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文系系主任。期間,他1931去英國留學,漫遊了歐洲幾個國家。抗日戰爭爆發後,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中文系系主任,從事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抗戰勝利後參加愛國民主運動,病重時仍簽署《抗議美國援日政策,拒絕接受美國援助面粉宣言》。他貧病交加,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
朱自清走上文學之路,最初是以詩出名的。發表長詩《毀滅》及部分短詩,收錄於《雪朝》、《痕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洲雜記》、《妳我》、《倫敦雜記》和散文集《標準與尺度》、《雅俗鑒賞》。他的散文包括風景寫作、遊記、抒情詩和散文。
首先,他以細致優美的《船槳燈影下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寫出了優美的風景,顯示了白話文學的成就;繼《背影》、《兒女》、《為亡妻》等感傷作品之後,他樹立了壹個具有濃郁文學性和自然性的“談話式”散文的典範。最後,詩人、學者和鬥士被混合的感情用微妙的語言和有趣的原因統壹起來。他為現代散文簡約、抒情、自然的風格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語文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著有《新詩雜論》、《詩言誌辯》、《經典常談》、《語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中國新文學研究講義提綱》等。他的著作收錄在《朱自清全集》中。
散文特色:
壹類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散文組。二是記敘文和抒情小品,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之間的人情關系,人情味很強。第三,是壹組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散文,是代表作品,陪伴了壹代又壹代人的喜怒哀樂。他的散文樸實細致,明朗陰郁,以語言精煉、文筆優美著稱,充滿真情實感。
朱自清是新文學早期繼冰心之後的又壹位優秀雜文作家。他以“文筆優美”的成就,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文不可能是“文筆優美”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在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系和文體。特別是他藝術成就很高的散文作品,為培養文藝青年、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白話美的典範和寶貴的藝術經驗。
詩歌的特點:
朱自清的詩歌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表現出壹種純樸清新的風格,其中有《光明》、《新年》、《煤炭》、《送韓伯赴俄畫》、《羊群》、《小木屋裏的摩登》等。,或熱切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抨擊黑暗世界,揭露血淚人生,充滿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早期新詩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真”字,用真摯的感情寫出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取得寫實的藝術效果。真實是朱自清散文的藝術核心。講真、寫情、寫景,是他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後人評價:
朱自清的清廉和愛國精神贏得了毛澤東同誌的高度贊揚。毛澤東在《告別司徒雷登》中寫道:“聞壹多壹怒之下,寧倒也不向國民黨的手槍屈服。朱自清病重,寧願餓死也不願接受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該給聞壹多和朱自清寫贊歌。他們展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主義。”
參考資料:
朱自清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