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約公元791年-約公元817年),字長,是“昌吉詩歌的開創者。”唐朝時,河南富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住在富昌長谷,後稱李長谷。他是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叔李良的後裔。
李賀是中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向晚唐詩風轉型時期的代表。他的詩大多哀嘆生不逢時,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反映了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殘酷剝削百姓的情況。留下了“烏雲壓城欲摧”、“雞鳴天下白”、“天若有情,天必老”等等。
2.屈原(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
屈原(約公元前340-278)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和政治家。生於楚(今湖北宜昌)丹陽秭歸。糜姓,屈氏,人,字原生;而雲名既然是正則,靈字就是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國詩歌之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個人原創的新時代。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田文》。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影響深遠。
3.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701-762),本名太白,又名“紫俗人”、“謫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為了把自己和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也就是“小杜麗”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又合並了。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孫,與諸王同宗。他性格開朗大方,愛喝酒寫詩,喜歡交朋友。
4.李商隱(唐朝詩人)
李商隱(約813-858),豫西(xi)、範南生人,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李商隱、李賀並稱“小杜麗”。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歌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他的詩歌構思新穎,風格優美,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感人至深,優美動人,被廣泛傳誦。但有些詩(以錦瑟為代表)晦澀難懂,難解難分,有“詩人總愛昆西,恨無人寫簡媜”之說。
5.宋玉(戰國末期辭賦作家)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字子淵,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他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壹,推崇老子和莊子。他是戰國時期宋國的兒子,因父子矛盾離開楚國。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壹,生於屈原之後,學於屈原之後。他曾經當過國王的助手。
他酷愛辭賦,是繼屈原、唐勒、荊軻之後的又壹位辭賦大家。詞人眾多,其中有九辯、馮賦、高、登徒子賦、神女賦等。《漢書》卷三十《藝文誌》第十卷有16篇散文。所謂“下裏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墻”的典故都出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