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1論李白詩歌的特點。論李白詩歌的主題特征
李白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靜寧縣)。隋末,李白因避亂遷居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而生於此。他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漫遊。五歲時,他家搬到綿州張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那年,他只身離開四川,開始了廣泛的流浪。南至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居於(今湖北安陸市)。他四處遊歷,希望廣交朋友,祭奠名人,從而得到介紹,壹舉登高,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十年的漂泊,我卻壹事無成。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至齊、魯,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此時,他已經結交了許多名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歌,名揚天下。天寶初年,經道士吳允推薦,唐玄宗召他到北京,命他拜翰林。不久,由於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公元744年或745年)被趕出北京。此後,他壹直在江、淮兩地遊蕩,思想極其無聊。
————————此段參考百度百科。
李白的壹生,可以說是崇高而有抱負的。他自負自己有能力濟世治國,文武雙全。然而,世人最終只認可他的詩,這也讓他感到沮喪。
李白早年的遊歷經歷使他的詩歌浪漫、瑰麗、奔放,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和豪情。這壹時期,他的詩歌以壯麗的河山和遊歷經歷為題材,文筆輕盈飄逸,瑰麗絢爛,被稱為“謫仙”,充分贊揚了他的詩歌和才華。
但他做官後,並不能顯示他的野心,只是擔任皇帝的禦用秀才。此外,他過於自負,不願依附權貴,最終仕途坎坷,這也使他的詩歌充滿了對權貴的不公正和蔑視,如“啊,我怎麽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呢!”此時,他的詩更多的是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和個人願望。
2.李白詩歌的特點
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和很多大作家壹樣,李白的所有作品也包含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但就他的主導傾向而言,他是積極浪漫主義的集大成者。作為壹個浪漫主義者,雖然他也接受了《詩經》中現實主義的影響,但對他影響更深的是《楚辭》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有著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有著相同的不滿現實的叛逆精神,有著不相上下的高尚品質和藝術天才。在這些特點的基礎上,他必然走上屈原開創的積極浪漫主義道路,並根據自己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加以豐富和發展。李白繼承和發展了屈原的傳統。他將自己“安國”、“濟貧”的政治理想與遊俠思想中的道家犬儒精神和抗暴、救弱、濟貧精神結合起來,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受壓迫和受損害的人民表示真誠的同情;他對封建制度孵化出來的黑暗現象表達了深深的仇恨和憤怒;他對統治階級中的權貴表示了強烈的反抗和蔑視——他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的確比屈原更為廣闊。在表現手法上,他還繼承和發展了屈原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特別是民間詩歌中的誇張手法,並在創作應用上加以改進,使這種表現手法更加完美。在描寫對象上,他接觸的題材比屈原更廣泛,所以他對浪漫主義的運用也更廣泛。他不僅用這種手法表現“自我”、尋求永生、夢遊等容易表現浪漫主義的主題,還經常用這種手法來反映戰爭、描寫日常生活和自然風光,以馳騁他“想從天上掉下來”的想象。他通過這樣壹種幻想的境界表達了對敵人殘暴醜惡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仙女像星星壹樣照耀在華山的蓮花峰上。素蓮手中,虛步太清,衣裙寬,飄飄欲仙。我登上雲虹彩臺,向衛叔清鞠躬。焦急的跟著他們,帶著鴻雁去紫宣。不經意間,洛陽平原上,到處都是安史之亂的士兵。屍骨泛血,叛臣背朝。
3.李白詩歌的特點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是壹位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其作品的藝術個性也是獨壹無二的。
第壹,李白的詩詞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在註重表現英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形象和具體事件進行詳細描寫。李白的詩常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壹氣呵成,具有以氣取勝人的特點,如《上李詠》:“大鵬壹日風起,搖直九萬裏。”他說他的詩是“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笑傲滄州”。
第二,強烈的情感色彩和爆發式的抒情方式。灑脫的氣質,高傲獨立的人格,平易近人,強烈的感情迸發出來,形成了李白抒情風格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爆發式的,情緒壹旦被激起,就毫無節制地沖出來,讓人直接感受到靈魂的震撼。比如“唱送岑”就表達了對政治黑暗和是非顛倒的憤慨。這種情感表達完全是李白式的。
三、想象力變幻莫測、隨機離奇、夢幻夢幻,形象瑰麗而不乏新鮮感和明度。結合爆發式的情感表達,李白詩歌的想象力是不可預測的,它往往是不合理的和奇怪的,如“進入酒”:“我不知道如何可愛的鎖在高室的明亮的鏡子,雖然早上是絲綢般的黑色,晚上變成了雪。”我真想從天上掉下來,太不可思議了。他奇特的想象力常常以壹種不尋常的方式聯系在壹起,隨著情感的流動而變化。壹個想象和下壹個想象之間有壹個巨大的飛躍。圖像的組合也是跨度大,離奇夢幻,縱橫變化,盡他所能的靈動。
第四,瑰麗美麗的意象。在李白的詩歌中,有許多壯麗的山川意象,包括太陽和月亮,這與他偉大的氣魄和豐富的想象力有關。李白似乎特別喜歡體積巨大的壯觀的東西。大鵬,鯢魚,長鯨,還有大江大河,大海,雪山,都是他喜歡吟誦的對象。李白把它們放在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中描寫,形成瑰麗的詩意意象,如荊門渡口送別友人,極其廣闊壯觀。然而,李白的詩中也有許多美麗的意象。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等清麗景色構成的那些優美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內涵。
五、清新活潑的語言風格。語言風格清新活潑,明快明快是其用詞的基本基調。俗話說“清水出芙蓉,天然雕工”。在李白的詩中,最常用的顏色詞是白色,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他天性開朗,喜歡鮮艷的顏色,而不是深色。他脫口而出而不加雕琢的詩句,往往呈現出壹種通透、純凈、耀眼的光彩,體現出他拒絕世俗認同的高尚人格。
4.關於李白的名詩和古句
李白的著名詩句
1,總有壹天我會乘風破浪,揚帆直上,跨越深深的大海。很難去。
2.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切割它,悲傷還會回來,盡管我們用酒淹沒它們。宣州謝朓樓送別校書舒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在北方受歡迎
4.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被利用吧!,旋壹千銀子,全回來!。邀請喝酒
5、妳沒有看到黃河的水是怎樣移出天堂,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的;妳有沒有看到,在高高的房間裏,明亮的鏡子裏的可愛的頭發,雖然早上還是絲黑色的,到了晚上就變成了雪?邀請喝酒
6.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吧,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著對著月亮!。邀請喝酒
7.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陽來。望天門山
8.孤帆遠航藍天,天上只流長江。黃鶴樓去揚州途中與孟浩然的告別
9.我會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為朋友送行
10,我心有戚戚,明月當空,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聽說王長齡走了,搬到龍標瑤來送這個。”
11,桃花潭深千尺,不及王倫。給王倫的禮物
12,白發三千尺,愁似長。秋之歌蒲
13,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獨飲明月。
14,兩岸猿猴止不住哭泣,輕舟已過萬重山。白帝城提前上映
15,宮女像滿春宮,但今天只有鷓鴣飛。探訪越南和中國的古代
16.今天人們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但是這個月他們曾經給古人拍照。借酒求月。
5.有哪些體現李白性格的詩詞?
1,這種問題有點意思,它的前提是:
壹、李白是個性鮮明的詩人;b、李白的詩像人,自由而準確地反映在他的詩裏;c .李白的詩詞歌賦都有,而且準備充分,能曲折或直接反映他的性格;
2.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在學術界也壹定是有爭議的。比如龔自珍說:“三教不可合,唯白道可合”(大意如此,請原諒我來不及求證,因為我在10引用了這句話),那麽三教的影響當然不是壹個單方面的人物可以概括的,有正儒,有瀟灑的道家,有超佛。恐怕很難沒有必要爭論其余的問題!
3.提問者壹定不想召開學術研討會。這樣的問題不會在正式的學術討論場合提出。我們就當它是通用的吧。以下是壹些參考資料:
1,總有壹天我會乘風破浪,揚帆直上,跨過深深的大海
2.哦,讓壹個有勇氣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吧,紡壹千枚銀幣,他們都會回來的!
(以上為原創,呵呵)
6.李白詩歌的特點
李白的樂府、歌行、絕句成就最高。他的歌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形式,無人依靠,筆觸眾多,達到了變幻莫測,搖曳生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活潑,飄逸瀟灑,能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無盡的感情。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擅長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不錯。李白是唯壹壹個既擅長五奇又擅長七奇的人。
李白的詩瑰麗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的山山水水和秀美的自然風光,風格奔放,清雅清新,充滿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壹,被何稱為“謫仙”,其詩多以描寫山水、抒發內心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震風雨,詩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充滿自我表現和主觀抒情,感情的表達有壓倒壹切的氣勢。他和杜甫被稱為“大杜麗”(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杜麗”)。
在李白的詩歌中,經常綜合運用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產生神奇的光彩和瑰麗的意境,這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給人豪邁奔放、飄逸不朽的原因。
風格
奔放,清新淡雅,想象力豐富,意境妙,語言妙,浪漫,意境清。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個性豪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走遍大江南北,寫下了許多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豪放,清新淡雅,想象力豐富,意境美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人仙子”。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材料攝取、體裁選擇、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李白在詩歌中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此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以瑰麗的形象表現自己,在詩歌中不加掩飾、不加克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對於權力,他“捧壹朵菊花,撩撥兩千石”(兩首《醉後送崔時宇》之壹);看到勞動人民的辛苦,他“心碎如雨”。在國破民亡的時候,他“渡江誓流水,誌在清剿中原。拔劍撞前柱,悲歌難復”(《南本蜀懷》),如此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相愛,壹杯接壹杯。”我醉了想睡,明朝有意抱琴(《山居戀人》),好天真好直白。總之,他的詩生動地表現了他豪放的性格和豪放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點。除了思想性格和才情的因素外,李白詩歌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其風格豪放飄逸的重要原因。善於依靠想象、主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每篇文章都有想象,有的甚至通篇使用了多種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幻境都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借助想象,我們常常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交織,將自然與人類社會交織,再現客觀現實。他作品中的意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他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是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中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之壹,就是巧妙地將擬人與比喻相結合,與物移情,以物比人。
李白詩歌中另壹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是抓住事物的某壹特征,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和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的事物相結合,是那樣的自然,不露痕跡;如此大膽真實可信,起到了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將大膽誇張與鮮明對比相結合,通過增加藝術對比來增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律詩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也采用了開合、跳躍、擺動的結構。壹首詩的開頭往往是突兀的,如突如其來的洶湧澎湃,而詩的中間意象卻是突變的,往往省略了過渡的關懷,仿佛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在情感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能代表其詩歌清新明快的風格。如《早來白帝城》、《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靜夜思》之美,就在於“只看前景和口語,卻有弦外之音和洋味,使人遠離。”(論《談詩》)。
7.李白的詩有什麽特點?哪首詩可以看出寫詩?
李白詩歌的特點是豪放、清新淡雅、想象豐富、意境美妙、語言輕快。
相關詩歌:1,總有壹天我會乘風破浪,揚帆直上,跨過深深的大海。這是很難去2,但因為水仍然流動,雖然我們用我們的劍切斷它,悲傷回來,雖然我們用酒淹沒他們。
《宣州謝朓樓雲叔》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方流行》4、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就業吧!,旋壹千銀子,全回來!。
《入酒》5、妳不看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界,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妳有沒有看到,在高高的房間裏,明亮的鏡子裏的可愛的頭發,雖然早上還是絲黑色的,到了晚上就變成了雪?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吧,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對著月亮!。
《走進葡萄酒》7。兩岸青山相對,孤帆來。《望天門山》8。孤帆遠航藍天,天上只流長江。
《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9。懷疑銀河隕落九天。《望廬山瀑布》10,三山半落天外,白鷺洲壹水分。
《論爬南京到鳳凰臺》11,笑看天出門,我是蒿人。南嶺的孩子們進入北京12,最高的懸崖離天堂不到壹英尺,幹枯的松樹從懸崖的表面垂下。
壹朵雲在天堂之光和我之間升起,把他的城市從我憂郁的心中隱藏起來。在南京登上鳳凰臺14,我會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
送壹個朋友15,這裏是山的盡頭,平原的起點,河流蜿蜒穿過荒野。《荊門渡口送別友人》16,平林茫茫,煙靄茫茫,寒山壹帶,哀怨憂郁。
《菩薩蠻》17,我心有戚戚,明月當空,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聽說王長齡搬去了左邊的龍標窯,發了這條消息“18,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倫的。
《致王倫》19,白發三千尺,似長愁。秋蒲之歌20、哦,韃靼軍隊什麽時候能被征服,我的丈夫從漫長的戰役中回來!。
午夜吳歌21,直到,舉起我的杯,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獨飲明月》22。海峽兩岸的猿猴無法停止哭泣,獨木舟已經過了萬重山。
《早期百度市》23。宮女們就像滿春宮,但今天只有鷓鴣在飛。《越南訪古》24。今天,人們看不到古代的月亮。這個月,他們曾經拍過古人的照片。
25、哦,我怎麽能對那些地位高、身居高位的人卑躬屈膝呢?他們永遠不會容忍別人向他們展示壹張真誠的臉。妳對《夢裏登天目山》的認同是我回答的動力,請采納。
8.李白的詩有什麽特點?
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點是:(1)自由奔放,不拘泥於詩歌的格律形式,靈活運用古體和樂府體,創作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美詩篇。李白的詩詞歌賦中,格律詩較少,五七言的只有八十多首,多為樂府、歌行。這兩種文體用詞靈活,格律松散。它可以自由地表達詩人深邃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力。比如《入酒》以壹個很長的十字句“妳看不到長江的水從天上來了”開頭,中間有三五句,可以自由運用。這首詩是借酒消愁,發泄怨氣的作品。用豪邁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蔑視名利,追求自由理想的豪情。傾瀉而下,表現出樂觀主義,充滿浪漫主義精神。(2)想象力豐富,構思離奇,善於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塑造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李白是壹位想象力豐富的詩人,他的知識面和閱歷都很廣。在他的作品中,世界上的事物、天上的星星、神話傳說、歷史瑰寶、自然景觀、幻境都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夢登天目山》是展現李白想象力的傑作。李白的想象力不僅用在壹首詩、壹首歌裏,幾乎每首詩裏都有。這使得他的詩生動而深刻。(3)清新自然,清晰流暢。這是李白詩歌語言的藝術特色。這壹特色的形成與李白在創作中的刻苦努力和善於學習是分不開的。李白非常重視前人和同時代詩人的長處,尤其推崇漢魏六朝以來的樂府民歌,從中汲取營養,鍛煉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很多詩讀來不厭,因為語言的輝煌而流傳了很久。李白的語言風格歷來為歷代文人所推崇。王安石對此有很好的總結:“詩人自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雕’,李白也是如此。”在李白的詩中,許多詩句閃閃發光,引人註目,令人驚喜。有些句子乍壹看似乎很普通,如脫口而出,毫不費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其魅力卻讓妳過目不忘。如果妳深入了解他們,妳就會感受到。
9.李白詩歌的特點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是壹個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其作品的藝術個性也是獨壹無二的。
李白的詩詞創作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在註重表現英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形象和具體事件進行細致描寫。李白的詩往往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壹氣呵成,具有以氣取勝的特點。
如《論李詠》:“大鵬壹日隨風起,直搖萬裏。如果風停了,它仍然可以揚走洶湧的水。”
以大鵬來比喻,不是莊子式的無憂無慮的大鵬,而是奮勇飛翔引起震撼和驚喜的大鵬。在這種非凡的氣勢中,體現了自信進取的雄心壯誌和獨立自主的人格力量。
這就是李白的詩擾亂永恒的原因。正如他在《河頌》詩中所說:“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滄州笑傲。”
灑脫的氣質,高傲獨立的人格,平易近人,強烈的感情迸發出來,形成了李白抒情風格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爆發式的,壹旦感情被激起,就毫無節制地噴湧而出,就像天空中肆虐、漫溢的火山。
比如《唱送岑》就表達了對政治黑暗和是非顛倒的憤慨:雞聚在壹起爭食,雞飛無鄰。蜻蜓嬉笑龍,魚龍混雜。
是衣冠楚楚,而是實薪。若巢,從軒中之鐐銬,亦異於塵中之龍?悲憤交加,慷慨激昂。
用抑揚頓挫的音調和節奏變化,可以追溯情緒沖動發生時情緒噴發的起伏,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再比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飲》,從壹開始就表達了流水般強烈激烈的感情,然後爆發出無法控制的情緒波:遠處學不會鬥雞,坐著不動打呼嚕吹彩虹。
妳不能向舒歌學習。妳持刀夜奔青海,取西圖石寶紫袍。詩歌抵不上北窗的壹杯水。
世界聽到這個消息後轉過身來,就像東風射向壹匹馬。魚眼也嘲笑我,說他們和明月壹樣。
拳頭不能吃,驢子以春風為榮。《折陽》《黃花》合俗,金君聽琴清號。
巴人誰願意和“陽春”、楚淵源便宜而奇怪。金散則不交,白首則為儒所不齒。
當我們談論微笑時,它失去了顏色,蒼蠅尖叫。這種情感表達完全是李白式的。
結合爆發式的情感表達,李白詩歌的想象力變幻莫測,往往不可理喻,千奇百怪,如:“西嶽何其壯麗!黃河像壹片絲綢天空,...人精怒吼,砸兩座山,洪波噴東海。”(《西嶽雲臺歌寄丹秋子》)“黃河落東海,萬裏寫在心頭。”
(《贈裴十四》)“妳沒看見高廳明鏡中可愛的綹綹,雖然早晨是絲壹般的黑,到了晚上卻變成了雪嗎?”(《我將入酒》“白發三千尺,愁似長。”
(《秋浦十七歌》第十五)“猿聲作白發,長短皆絲。”(《秋浦十七歌》(第四)“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
(《金湘送魏拔西京》)我真的要從天上掉下來,太不可思議了。與氣魄和豐富的想象力相聯系,李白詩歌中有許多壯麗的意象,包括山川和日月。
他似乎特別被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所吸引。大鵬,鯢魚,長鯨,大江大河,大海,雪山,都是他喜歡吟誦的對象。李白把它們放在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中描寫,構成了壹個瑰麗的詩歌意象。比如“我爬到頂了。我縱覽天下”在《呂山歌·禦史呂徐州》中,江河無邊,不可歸。
黃雲,萬裏,風,和壹座被九重流的漩渦環繞的雪白的雪峰。宏偉的意象組合給人壹種崇高感。
另壹個例子是在荊門渡口送別壹位朋友:“這裏是山的盡頭,平原的起點,河流蜿蜒穿過荒野。月亮像鏡子壹樣升起,海雲像宮殿壹樣閃耀。”
圖像也極其廣闊壯觀。然而,李白的詩中也有許多美麗的意象。
比如“行人之鏡中,飛鳥之屏中”(《清溪遊》)。“綠水清月清,白鷺月下飛”(《秋浦歌》第十三部)。
“竹在溪下青,蓮在鏡中香”(《不存中》)。玉階寒露,絲底濕,徘徊已久。"。
在她緊閉的窗扉後面,她為什麽還在等待,透過水晶玻璃看著秋月的光輝?”(《玉族》)。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構成的這些優美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內涵。
所以李白的詩中有兩類意象:壯麗的和美麗的。李白在《望南山寄紫亭寄隱士》詩中說:“有時白雲起,天展開。
然而在我心裏,我並不淺薄。“他對白色透明的身體有壹種本能的喜愛,最親密的是月亮。他獨飲明月說:“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
明月不知飲酒,身前影子在後。我不得不和他們打成壹片,享受春天的快樂。
我唱的歌是光明而流浪的,我舞的是漂泊前的影子。月亮的意象在李白的詩中反復出現。
在李白的詩中,最常用的顏色詞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他生性開朗,喜歡鮮艷的顏色,不喜歡深色。
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具有純凈明快的特點,明快明亮是其詞的基本基調。他脫口而出、不加修飾的詩歌,往往呈現出透明、純凈、耀眼的光彩,反映出他拒絕世俗認同的高尚人格。
李白愛月亮,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甚至在他死後,人們還附加了壹個與月亮有關的動人傳說。宋代學者洪邁在《容齋五畫》中記載:“世俗言李白在當塗采石,因醉酒泛舟江面,見月而取之,溺之。”
傳說是傳說,但李白愛月亮是不爭的事實。李白的很多詩都是寫月亮的,月亮是詩人思想感情的重要載體。閱讀李白關於月亮的詩歌,可以幫助我們從多個角度和側面了解這位偉大詩人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