活動;三是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從自身的文化知識和經驗中尋找與詩意觀念相對應的意象感受;四是以必要的重復加深對詩歌的把握。2.讀詩入意境。
欣賞詩歌需要“讀”。詩歌是有節奏的,有韻律的,不讀是不可能仔細深刻地體會這種美感的。
壹遍又壹遍地仔細閱讀這首詩,詩中情感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的語調和明快的節奏,或情調纏綿的壹面,詞語的喃喃自語,節奏的起伏,自然會交融在壹起,讓妳為之動容。3.提高欣賞興趣。
當然,詩歌欣賞和其他藝術欣賞活動壹樣,也有壹個品位、風格、標準的問題。壹方面要努力培養健康的欣賞興趣,樹立較高的欣賞標準,另壹方面要選擇合適的詩歌作為欣賞對象。
對於低級趣味、格調低俗的詩歌,要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6.詩歌知識
古詩詞的知識包括詩、詞、歌。
1.從詩歌的形式上,可以分為:①古體詩,包括古體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註意“宋”、“宋行”、“語錄”、“屈”、“淩”等古詩詞體式,也屬於古詩詞。
古典詩詞不講對仗,押韻自如。古典詩歌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古風新樂府。
②現代詩,包括格律詩和絕句。③詞,又稱石喻、長短句、屈子、屈子、樂府等。
其特點:聲調有固定的框架,句子有固定的數字,詞有固定的聲調。按詞不同可分為長調(91詞以上)、中調(59-90詞)和短調(58詞以下)。
詞可分為單音和雙音,雙音分為兩段,其中詞的層次和數量相等或大致相等,單音只是壹段。壹個詞的壹段叫壹闕或壹篇,第壹段叫前闕、上闕、上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篇。
④屈,又名、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於金代,興盛於元代,風格與詞相近。特點:字數可以加襯字,多用口語。
散曲包括詩和歌兩種。套數是連貫的壹套歌,少則兩首,多則幾十首。
每壹組號都以第壹首曲子的曲子作為整套曲子的名稱,整套曲子必須是同壹個宮調。它沒有客人,但只有清唱劇。
2.按詩歌的題材可分為:①描寫景物的抒情詩,描寫風景名勝和自然景物的抒情詩。由於對現實的不滿,壹些古代詩人往往把自己的感情依附於山川,通過描繪河湖風光和自然風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類詩歌往往包含了後面描述的景物所要表達的感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其風格清新自然。
(2)詠物抒詩,詩人描寫詠物的形狀、特點、神韻、性格,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3)對詩歌有懷舊的感覺,因為壹件事而引起詩人的感情,比如鄉愁,鄉愁,朋友。
(4)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抒己見,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之情。⑤描寫邊塞戰鬥的詩歌,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樂觀豪邁或思鄉之情,風格悲壯,筆觸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