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古代很多詩人喜歡喝酒?

為什麽古代很多詩人喜歡喝酒?

壹方面,詩人是藝術家,藝術需要靈感,酒是壹種能興奮人的中樞神經的飲料,所以受到青睞。

另壹方面,古代社會財富不均。作為詩人,他們很多都是憂國憂民的人,道德高尚,可以說是借酒消愁。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文學藝術作為各個時代的壹種精神食糧,經歷了從產生、發展到繁榮的漫長演變過程。

在演變發展中,詩歌作為藝術奇葩,在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人類誕生之初,在語言形成過程中,詩歌就從勞動產生的簡單而有力的節奏逐漸轉變為抒情而富有表現力的文學樣式,如《詩經》中的“樂即歌,舞即舞”。

“節奏和原始歌詞是詩歌的雛形,《詩經》是第壹個真正把這種文學樣式加工整理成書的。

它收集了民間和貴族階層的詩歌300多首,開創了詩歌的源頭,詩歌作為壹種文學樣式真正產生了。

從詩歌的產生到明清時期詩歌的發展、變化和繁榮,很多詩人都在這個過程中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酒與詩的發展,酒與詩人的關系,以及壹系列關於“酒與詩人”的問題都值得探討。

作為詩人的另類真愛,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關系?以下是對這些相關問題的壹些粗淺解釋:

第壹,詩人與酒的不解之緣

自從傳說中的杜康和義帝造酒以來,酒作為壹種日常飲品,就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起初由於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水平很低,酒的產量非常有限。

直到階級社會第壹階段,奴隸社會中後期,酒的廣泛使用還僅限於貴族間的宴會和祭祀。

但也正是在這壹時期,酒席上逐漸出現了新的祝酒詞,壹部分成為詩歌創作的源泉。後來李白的《入酒》,可以說是典型的敬酒。

自《詩經》以來,就有了關於酒的文獻,如《周樹九子》,甚至艱深難懂的《周易》也有“鶴在陰,我兒與之諧”的說法。我有壹個好頭銜,我是無敵的。”

最後兩句意思是“我有好酒,我們會壹醉方休”。

詩歌的源頭《詩經》充滿了酒的味道:“七月,八月剝棗,十月收稻。為此,春酒被用來慶祝長壽”;《瀟雅·鹿鳴》“我以酒為目的,以樂顏賓客之心”;最著名的是《瀟雅賓的第壹次宴會》,這可能是最早詳細描寫宴飲唱歌場景的作品。

是不是可以說,沒有酒就沒有中國的古詩詞和詩人,也許五千年的文化就遜色很多。

如果沒有酒,嗜酒如命的陶淵明怎麽能寫出二十首飲酒詩?真不知道他得喝多少酒,再加上養五個不爭氣的兒子。可能《飲酒》詩中的“酒”只能是酒摻水。

老杜的酒量估計也不錯。當他的朋友魏拔來訪時,他冒著雨夜割春韭,端上香噴噴的黃米,開懷暢飲,“他勸我喝十杯”,“但十杯能使我醉”。

"然而在我的茅舍裏,我們的杯子裏有陳年老酒"當沒有錢的時候。

如果沒有酒,“買花帶酒”的劉三邊,可能寫不出“今夜何處醒?”楊柳岸《曉風殘月》,也發不出“打算壹醉方休”的慨嘆。

“誰說女人不如男人”,李清照的酒量自然容不得壹個男人喝,“東籬暮後飲酒”,“三杯二盞酒”,“昨夜驟雨,酣睡不耗酒”。她只能借酒消愁。在詩人中,李白以飲酒聞名,最能體現酒神精神。

“天子不上船,自稱臣乃酒仙”,如此瀟灑飄逸,連酒也要靠邊站,代表至高無上的王權。

尤其是他的“入酒”每壹個字都蘊含著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關於酒的詩都榨出來,或許能榨出來半壺高粱酒。

為什麽酒對每個個體詩人都有如此大的命運?因為詩人年代久遠,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只能根據常識推斷壹二。

第二,酒發酵了詩人的思想,激發了他的靈感。

詩人為什麽喜歡酒?是因為黃酒的風味醇厚、鮮甜、香氣濃郁嗎?白酒是不是香氣濃郁,綿軟甘甜,回味悠長?我不這麽認為。

葡萄酒中總有壹些獨特的東西,超越它。

酒香浮動。是形的消失還是韻的升華?

對於詩歌來說,酒可以令人傷神,它可以讓詩人進入壹種忘我的狀態,沒有世俗的煩惱和功利的煩惱,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這是激發靈感的機會。俗話說“喝醉了就會開心,會比沒醉的時候更好。

感動是舞蹈,語言是詩歌。"

這恐怕是詩人喜歡喝酒的壹大原因。

王波寫《王騰亭序》的時候,先磨了幾升墨水,然後喝了很多,然後拉起被子就睡著了。醒來後,他靈機壹動,借用了庾信的“落花芝加哥蓋齊飛,柳* * *春旗同色”寫下了千古名句——夕陽孤齊飛,秋水* * *天同色。

大筆壹揮,我壹個字都不改。

李白在聖旨中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喝醉了水醒來之後寫的。

南朝劉勰贊同司馬遷“以詩抒憤”的觀點,並提出巧妙的比喻,把壹篇以不幸的人生經歷寫成的文章稱為“貽貝病成珠”。

“病”壹般指精神和身體上的不愉快。

酒能使詩人的“怨怒”轉移,酒能隨物轉,隨心飄流。

“古代的清醒的人和聖人被遺忘了,只有偉大的飲酒者才能名垂千古。

”“人生如夢,壹瓶還是壹個月。

”“我好難過,無緣無故就醉了。酒未到,我先哭”(範仲淹《禦街之旅》)...杜甫的《醉時歌》充滿了醉話、醉態、醉詩。

但是醒了就要醉了,醉了會幫妳醒,所以很慘。

雖然這本書是送給鄭虔的,但詩人的眼淚卻滲透在字裏行間。

看得搖曳生姿,讀起來讓人感到痛苦和悲傷,壹股苦澀的酒味撲鼻而來,仿佛看到孩子的美貌就像是睡醒又被灌醉,悲憤感同身受於酒。

其實不醒怎麽疼,怎麽醉;如果妳沒有喝醉,妳怎麽能把那種不公正壹筆勾銷呢?

杜甫《飲酒八仙歌》詩中說:“李白鬥酒詩數百首”,對提升李白的詩趣和才情極為有力。

古今許多詩人、文學家、畫家、書法家都與酒結緣,因酒而興味盎然,才情險峻,文筆有神,酒香四溢,不只是李白。

酒對於文藝的妙用,是雙方和旁觀者都認可的。

西方的壹些美學家,比如尼采,也提到了“酒神性格”;來自西方、印度、波斯和* * *的作家經常吟詠酒,寫與酒有關的故事,但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不如來自中國的作家廣泛、深刻、親切。

中國文學藝術的歷史與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藝術充滿了酒精。

酒和詩

歌曲的業力也因為酒是人們日常娛樂的常用物品而被加密。

單單文人當然可以幫助和督促詩歌,聚宴飲酒尤其可以刺激詩與詩的交流。

所以歷代詩人都有大量的即興作品,詩人的接受往往自然而然就成了詩會。

這些文人的詩酒相遇,往往是文學史上的佳話。早在西漢時期,劉、、就在兔園召集文人墨客,命梅城賜柳、路僑賜鶴、公孫賜鹿、賜酒、公孫賜月、楊賜屏。其中,韓安國因少送禮物而被罰款,這大概是文人詩會的開端。

元豐三年,漢武帝在百良臺設宴,群臣寫詩,每首壹韻,稱為“百良體”。

不僅開創了壹種詩風,也是後世對聯詩的最早記載。

另外,從酒與詩的關系來看,酒本身就是大量詩歌的對象。

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三十首詩,也就是十分之壹提到了酒。

《雅》中有很多關於酒的詩,大大小小都有,尤其是瀟雅。

這是因為“風”詩多為民歌,而“雅”詩則是中上層文人的詩。

那時候酒還是奢侈品,對平民來說很少見。自然,它不可能由民間歌唱來塑造。

《雅》共111篇,詠酒者最多。如果按此計算,帶酒詩的比例相當可觀。

《楚辭》中也有壹些酒類,如九歌,“飲桂花酒,飲椒漿”,(太乙皇帝),“輔佐北鬥飲桂花漿”,(董軍),但詩人從未描述過自己飲酒。漁夫也說過“眾人皆醉,我獨醒”,雖然是比喻。

詩騷之後,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只有極少數不涉及酒的例外;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飲酒者中,詩人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粗略數了壹下,曹的三首詩都是關於喝酒的,曹植還是個喝多了誤事的癮君子。孔融最大的願望是“席常滿,鬥中酒不空”;南北朝以後,如謝濤、包拯、杜麗、劉漢、白柳、甌塑、盧鑫,人人飲酒、吟詠、寫酒,且多為豪飲者。

以上只是歷史上壹流作家的壹部分。如果要壹壹列舉,光是提名字就能湊成壹大堆書。

面對這樣壹段酒與詩聯姻的歷史,我敢說,沒有人能窮盡壹生的心血,收集到詩人與酒的全部軼事。

因此,完全不遺漏地統計中國文學中詠酒詩的數量是絕對不可能的。

從公元1世紀到11世紀,專門研究酒的作品已經略有所窺,僅限於大家的名著,略有記載,已經是蔚為大觀了。詩歌:《漢樂府》中關於酒的詩(不以酒為題者,即使全篇未列)有《勸歌入酒》、《四箱樂歌慶酒壽》、《橫吹歌》等。魏晉時期,曹植、王弼、柳甄各有宴詩壹首,嵇康有宴詩七篇,晉有宴詩壹首,有宴詩壹首,陶淵明有飲酒詩二十首,雨夜飲酒詩、戒酒詩、說酒詩二十首。《梁凡韻》有十四題,如《當對酒》、《對酒》、《庚欣有對酒歌》等。流傳至今的唐詩很多,不能算酒詩。標題中帶有“酒”字的著名詩人有王績、李林、楚光信、高適、魏、杜甫、賈島、戴叔倫、韓愈、柳宗元等。

就詩人和酒仙李白而言,他的作品包括60多首詩,今天有各種風格的850多首真跡。據明代詩人周所編《清詠》詩七十五首,五七言詠酒,風格各異。事實上,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完整。周的詩有《酒》、《宴》、《醉》

北宋(11世紀以前)以酒為題材,在標題中寫“酒”字的詩人和作品,並不比唐代少。

就詞而言,歐陽修的《采桑子》(畫西湖舟載酒好)等十三首中有八首,《定風泊》(放酒花前問他)、《浣溪紗》(十年壹遇酒)等十余首。蘇軾的《死華蓮》(不喝勸君君醉)等十余首,黃庭堅的《西江月》、《醉落魄》等四首。

只有這些名家的佳作,稍加演繹,就足以寫壹部酒詩史。

第三,酒是詩人抒發感情的道具。

對於詩人來說,酒可以宣泄情感,傾訴心中的隔閡,起到“感同身受”的作用;酒有陽剛之氣,讓人陶醉,超然物外。

壹個喝多了的鄉下老公可以把氣撒在老婆孩子身上,但是詩人呢?詩人在清醒時往往難以擺脫世俗的得失,所以他們的創造力必然會受到抑制和壓制。

酒酣耳熱,很容易達到精神的解放和精神的超越。

他敢說敢寫,敢哭敢笑,放縱自己的感情,無所顧忌,從而解放了自己的創造力。

從“聽天由命”到“形而上的安慰”,作為本體的生命意誌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盲目抗爭的消極力量變成了無窮的創造力量。

如果沒有酒,屈原不會說“眾人皆醉我獨醒”。

從相對的角度來說,其實這句話也可以說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否則他也不會憔悴憔悴,為國“醉”了!李白“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砍它,舉杯消愁。

酒與詩人的情感表達和情感釋放的關系,可見非同壹般。

在階級社會,尤其是漫長的封建社會,權利和利益的糾葛往往導致掌權者人性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完善。詩人誠實坦率的真誠性格往往使他的政治抱負無法施展,更有甚者,他生活貧困潦倒。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身心極度疲憊,或寄情山水,或寄情酒。

如果沒有酒,詩人如何恢復身心?

當然,詩人和酒的關系沒那麽簡單,但把酒當成詩人的另類真愛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