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屈原出自哪個時代?

屈原出自哪個時代?

屈原(公元前340-278)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原姓米,名平,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獨唱的新時代。公元前340年生於秭歸(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三閭鄉樂平裏。屈原從小好學,誌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圖和三閭博士。他經常與楚懷王共商國事,參與制定法律,主張明確法規,任用人才,改革政治,聯合秦國。鼓吹“美國政治”。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增強了。但由於誠實坦率的個性,他在修改法規時不願聽上官博士的話。再加上楚懷王的靈隱子蘭,上官大夫晉商和他的屈原。

秦國使臣張儀賄賂寵妃鄭袖等人,不僅使王懷無法接受屈原的意見,而且疏遠了他。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締結黃刺聯盟,但楚國卻完全擁抱了秦國。屈原被楚懷王驅逐出郢都,開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結果,楚懷王在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引誘,囚死在秦國。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將軍率領軍隊南下,攻打楚國的首都。屈原政治理想破滅,對未來絕望。他雖想報效國家,卻無力回天,只好在同年五月死於汨羅江自盡。5月5日現在被定為詩人節。“鈔發廢朱,楊……”;“進漵浦的時候,我流連忘返,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在我被流放期間,屈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他的作品,華麗的文字,奇特的想象,新穎的比喻,深刻的內涵,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壹。“朝法廢朱”之地(今常德德山)

“滄浪之水清,可以舔我的流蘇;洶湧波濤裏的水是渾濁的,妳可以舔我的腳。”屈原被流放後,在與漁父的壹次談話中,漁父勸他“與時俱進”,不要“瞻前顧後”,自尋煩惱。屈原說,他寧願投河而死,也不願把自己無辜的身體暴露在世俗的塵埃中。在漁夫看來,人生不必太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當官;世態混濁,能隨世興亡。至於“思之深,行之高”,沒必要落得個流放的下場。屈原和漁夫之間的對話顯示了兩種人生哲學。公元前278年,秦國征服了楚國的首都。那年5月5日,在絕望和悲痛中,屈原把壹塊大石頭扔進汨羅江,死了。端午節也是這個結果。

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詩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傳說,創造了壹種新的詩體——《楚辭》。楚辭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中“四言壹句”的刻板格式,采用三至八言的不規則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於描寫復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其長度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隨意擴充。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平,貴族楚國人。公元前340年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從小好學,誌向遠大。26歲時,他成了楚國的左撇子和的醫生。起初,他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他是左派政黨的高級官員。他主張給人民以權力,制定明確的法規以改善內政,並聯合秦國反對他。然而,楚懷王的靈隱紫嬌、上官大夫晉商及其寵妃鄭袖都被秦國使臣張儀收買,這不僅使王懷無法接受屈原的意見,而且疏遠了他。結果,楚懷王被秦國引誘而死。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將軍率軍南下,攻打楚國的都城。屈原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絕望。他雖想報效國家,卻無力回天,只好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節投水汨羅江自盡而死。

屈原是歷史悠久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詩人,三峽“第壹流的天才”。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而死。雖然屈原的政治生命是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留下了《離騷》、《田文》等20多首不朽的詩篇。這些都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寶貴遺產。

《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抒情詩。前半部分是現實主義敘事,寫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經歷。後半段加了很多奇怪的幻想。伴隨著風、雨、雷、電、雲、月、鳳、龍,他在天空中馳騁,上上下下,追尋著自己的理想對象。結果令人失望。

詩人將自然現象、歷史人物、傳說融為壹個瑰麗浪漫的藝術形象,實現了思想與藝術的高度融合。魯迅稱贊屈原說:“逃是大言,出類拔萃壹輩子。”

《田文》是壹首奇怪的長詩。這是因為屈原被流放後,精神萎靡,失去理智,舊的信仰徹底崩塌。因此,他對自然現象、古代遺跡、宗教信仰和社會的傳統觀念產生了懷疑,從而發出各種疑問。通過提問,詩人發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痛苦。

屈原的影響

自漢代以來,屈原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深遠。屈原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和燦爛的中國文學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屈原的偉大,在於他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以及不與漢奸小人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氣節。第二,他用壹生的心血寫的二十多首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世界文學殿堂裏的傑作。據《漢書》?從屈原生活到西漢末年的300年間,模仿屈原辭賦的有66人,其中771,雜賦作家12,其中133。除了《楚辭》註有宋玉、荊軻、淮南蕭山、、莊吉、王勃、劉向、王逸的作品外,王逸還註有梅城的《七命運》、司馬相如的《成人賦》、楊雄的《楊昌賦》、張衡的《思玄賦》、曹植的《九哀賦》和阮籍的《楚辭》。

從漢代到清末的兩千年間,雖然有很多解釋《楚辭》的註釋書,但大部分都失傳了。遊國恩傳世註釋10種,分別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17)、北宋洪興祖《楚辭補註》(17)、《楚辭考證》(1)、南宋朱《楚辭註》(8)。明清時期,王夫之《楚辭釋文》為14卷,錢承誌《曲藝未分卷》,雲明《楚辭燈》為4卷,王邦才《離騷集》為4卷,屈子《隨筆》為2卷,蔣濟《山》建國後註釋和研究著作較多。

關於對屈原作品的評價,王逸說:“屈原的文字真摯而深遠。自末以來,儒、博達著名學者,壹直在寫辭賦,力圖仿其貌,祖其模,取其精,偷其花藻。”劉勰說:“所以《離騷》和《九章》,哀其誌;《九歌》和《九辯》太尷尬了,不好意思傷害;《征途》和《田文》氣勢磅礴,構思巧妙;招魂》和《大招》精彩深刻;“不局”的目標《漁父》發出獨特的才華。所以我可以對過去(利益)生氣,我會切割現在,驚艷華麗,難以調和。”李白稱贊“屈平的詞賦掛日月(屈原的詩如日月掛天光)”。杜甫決心“偷偷爬上屈宋(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和宋玉的詩歌高峰,並與之並駕齊驅)”。北宋的邵伯說,“屈原有壹只耳朵為文章《楚辭》”。"蘇軾說:"如果我的文章以失敗告終,我就獨推屈子。"明代蔣說:"讀楚辭,可見其悲壯之處,就如高建禮挨打,在城中唱和,相享而泣,無人看;“悲處,似窮旅人,西風夜雨時,愁(貧)謂濕,殘光照愁;在僻靜處,似乎沒有人進入山道,但我聽到猴子和蛇的叫聲,木魅山鬼學著人類的語言向人膜拜;宜顏地方,像壹個美女騎在馬上,玉鞭佛珠,戴著燦爛的鮮花,穿著漂亮的東西,唱著壹首《楊百花》到了春風;仙韻如金王子騎白鶴,站在茍山最高峰,為吹玉笙,搖手謝人,是人所不及的。”沈清·德謙說;“有壹流的胸懷,壹流的知識,壹流的真詩。如在太空中,壹點也不;如同星辰大海,萬千源泉噴湧而出;土糊若厚,春雷動,萬事皆有。在古代,能講這種話的人很多,包括屈博士。”王國維說:“偉大的詩出來,要把北方人的感情和南方人的想象結合起來,就是要騎過南北的驛站,才可以。”魯迅先生說:“韻中屈原起於楚,被貶,是離騷。”逃是壹個偉大的演講,傑出於世。後人為其文采所驚,紛紛效仿,故產於原楚,故稱“楚辭”。“魯迅先生評價《史記》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肯定了《史記》的史料價值以及它的文學價值。《離騷》的價值和《史記》壹樣。郭沫若先生對屈原和屈原作品的評論,在這本書裏隨處可見。下面這段話就更耐人尋味了,揭示了屈原和他的作品與中華民族的關系:“楚人用政治上統壹中國的名聲,換來了壹個屈原的名聲。.....楚創作的《屈原》和屈原創作的《楚辭》,實際上在精神上統壹了中國。如果中國人不消亡,中國語言不消亡,南方的歌就永遠不會被毀滅。楚人的貢獻永垂不朽,屈原永垂不朽。"

歷代文人對屈原的文學藝術作品贊不絕口,除了大量的詩歌外,還有小說、戲劇和藝術作品,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沈雅之的《屈原列傳》、隋的《屈原投江》、陳洪綬的《屈子行吟圖》、蕭的《離騷圖》、門的《化妝離騷圖》。當代歌頌屈原的詩歌、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以郭沫若的哈姆雷特式歷史劇《屈原》最為著名。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演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戰爭中。

政權還政於民後,屈原研究活動蓬勃發展,從個體研究到群體研究、專門機構研究,從整體綜合研究到具體專題研究,都是關於屈原的生卒、生平經歷、思想性格、時代特征、政治生涯、詩歌創作等。,都成為研究課題,其火熱程度遍及中國乃至世界,使屈原從壹個以傳統文化為主導的東方文明古國走向壹個全方位開放的西方世界。

1982端午節,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科聯、文聯發起,邀請18省市約120名屈原專家、作家、藝術家,在屈原故裏秭歸召開首屆全國“屈原學術研討會”。8月1983和5月1984,分別在遼寧大連和四川成都舉辦了兩次全國性的“屈學研討會”。65438年至0984年端午節期間,中國第壹個屈原研究團體——湖北省屈原研究會(後更名為學會)在武漢成立。湖南省屈原學會於1985年4月在嶽陽成立。同年,端午節在湖北省江陵縣舉行屈原學會成立大會。著名楚辭專家教授當選為名譽會長,另壹位楚辭專家唐教授當選為會長。截至1998年5月,中國曲藝家協會在浙江富陽、湖南汨羅、貴州貴陽、山西臨汾、湖北江陵、廣東深圳舉行了六屆年會。除了全國性的活動,各省市的屈原研究活動也是方興未艾。僅湖北省屈原學會就在武漢、黃石、襄陽、恩施、江陵、宜昌等地召開了多次年會,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1999端午節期間,中國屈原學會回到屈原故裏秭歸,學會會長褚斌傑教授主持會議,為20世紀的屈原研究劃上了壹個圓滿的句號。

屈原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前蘇聯著名漢學家h?t?20世紀70年代,費德林提出了“屈原詩歌的獨特性和人文性”這壹重要研究課題,引起了世界對屈原研究的興趣。按研究內容區分,國外學者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種趨勢:壹是前蘇聯H?t?費德林,e?答?謝列布裏亞科夫與匈牙利漢學家F?以東海為代表的傳統文體集中體現了屈原作品的藝術價值及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以日本藤野巖友教授、武正雄教授、稻見賢壹郎教授為代表的學術流派,註重對屈原詩歌的考證和闡釋。土生土長的美國漢學家詹姆?r?海陶偉,勞倫斯?答?施耐德,英國漢學家大衛?霍克斯、法國漢學家戴米未、德國漢學家魏德明從屈原的生平經歷和作品著眼於中國古代君臣之間的微妙關系,深入探討了屈原政治生涯和文學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內外條件。施耐德的專著已經反饋到中國。稻見賢壹郎教授專程來華出席中國屈原學會成立大會。許多日本學者甚至認為古代楚國是“日本人的故鄉”。

屈原的精神在古代和當代都起作用。愛國主義是壹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國家和社會的凝聚力,是任何時候檢驗個人行為的試金石。當屈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有人勸他離開楚國。以他的才華和聲望,各國的國王都歡迎他。戰國時期,人才流動有著廣闊的市場。很多有識之士在自己國家得不到重用,就去其他國家尋求發展。尤其是那些以遊說為職業的戰略家們,彼此激情,有奶就當媽。憂國憂民的屈原是“不忍投奔國家”的。他未能報效國家,遠離楚宮,依然“關心楚,關心王”,不願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屈原精神的偉大,就在於他能跑掉,永遠不走。“鳥飛回故鄉,狐貍先死”的愛國情懷,在自己的行為中堅持著。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屈原之後,如北宋的楊業,南宋的嶽飛、文天祥,明代的史可法,南宋的夏完淳,清代的林則徐、鄧世昌,以及中國* * *產黨的優秀兒女、石揚、夏、吉鴻昌、蔣等為國捐軀,他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讓站在他們面前的劊子手膽戰心驚。“自古以來,生命中沒有人死去,留下壹顆照耀歷史的心”;“砍頭沒關系,只要是真的”;“我恨的不是為國捐軀,而是今日之恥。國破猶在,我何以惜此頭?”愛國主義的旗幟在他們手中越舉越高,使他們成為民族的象征,成為敢於為理想流血犧牲的真正的兇土。“生是英雄,死是英雄”。

屈原死在墳墓裏2000多年,實際上卻在20世紀中葉活了過來,登上波音,漂洋過海,進入被稱為文明之國的西方世界,闖入神聖的高等學府,敲開著名學者的書房,像磁鐵壹樣吸引著他們擁抱他,崇拜他,研究他。這就是人格的力量,文學的力量,正義的力量。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拓展和延伸,超越時空,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所有中國人都為之自豪。

1953年,屈原作為詩人,與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作家拉伯雷、古巴作家、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壹起成為當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