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1985),原名童,安徽無為縣人,現代著名詩人。抗戰時期,他倡導街頭詩歌運動,創作了大量激發民眾抗日熱情的詩歌,被收入《致戰士》、《風沙中奔跑的帖子》、《抗日詩歌抄》等詩集。聞壹多在《時代的鼓手》壹文中盛贊田野的詩,說:“沒有泛音,沒有余音,沒有半音,沒有花哨,只是簡單、樸素、真摯的文字。壹句簡短而紮實的話,就是壹聲鼓聲,單調,卻響亮而沈重,直擊耳朵,直擊心靈。”這壹評論精辟地概括了該領域街頭詩的獨特風格。我們以兩首詩為例來說明。
誌願者
在長白山壹帶,
中國的高粱,
在血液中生長。
大風沙裏
誌願軍
騎馬穿過他的家鄉,
他回來了:
敵人的頭,
掛在鐵槍上!
(1938)
隱藏補給品以防止敵人奪取
狗強盜,
妳想問我:
“槍支彈藥,
埋在哪裏?"
來吧,我告訴妳:
“槍支彈藥,
全部埋在心裏!"
(1943)(均選自抗戰詩詞)
誌願軍,寫於1938,反映了日軍入侵中國東北三省時,抗日義勇軍作戰的壹幅畫面。熱情歌頌了東北誌願軍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民族意誌。詩中首先以長白山下血中生長的高粱為背景,烘托了悲壯的氣氛,揭露了敵人的殘暴罪行,充滿了民族深仇。接著,詩人用寥寥幾筆勾勒出壹幅色彩斑斕的人物畫,描繪出壹個誌願軍戰士騎著戰馬的高大形象,威嚴豪邁,奏響了壹曲凱歌,既讓人肅然起敬,又激發了人民群眾對抗戰勝利的信心。短句的運用鏗鏘有力,猶如鼓點,堅定的決心和高昂的鬥誌,字裏行間充滿了文字,使人振奮、振奮、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