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趣味。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模仿詩詞。
3.試著用適當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表達詩歌,體驗和同齡人合作的樂趣。
要準備的活動
歡快的音樂,帶音樂的詩歌有聲朗讀(老師提前錄制),動物卡壹張,孩子有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第壹,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要做壹個“畫圓”的遊戲,但是我們不能用手指畫圓。我們應該用我們身體的其他部分畫圈,不是嗎?來試壹試。
老師播放音樂,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用身體部位畫圓圈。
描述:用身體“畫圈”的遊戲,是孩子們普遍熟悉卻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既不陌生,也沒有挑戰性,所以能很好地集中孩子的註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感知和理解詩歌。
老師:誰能告訴我妳用身體的哪壹部分來畫圓?
老師:妳用妳的頭畫了圈。妳是怎麽畫出來的?請嘗試壹下。
根據孩子們的回答,老師總結了這首詩的內容。
老師:原來我們的頭可以畫圓,真的很有意思。來,我們用頭畫個圈。
老師引導孩子集體用頭畫圈,壹邊做動作壹邊說“大頭轉”這首詩。然後繼續引導孩子用身體其他部位畫圈,適時引入“動動眼睛,轉圈”、“劃劃胳膊,轉圈遊”、“扭扭腰,扭扭腰,搖搖呼啦圈”等詩歌內容。
描述:結合肢體遊戲“畫圈”,詩歌是在孩子的說著說著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由老師直接呈現給孩子欣賞和學習,感覺更自然,為孩子後期積極創作和作曲做鋪墊。
第三,充分欣賞詩歌朗誦。
1,老師:連接剛才大家說的,是壹首很美的詩。妳想聽嗎?
2.老師播放預先錄制好的音樂詩並大聲朗讀音頻,集體聽兩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最好站起來,隨音頻隨意做壹些動作,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
3.老師:孩子們真了不起。他們壹起玩了個畫圈的遊戲,就編出了這麽美的壹首詩。接下來,我們壹起來說說這首詩。起初,它是壹個帶著頭的圓圈,“大頭,大頭,轉過去”...
老師可以提醒孩子帶情緒背誦,在背誦的同時用肢體動作自由表達詩歌內容。
老師:這首詩真有趣。老師有辦法讓它聽起來更有趣。聽聽吧。
老師背詩,每句話末加“詞”(嘿嘿,嘿嘿,哈哈,呦呦等。).
師:還可以加壹些有趣的詞,或者用其他方法,讓這首詩更有趣。
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兩人壹組背誦,說到“對詞”,就給他們擊掌。
5、集體合作閱讀,所有的孩子圍在裏外兩個圈子裏,壹邊說詩,壹邊做動作,說到最後壹句“襯詞”時,外圈的孩子上前交換玩伴,等等。
解說:通過增加“行間”朗誦、結對朗讀、集體舞形式的朗讀,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積極地加入了“臺灣”、“哀哀”等各種行間詞,他們非常愉快地跟著節奏用身體畫著圈,充分表現了詩歌的趣味性。
第四,轉仿詩。
老師:畫壹個圓很有趣。小動物們看到了,想畫壹個圈。現在他們藏在妳的椅子下面。接下來,讓孩子們從椅子下面拿出卡片,看壹看並思考上面的動物會用身體的什麽部位來畫圈。
老師:小魚在哪裏轉圈?妳能像詩壹樣說嗎?
孩子們暢所欲言。
教師逐壹展示小動物的圖片,並要求孩子們進行創作。比如:
搖搖尾巴,轉過身去。(小魚)
擺動鼻子轉圈。(大象)
腿部劃水,四圈。(小青蛙)
嘴巴張開壹點,指出壹個大圈。(啄木鳥)
描述:從用身體部位畫圈到讓小動物畫圈的過渡,巧妙地拓展了孩子的思維,為孩子搭建了壹個喜歡說、想說、會說的平臺。孩子積極思考和說話,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第五,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