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詩歌之美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詩歌之美

新高中語文第三冊是對前兩卷的聯系和進壹步深化。根據教材的總體設計,在前兩卷的基礎上,第三卷側重於文學鑒賞教學,培養學生感知、理解和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註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第三本書特別增加了詩歌的內容。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佳作數不勝數,名家如星,留下無數刻骨銘心的詩句。那麽詩歌的魅力是什麽呢?如何讓學生走進詩歌?如何讓學生在感受詩歌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詩歌之美?本文擬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壹)讓學生成為詩歌欣賞的主體

詩歌是壹種表達人類精神世界的非實用、非功利、創造性的文學模式。詩歌欣賞也是壹種精神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高中生已經有了張揚文學作品欣賞個性的需求。他們渴望有個性,保護個性,張揚個性,用自己的審美和人生觀分析作品的主題。教育的任務不是把傳統觀點扔給學生,也不是把老師的個人審美強加給學生的傷口。因為有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再創造思維的機會,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否則學生就會失去參與的興趣,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自我,在感受詩歌魅力的同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詩歌語言的闡釋

詩歌語言不同於壹般的敘述性和描述性語言,也不同於壹般的說明性語言。詩歌語言是詩人創造的高度凝練的個性語言,最具文學性。幾乎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內心世界的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都傾註在他的詩裏。欣賞詩歌要從語言的品味入手,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感悟。比如李煜的《幼美》,既把抽象的“憂”具體化,又表達了李煜亡國後的滿腹心事。再如李清照的《梅子壹枚梅》,“此情不可除,唯有皺眉,惟往我心。”平淡中見新奇,細細品味,能感受到作者的壹種相思,壹種牽掛,抹不去,丟不掉。

(3)欣賞詩歌中的畫面美

讀了壹些詩,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們的感受,還能在眼前看到壹幅畫面。比如王維的《山居秋夜》,通過對深秋停在山中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壹幅雨後森林的畫卷,真不愧為“畫中之畫”,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不禁向往。

(四)欣賞詩歌的藝術美

所謂意境,是指景物與情感的結合。只有把握住風景和情感,才能進入狀態。比如“故國四面環山,潮打空城落寞歸。”在淮水東邊的舊月,我也是夜裏翻越女墻過來的。“妳首先看到的是:連綿的群山,洶湧的潮汐,遼闊而明亮的月光,空曠而荒蕪的山城,腐朽而殘破的城墻。這些片段組合起來就是壹種頹廢冰冷的藝術氛圍。透過這些,我們看到了永恒的存在和從變化中流淌出來的悲劇性參照物,從而體味到作者對歷史的反思和感嘆。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欣賞詩歌,必須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感情。現代社會,詩歌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是,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詩歌,讓學生去讀,去讀,去背,最後去理解,這也是鑒賞詩歌的重要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