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舞蹈
壹)印度舞蹈概述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第安人的祖先就非常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舞者的銅像和男舞者的石像,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了明顯的發展,並有文字記載。舞蹈者在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有記載。邱莎穿著閃亮的衣服,像壹個舞蹈演員,“男人戴著黃金首飾,通過跳舞來表演關於戰爭的場景”,“年輕男女壹起跳舞”,“甚至有壹個種姓專門以跳舞和唱歌為生”。可見當時舞蹈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了。
到了公元前4世紀,印度偉大的法家博尼尼也曾提到過“舞”這個詞。至於印度史詩之壹《羅摩衍那》,關於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寫道:“在大城隍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壹個舞蹈家優美的舞姿陶醉了洛法那”。
但舞蹈藝術方面的專著,應該以印度古代最早的文學理論著作《婆羅多的舞蹈理論》為代表。壹般來說,它是公元2世紀的產物,但它的內容應該早於該書的寫作時間,可能在公元之前..舞蹈理論是壹部詩化的作品,全面論述了戲劇工作的方方面面,從理論到實踐,但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起到壹個戲劇工作手冊的作用。它涉及戲劇,表演,舞蹈,內容和情緒分析,物理表演節目,詩歌節奏,語言,戲劇的分類和結構,流派,風格,化妝,表演,角色,最後,它更廣泛地涉及音樂。這種全面的概括壹經出現,就對後來的文學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雖然基本上是壹本註重實際表現的書,但還是在理論上接觸到壹些重要問題,闡述了音樂、舞劇等美的藝術的各個部分。後來,香農·德沃在他的《咕嚕咕嚕的勒德恩》壹書中,對舞蹈做了詳細的研究,提到了舞蹈的種類等等。書中談到“當德沃舞”(濕婆舞的壹種)。濕婆是這種舞蹈的祖先,濕婆把這種舞蹈知識傳授給她的學生和婆羅瑪波尼。當德沃舞是壹種關於世界末日的舞蹈,當世界開始毀滅的時候,在布傑裏和瓦耶克拉巴德的神仙們的要求下,濕婆表演了“阿南德當德沃”的舞蹈。當時四面梵天為他鼓掌,毗濕奴為他擊鼓,登巴如和那羅陀為他歌唱。
在卡利托茲時期(公元5世紀),印度舞蹈有了很大發展。卡利達薩的作品很多,他的劇作達到了古印度戲劇創作的巔峰。他不僅以詩歌聞名,而且還是壹位著名的劇作家。他的劇作《薩孔達羅》《莫羅皮卡》《火友之王》等都很有名。劇中散文詩歌豐富,穿插自如,劇中有舞有歌。樂舞理論在他的《莫羅比卡與火王之友》第壹、二幕中也有充分的研究。在迦梨陀娑的作品中也提到了舞蹈與表演的密切關系。這些對後來舞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和音樂壹樣,舞蹈藝術也是壹種謀生手段。印度自古以來就有在寺廟中跳舞的舞者,達瓦卡利曾經描述過當時壹些寺廟中的舞者。在白娜的《指環王之旅》中,提到了為他兒子的生日跳舞的女仆。但據史料記載,當時舞蹈演員的社會地位並不高。甚至在汨羅時期,專業的樂舞藝人就已經受到社會的歧視。當時不朽的Bharata寫了壹個很長的故事,描述了演員所遭受的屈辱,這表明了他們在社會中的卑微地位。然而,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是很受重視的,所有階層的男女都學習這兩種藝術。
從地域上看,印度舞蹈可以分為北印度舞和南印度舞兩種。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凱塔克舞和曼尼普爾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羅多》和《格塔克裏》。
除了上面提到的古典舞,印度各地還有很多民間舞蹈。這些民間舞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是印度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印度舞蹈類別
根據舞蹈的內容和性質,印度舞蹈可以分為古典和民間兩大類。古典舞有四種,分別是曼尼普爾舞、梵天舞、格塔克裏舞和凱達克舞。
1.馬尼普利舞
曼尼普爾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起源於曼尼普爾地區,因此得名。曼尼普爾邦壹直被稱為“舞蹈之鄉”。舞蹈是曼尼普爾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女性必備的美德。
曼尼普爾舞是從美麗的民間舞蹈發展而來的。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濕婆和雪山女神創造了壹種舞蹈,並選擇了壹個適合這種舞蹈的山谷,但它地勢低窪,淹沒在水中。於是濕婆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窪地,開辟了跳舞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爾。濕婆和雪山女神在曼尼普爾跳的第壹支舞叫做Raiharoba。Raiharoba舞是曼尼普爾舞的原始形式,是壹種向村神表示敬意的舞蹈。跳舞時,往往全村人都參加。
曼尼普爾舞是幾種舞蹈的統稱,包括Banger Jalan 'en舞(快步舞)、Gladar Jalan 'en舞(擊掌舞)、表現克裏希納童年生活的Lakar舞(夥伴舞)、Tabard Kingby舞(月光舞)等等。人們通常所說的,也是印度著名的曼尼普爾舞,指的是情色的拉斯利拉舞。據說大約在1700年前,曼尼普爾有壹個叫賈辛格的國王。有壹次,他在夢裏看到了拉茲洛舞,聽到了優美的音樂,於是就教女兒學習這種舞蹈。從此,這種舞蹈流傳至今。
拉斯裏拉舞還包括瓦森得拉斯舞(春舞)、古拉舞(林舞)、摩訶拉舞(大舞)、尼叠耶拉舞、迪沃拉舞等。所有這些舞蹈都展示了克裏希納和高比女孩(壹種牧人)之間的愛和嬉戲場景。舞蹈中的主要角色是拉塔和克裏希納。
拉塔和高比女孩穿的是壹種叫做巴尼格的圓形裙子,沒有褶襇。裙子上蓋著薄紗,腰間系著腰帶,穿著緊身上衣,圍著圍巾,戴著帽子。克裏希納穿著黃色的衣服。他們服裝的顏色與舞蹈氣氛相協調,使舞蹈更加優美。
2.巴拉塔舞蹈
巴拉塔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印度學者認為,這種舞蹈起源於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南方的婆羅多舞蹈的發展與南方寺廟中的奴隸密切相關。據說仙女Prabharata是這種舞蹈的創始人。
關於婆羅多舞的起源眾說紛紜,但不管是哪壹種,都與阿祖那有關。有壹個故事說,當他住在阿佐納的異鄉時,他把這種舞蹈教給了謙遜的公主歐拉特(Vilat)。後來,這種舞蹈從維拉特(今天的齋浦爾)流傳到全印度;另壹種說法是,阿周在傑靈加首府馬拉格巴登莫時,把這種舞蹈教給了吉特拉瓦亨國王的女兒吉特隆達(她後來嫁給了阿周)。所以在南印度,壹般認為吉特·大朗後來成了神奴,阿茹娜回國的時候沒有跟他走。還有壹種說法是,這種舞蹈是由泰米爾納德邦著名的民間舞蹈Gulawangi發展而來。古拉溫吉是壹個流動的山民。他們住在全州各地,靠看手相和跳舞謀生。他們跳的舞叫古拉溫吉舞。古拉溫吉舞比巴拉塔舞簡單,但很受歡迎。
啞劇表演是《婆羅多》舞蹈的特點,它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動作來表達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如戰爭、愛情和仇恨。它需要道具,戴上各種面具來表達不同的故事也是這種舞蹈的壹大特色。bharata舞蹈通常伴隨著goellner Tucker音樂。阿萊的布琴壹響,演員就把雙腳並攏,雙手舉過頭頂。然後,伴隨著從幕後傳來的指揮演員動作的樂器聲,演員用脖子、嘴巴、眼睛、手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和表情,自由地表達各種思想。
3.赫塔克裏舞
格塔克裏舞是喀拉拉邦最著名的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赫塔克裏舞實際上是壹種講故事、贊美神靈的獨特舞蹈。偉大詩人瓦拉多稱赫塔克裏舞蹈為“藝術女王”。故事、詩歌、音樂、舞蹈。表演與繪畫的巧妙結合是格塔克利舞蹈的壹大特色。
赫塔克裏舞通常在廟會期間的晚上表演,劇中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表演形式為啞劇表演,但有打擊樂器伴奏。舞蹈中的故事是以吟詩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詩是用梵文馬拉雅拉姆語寫的,由壹個人在幕後朗讀。演員身體的姿勢和手勢具有壹定的象征意義。詩的內容是用腳的跳躍速度,手和手指的動作,眼睛,鼻子和嘴唇的不同動作和表情來表達的。演員只表演不說話。優秀的赫塔克裏舞者對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和表演技巧都非常精通。他們能用眼睛表達各種思想感情,用眼睛的速度顯示圓圈、阿拉伯數字“8”等。他們表演天鵝、蛇、猴子等動物的動作,形象非常逼真。他們甚至可以用半邊臉表演仇恨和憤怒,用另半邊臉表演歡樂和喜悅。
面部化妝在格塔克力舞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化妝是壹種特殊的繪畫藝術,化妝後的臉有助於表現舞蹈的各種思想內容。他們用米粉做成的稠糊,塗在臉上。根據角色不同,他們塗上綠、紅、黃等五種顏色,正面人物的面部塗上淺綠、白色。反派的臉被塗了好幾層粉白,鼻子被塗成了紅色,眼睛被塗成了黑色,還留著紅胡子。母角在黃色和紅色的背景上塗上壹層白色。
赫塔克裏舞壹般以《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部史詩為藍本,但現在有人把它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
赫塔克裏舞蹈的藝術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容易欣賞,但是在喀拉拉邦,每個人都能理解它的藝術美,所有的城市和鄉村都可以表演赫塔克裏舞蹈。
4.凱塔克舞蹈
克塔克舞起源於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它是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著名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壹。
凱塔克是壹個種姓,專門從事舞蹈,靠賣藝為生。他們跳的舞叫Ketak舞。凱塔克舞最初是壹種宮廷艷舞。在封建帝王時代,是專供王公貴族休閑的。現在是人人都跳的舞。
Ketak舞男女都可以跳。內容主要是關於奎師那和拉塔的愛情故事。克塔克舞者的腳上綁著許多小銅鈴,演員們隨著鼓點的變化發出不同的聲響,時而鏗鏘,時而嘈雜;有時候很細很甜,很美。由於鼓和音樂用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達各種感情,有人稱之為表演各種姿勢的舞蹈。目前這種幕間休息多出現在銀幕上和舞廳裏。
除了古典舞蹈,印度還有許多著名的民間舞蹈。印度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古典文學《夜吠陀》和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都有記載。有些是宗教性的,有些是季節性的,等等。它們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喜愛,因此壹些民間舞蹈得以代代相傳。現在選擇被描述如下: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收獲季節跳的壹種慶豐舞。所有年齡的舞者都可以參加。只要有空地,壹群人就可以聚在壹起敲鼓,就可以跳起來。起初,它在壹個圓圈裏跳舞。新人可以隨時加入,不會打斷舞蹈的連續性。鼓手站在場地中央,舞蹈演員圍著鼓手轉圈。鼓手敲壹會兒鼓,然後向上舉起鼓槌。舞者看到舉起的鼓槌,加快腳步,越跳越快,全身迅速抖動,壹只腳著地,雙手高舉,不停地轉圈跳躍。跳到高潮時,他們拍手發出“Bale!Bale!”或者“哇!哇”的喊聲。喊聲異常雄壯,舞蹈歡快活潑。跳的人往往欣喜若狂,看的人往往手舞足蹈。高潮過後就變成慢舞了,伴隨著甜美的音樂,壹只腳慢慢地跳著。這時,其中壹人突然用手捂住左耳,唱了壹首歌,大家立刻像剛開始壹樣狂舞起來。如此忽快忽慢,反復數次,跳躍時間可長達數小時。熟練的彭戈拉舞者甚至可以做非常復雜的雜技,如軀幹接近地面,脊柱後傾或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同時他跪著跳舞。由於沒有嚴格的規則,彭戈拉舞給人壹種清新、自然、充滿活力的印象。這種舞蹈的動作清楚地反映了旁遮普人的男子氣概。
彭戈拉舞有幾種,其中主要有魯迪舞、丘莫舞、夏格尼舞等,彼此略有不同。這種舞蹈技巧高超,隊形多變,不矯揉造作。在音樂和鈴鼓的伴奏下,旋律優美、和諧、自然。
舞蹈演員的服裝是頭上裹著時髦的頭巾,下身圍著漂亮的褲子,壹件染著藍色或深紅色的絲綢脫上衣,光彩奪目。腳上綁著腳鈴,舞者的腳很熟練。它們以音樂、鈴鼓和腳鈴的節奏聲,生動地表現了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悅耳的曲調,靈巧的動作,優美的舞姿,豐富的表情,體現了印度人民戰勝自然,獲得豐收的決心和樂觀精神。
格塔舞是旁遮普最古老的舞蹈。" Geta "是擊掌的意思。以前人們跳格塔是為了取悅神靈。今天,人們在結婚和其他喜慶活動時也跳這種舞。
哥塔舞很簡單,但是舞蹈很動人。這種舞蹈通常在月夜進行。舞者先圍成壹個圓圈,然後隨著快速的鼓點逐漸擴大圓圈。這時有三四個人走到圈子中央,開始跳舞。他們載歌載舞,扮演主角。他們唱的歌叫Tabai或Bade。每次唱到最後壹句,別人就拍手再唱壹遍,如此循環,直到結束。
哥塔舞壹般是女子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要和女子分開,形成壹個圈子。只有在慶祝婚禮的時候,男女才能跳舞。
秋摩爾舞(即瘋狂舞)是男人跳的壹種舞蹈。雖然不如彭戈拉舞出名,但也流行於旁遮普的廣大農村。因為是和農業節日有關的舞蹈。這種舞蹈隨時都可以做。它類似於格塔舞。跳舞時,它先形成壹個圓圈。伴隨著鼓聲,有時男人們各持壹根短棍,有節奏地互相敲打,圍成圓圈跳舞。跳秋摩爾舞的人,頭上要戴壹條華麗的帶流蘇的圍巾,身穿白色圓領長衫和各種布片,兩頭紮在左腰,五顏六色的寬檐衣服壹直到腳,腳上穿軟底鞋。秋天的摩爾舞很美很動人,壹跳就是三四個小時。
此外還有卡卡舞、魯迪舞等。都是流行的女子舞蹈。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著名的民間舞劇,形式特殊。舞蹈中有音樂、舞蹈、戲劇表演,類似於音樂劇。角色都是男的演,觀眾都是男的。
表演Powayi舞劇是Pojige、Nayeg和Dilager族群的祖傳職業。他們組成歌舞團,從壹個村莊到另壹個村莊巡回演出。特別是在九夜節,壹定要表演皮瓦伊舞迎接博瓦伊女神母親,這就是舞劇名字的由來。
這種舞劇沒有舞臺,在露天廣場或寺廟的院子裏表演。但表演時,需要在庭院或廣場上放壹尊人跡罕至的母親的神像,並在神像前點壹盞油燈。演出往往從前壹天晚上持續到第二天淩晨。每種博瓦伊舞都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被稱為壹只天鵝,每只天鵝都有壹到兩個角色來表演壹個童話故事、歷史人物或社會人物。舞劇往往夾雜著諷刺的段子,以達到壹定的調侃目的,非常有趣,深受人們的喜愛。
加爾巴舞屬於崇拜舞,是古吉拉特邦最流行的民間舞蹈。它有兩種形式,即“加爾巴”和“蓋爾比”。加爾巴是女人跳的,蓋爾比是男人跳的。
女子跳加爾巴舞時,將點燃的陶罐或嫩苗放在舞池中央,然後圍成壹圈,點燃頭頂有洞的陶罐,隨著伴奏盡情起舞,以表達對大地母親的祈禱。這個舞蹈是獨壹無二的。因為頭頂有個洞的陶罐亮了,隨著身體的擺動發出閃爍的光,美如鉆石,燈光反射出來的影子也特別好看。在九夜節期間,婦女們特別喜歡跳加爾巴舞。漂亮的姑娘們頭上頂著帶燈的陶罐,成群結隊地跳舞到她們家,邀請大家來跳舞。在九天的節日裏,到處都是舞蹈,家家戶戶都有歌曲。這種舞蹈可以在崇拜節日之外的其他節日表演,如奎師那生日和羅摩生日。春節、女兒節、寡婦節等節日也會表演加爾巴舞。
格比舞是九夜節期間,男人們為紀念近母女神而跳的壹種舞蹈。這種舞蹈壹般不在其他時間表演。舞池的布置和跳舞的方法與女子跳的加爾巴舞相同,只是男子跳舞時頭上不戴陶罐。跳蓋爾比舞的人,光著上身或穿著壹件帶花邊的古代長袍,下面穿著壹條拉賈斯坦褲子。
拉市舞是古吉拉特邦另壹種著名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這是壹種男女混合的舞蹈,有三種形式,分別是鄧拉西格(棒舞)、達爾拉西格(擊掌舞)和拉黑德拉西格(表演舞)。鄧德拉斯格舞(棒舞)在北印度尤其流行。這種舞蹈在秋月節時隨處可見,其他節日也跳。以前,拉斯舞只表演黑神的生平事跡,只唱與黑神有關的歌曲。今天歌詞改了,可以唱別的歌了。跳Lassi的時候,沒有壹定的著裝規範。壹般女性穿寬大的上衣和裙子,男性穿長衫或瘦腿褲,有時會有演員扮成黑神。
除了上面提到的舞蹈,印度各邦都有自己的民間舞蹈,很多這裏就不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