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家,經常看到妳的表演;在催酒堂之前,也曾多次贊嘆妳的藝術。
不曾想,在這江南風景區;正是落花的季節,能遇見妳這個老熟人。
首先,這首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概括力,將4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融入到這短短的28個字中,高度體現了想象力豐富、語言簡練的特點。
這首詩寫於770年春末,杜甫58歲。從杜甫個人來看,他是壹個充滿憂慮和漂泊的病夫,詩人於同年冬辭世。就唐朝而言,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755-763)。唐朝在開元盛世(713-741)來自四面八方,各國紛紛來朝,壹切已成廢墟。在這種背景下,杜甫和李龜年在江南相遇。杜甫見人思舊事,憶往昔榮華。起初,我在齊王範和的大廳裏的崔帝(崔九,排名)家裏聽唱歌。杜甫還是個少年,李龜年是壹位深受玄宗賞識的宮廷樂師。現在李龜年住在江南唱歌,他也在這裏流離失所。無論從個人到國家,都是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分。這種緬懷現在,思考過去的感覺,在詩中有所體現。
其次,語言看似普通,內涵卻非同壹般。
在祁家,經常看到妳的表演;在催酒堂之前,也曾多次贊嘆妳的藝術。是對過去的記憶,不僅僅是個人的記憶,更是對開元盛世的記憶和懷念。
不曾想,在這江南風景區;正是落花的季節,能遇見妳這個老熟人。江南美景,蘊含著悲傷和無奈。江南風景雖好,但這“落花”給人的感覺卻不壹樣。有對個人和國家命運的擔憂和感嘆。雖然作者只是用簡單平常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相遇的時間背景,但是“正是”和“妳”這兩個副詞卻蘊含了很多情感。雖然妳不直接表達妳的感情,“會見君主”結束了,但“無聲勝有聲”和“道”是無情的,但深情的。當年他們相遇的時候,無論個人和家國是什麽情況,現在“再遇君”又是什麽情況。妳不需要作者來表達妳的心聲,讓官方去聯想就行了!
最後,這首詩通俗易懂,感染力強。
我不是杜甫本人,但我能想象出以前和現在的畫面。我能從這短短的七大奇觀中體會到壹種感同身受的感覺,這種感覺會隨著作者的情緒而波動。壹首能表達自己內心感受,感染他人的詩,壹定是佳作。
我個人認為杜甫名篇《遇李龜年下河》的獨特之處主要有以上三點,我認為寫詩也應該強調這三點。正是因為同時具備了這三個重要點,《論遇李龜年順流而下》才能被譽為“七大奇觀之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