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條山之戰是怎麽失敗的?

中條山之戰是怎麽失敗的?

中條山戰役失敗的原因:壹是日軍全力決戰,而中國軍隊對雙方實力缺乏清晰的估計。其次,戰前日軍準備認真充分,而中國軍隊則倉促應戰。第三是日軍決心實施行動,指揮得當,配合有力,而中國軍隊進退兩難,指揮混亂,兵力不協調。

中條山戰役失敗原因分析:

1戰爭前,魏以26萬大軍對抗日軍4個師,故能長期堅守中條山防線,自稱“東方馬其諾防線”。但日軍對這場戰役非常重視,稱之為“中原之戰”。壹舉拿出7個師10萬以上的主力打壹場決戰,誌在必得。戰前,中國軍隊甚至根據蔣介石的要求,部署兵力抗擊* * *部,“中條山鐵柱”四方面軍被抽調,使中條山地區兵力減少到17.8萬人。要知道日軍部隊的戰鬥力遠超中國軍隊(包括中央軍),抗戰時期每天集中超過65438+萬兵力的攻勢並不多。這次用1.8萬打了1.8萬,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按毛的話說,日軍主動“以紙老虎為虎打”,中國軍隊則賣糧食和鴉片,中條山成了商埠。日本間諜趁機潛入,日本特種部隊空降到中國軍隊總部潛伏。壹場血戰正在醞釀,日軍在狂言,壹個小時就能癱瘓中國軍隊的所有指揮系統,而中國軍隊還在坐以待斃,不知道大禍臨頭!

日軍為了保證戰鬥的成功,對主力部隊進行了密集的山地戰訓練,並提前清掃了周邊地區,為突出重圍做準備。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中國的軍隊對上層準備不足,對下層部隊準備不足,渡口工事也沒有得到加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沒有足夠的食物儲備。結果遠道而來的日本兵吃得飽飽的,而中國在自己陣地上的軍隊被圍困,三天沒有糧食,這才是怪事。餓三天,連“大刀”都舉不起來,部隊壹觸即潰。

戰鬥壹打響,日軍各部就按計劃進行了果斷快速的進攻和穿插包圍,沒有任何猶豫,幹凈利落的如同教科書案例。然而,中國的軍隊從來沒有壹個像樣的作戰計劃。它要麽不顧事實要求“恢復原來的立場”,要麽要求“堅持原來的立場”,很快就失去了統壹指揮,各部各自為戰。有些部隊還能頑強抵抗,但更多時候是不顧友鄰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