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白少年時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十歲就背詩書,看百家,寫詩,學劍術,愛好非常廣泛。他十五歲時就寫了壹篇優秀的文章。20歲以後,我在四川漫遊,領略了四川壯美的風光,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眼界,培養了熱愛祖國、豪放爽朗、熱愛自由的思想,也種下了遊仙消極思想的根。
3.開元十四年(726年),26歲的李白離家遠行,開始了以安陸(今湖北省)為中心的長達16年的漫遊,足跡遍及湘、鄂、蘇、浙、豫、陜等地區,覆蓋了近半個中國。這壹時期的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觀和漫遊生活,如《丁度守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嶽重訪古》、《洛城春夜聞笛》等。,風格成熟。
4.天寶元年(742年),42歲的李白被朋友推薦,要被發配到北京拜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十分激動,寫下了《笑著出門,我們是蒿人嗎》(《南嶺子弟不進京》)這樣的詩句,以為自己會實現政治抱負,但現實無情地擊碎了他的幻想。當時的唐玄宗昏庸頹廢,縱情聲色,不理政事。詩人“有智而肯助之”(《戴壽山答孟少府傳文》)的願望沒能實現。結果被排擠,失望而憤慨地離開了長安,結束了不到兩年的帝都生活。這壹時期雖然不長,但詩人接觸到了宮廷生活的內幕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敗,寫下了許多抨擊現實的詩篇,如《古色古香》、《難於上青天》、《傅亮吟》等。這些詩抨擊了權貴,表現了詩人的思想道德和反抗精神。
5.天寶三年(744)春,李白離開長安。帶著幻滅的痛苦和憤慨,他開始了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第二次漫遊,歷時十壹年。“浪跡天涯,自適詩書酒”(劉《唐人》註),但他還是很關心國家大事,希望有朝壹日。天寶三年秋,分別在洛陽、汴州與杜甫、高適相遇,三人結伴而行,遊梁園、濟南。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秋眠醉,與日手拉手”(杜甫《與李十二求迷十隱居》)。這壹時期詩人的創作最為豐富,代表作品有:《夢登天目山》、《入酒》、《北方流行》、《梁園詩》等。深刻的現實暴露和強烈的反叛精神是這壹時期作品的顯著特點。
6.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壹安定的願望,加入了永歷帝李林的隊伍,但蘇宗爭奪皇位,李林的隊伍被蘇宗消滅。李白被定罪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縣),詩人無聲哭泣。還好半路遇到大赦,被釋放了。《朝發白帝城》這首詩描述了當時的心情。
7.商元二年(761),六十壹歲的李白聽說秋李光弼率軍追擊史朝義,決定參軍,卻因病去了金陵。“上天奪了壯士之心,與永別”(《聽說派百萬蚩兵到東南懦夫申請伐紂,我仍留金陵崔奉禦十九韻》),寶應元年。
8.李白雖然在政治上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繼承和發揚了自屈原以來積極的浪漫主義詩歌傳統,將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
9.他經常表達他的雄心壯誌,以無拘無束的激情戰鬥,並幫助窮人和安全的國家。詩人以強烈的反抗精神和傲慢的態度,抨擊社會,鞭撻權貴。李白雖然與府的人民沒有廣泛的接觸,但他也同情勞動人民。在《鼎都湖歌》裏,我寫了船夫的血淚。在《秋浦之歌》中,我寫了漁民和冶煉工的艱辛。在《妾的不幸》、《長征》、《北方流行》等詩歌中,表達了對女性命運的同情。安史之亂後,他哀嘆“白骨化為丘(壹為“掩”),庶人何罪”(《贈蔣好屠戶》),表達自己“申請包裹卻哀痛七日”(《奔向死亡之路》),“半夜四五聲嘆息,常為大國擔憂”()。
10,他用大量的詩詞歌頌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寄托了自己的愛國之情。在詩人的筆下,陡峭的蜀道、奇峰怪石、奔騰的河流、飛瀑,都是壯麗動人的。
11.毋庸置疑,李白的詩中也有負面情緒,如尋仙訪道,丹藥丹藥,主張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這些都是必須要鑒別的。
12,李白的詩是自由放置的,他要從天上掉下來,他真的是虛幻的。詭異的誇張,瑰麗的色彩,童話,奇聞,傳說都融合成了詩。但他的詩如出水芙蓉,非假雕。構成了其典雅豪放、瑰麗灑脫的藝術風格。他最擅長七言律詩和絕句。他的絕句被後人視為唐代絕句的典範。杜甫對李白印象很深,曾經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送十二白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