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論《遠方》的寫作素材

論《遠方》的寫作素材

關於愛情的詩,纏綿悱惻,卻不傷人。

描寫山水的詩令人心曠神怡。

寫詩需要靈感,也就是需要自己的精神感受,可以用詩歌的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堅持“文章自然,巧手偶得”是不可取的,更不要“強調添新詞之憂”。“文章寫得正是時候,歌和詩都是為此事而寫的”

寫詩的七個要素

詩歌寫作可分為三層:壹是寫客觀世界;二是寫主觀世界;第三,兩者兼顧。任何壹個詩人的主觀世界都烙上了他所經歷的人生道路的烙印,所以他會不自覺地在詩歌中反映出他的思想。

壹首好詩應具備七個要素:意境深遠、構思巧妙、形象優美、感情真實、意境高遠、語言新穎、手法嫻熟。

主題的深度決定了詩人對社會、生活、人生的認識和理解水平。主題可能是先存在的,可能是在接觸到的材料中產生的。主題要有最合適的載體,主題與主題要達到和諧完美的統壹,主題與客體要和諧。主題可以隱去,最好交給讀者(他們應該是可信的)。解釋和說明主題並不感人。主題的選擇,要采用新的角度,要大方的切入主題。這樣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只是寫壹點點情感,壹點點印象,壹點點想法,只能流於表面。別忘了它們會幫助我們豐富主題。當主題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時,主題就會有我們自己的個性。

構思是整部作品的骨架,關系到壹首詩的成敗。立意的關鍵是壹個巧妙的詞,意思是不直白,就是不概括,就是讓人意想不到,讓人神往。構思是由主題引導的。受孕的方式有很多種,壹種方式受孕就會失去新鮮感。勇於探索的詩人,要敢於在觀念上不斷變化。在構思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材料的選擇和組合,以及技法的選擇。在立意上要找到全詩的最佳聯系,如空間的變換、時間的移動、情感的流動、感情的先後順序等。空間在壹首詩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它可以簡化材料,改變主題和時間,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壹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是立意的難點,詩的開頭要盡快把讀者引入全詩的意境。詩的結尾不是總結,不是。

意象是詩歌的血肉。意象是詩人根據主題要求和情感需要,在壹首詩中按照自己的審美情趣創造出來的美。要不斷拓展生活視野,豐富知識,這是形象的源泉。壹手詩中意象不是單壹的,要精心安排主次,協調統壹多個意象之間的關系,把感情和觀念融入到意象中去。同時要選擇形象。不要重復別人的形象,也盡量不要重復自己的形象。在表達感情時,要註意色彩意象的對比和色調意象的對比。詩歌的意象對我們來說有兩個重要的意義,壹個是功能和感覺,壹個是功能和情感。我們通過這兩個渠道進入詩歌的王國。

我們在詩歌中的感受壹定是真情實感。她應該是展現我們內心世界的渠道,她的源頭是愛。我們要有現代人的情懷,我們要研究。感情是復雜多樣的,所以詩歌中的感情不應該是單壹單調的。她只有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審美情趣結合起來,才有鮮明的個性色彩。要不斷尋找個人和社會感情的* * *聲音點。

意境是判斷壹首詩美的標準。壹個簡單的創造意境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形象和感情完美的統壹和融合。意象提供的空間感決定了意境的基調。壹首詩可以表達意境,壹首詩也可以表達意境。壹首詩往往有意境轉換。在文筆的布局上,要力求改造自然,有層次,透視有起伏。意境是多樣的,要不斷追求新的。寫出自己的意境,是今人和古人都不曾有過的意境。只有這樣,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思想。意境和立意往往同時出現。要講究意境,在立意過程中讓意境變深變濃。加強意境的深度是修飾詩歌的重要內容,人們在閱讀我們的詩歌時有壹個升華的過程。讀者的體驗是不壹樣的,所以我們的作品要有意境空間,空間越大。

語言創新是我們壹生的追求。不管我們的語言是豐富的還是優雅的,是異國情調的還是簡單的,我們都應該要求利用新的形勢。語言在詩歌中具有雙重屬性,壹是作為審美,二是作為媒介。人們在讀詩的過程中,對語言的印象特別深刻。如果語言淺顯,他們很難有興趣閱讀。不要重復別人常用的語言,也不要重復自己常用的語言。詞匯不屬於任何人的專利。我們必須從生活中學習,用我們自己的大腦處理我們的儲備。要善於結合常用詞,融入情感。現實的變化和通感的運用是豐富我們語言的有效途徑。句式的變換可以為語言增色,語言的準確首先取決於對生活的透徹觀察和理解。詩歌的語言是簡潔的。我們應該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最好不要用不必要的形容詞。我們應該把握詩歌的本質。最好不解釋,也不解釋。壹首詩必須有幾個難忘的美麗句子。要不斷積累和體驗使用新語言的方法和習慣。我們應該追求新奇!

技術是無止境的,不斷發展的。我們應該尋求獨特新穎的技術。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們應該敢於創新。在創作中,技法和理念往往會交替,相互影響,相互選擇,但最終還是要達到統壹。沒有技巧的亂寫的詩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