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寧波天壹閣的詩1。寧波天壹閣導遊詞
天壹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月湖西側。
天壹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人圖書館。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範欽壹生喜歡收藏古籍,後來得到了僅存的鄞縣李萬卷樓藏書,達七萬余冊,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難得。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詔書開始編纂《斯全集》,範欽的第八孫範呈上收藏的圖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下令對天壹閣的房屋、書櫃的樣式進行測繪,並修建了著名的“南北七閣”,收藏《斯》七集。為了保護藏書,範欽制定了嚴格的族規,世代子孫嚴格遵循“書不分代,書不嫁”的遺訓。但由於年代久遠,藏書還是分開了。
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館內藏書4094冊,53000余卷。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略者掠奪了《統壹實錄》等數十部古籍。
鹹豐年間(公元1851 ~ 1861),小偷潛入館內,盜走許多書籍,賣給法國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經歷了很多變化。到1940,圖書館只有1591本書,有***13038冊。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專門成立了保護天壹閣的管理機構,獲得了3000多冊已經流失在外的原始圖書,並補充了當地藏家捐贈的古籍。現在,善本的數量已經達到了8萬多冊。“天壹閣”這個名字的含義來自鄭燮《易經》中“水生於天”的說法。因為火是圖書館最大的災難,而“水生於天”可以用水代替,所以取名“天壹閣”。
書亭是堅硬山頂上的重樓,寬六間,深六間,前後有回廊相通。樓前有壹個“天壹池”,將水抽入池中,儲水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範欽的曾孫範在池塘周圍修建假山,修建亭臺小橋,種植花草,使整個亭子及其周圍呈現出江南私家園林的面貌。天壹閣占地約26000平方米,分為圖書館文化區、園林休閑區和展覽區。
以寶樹樓為中心的圖書館文化區包括東明草堂、範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前進寨和新建圖書館。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包括遲明、假山、長廊、碑林、白鵝閣、寧惠堂等景點。
展覽區以秦祠堂為中心,包括、溫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位於秦廟西側,白墻黑柱棕梁。有六院,曰:“雲在樓、博雅堂、周瑾堂、畫簾堂、狀元堂、南軒。”
與雄偉的秦寺交相輝映。
2.贊美家鄉寧波的詩
歲月漸冷,
我的家鄉是閑置的。
在壹個寒冷的夜晚,
這種渴望,
去樹林,
去農田。
拿著玉米桿,
捉迷藏,
花花公子很固執。
北風吹來,
雪花飄落,
快樂無憂。
在瑯琊山腳下,
是我的家鄉,
我的搖籃。
十裏金沙灘,
十裏桃園。
伴隨著風雨,
多少年了?
最難忘記的是,
暑假期間:
在陰涼處,
捉蟬。
池塘內:
互相玩耍,
摘蓮花。
海邊:
面對洶湧的波濤,
揚帆,
搖擺漁船。
在漁歌中:
晚上,
別想了。
夢裏有多少希望?
往家裏看,
深情。
我的家鄉風景優美,
我家鄉的水是甜的。
凱旋是什麽時候?
3.寧波天壹閣英文介紹
天壹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於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26000平方米。環境幽雅,園林精美,建築樸素,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整個布局由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展覽展示區三大功德能量區組成。天壹閣圖書館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座私人圖書館之壹,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原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的藏書場所。被國務院以1982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藏各種古籍近30萬冊,其中珍貴的古籍8萬冊,尤其被明代地方誌和科舉考試所記載。近年來,我館事業發展迅速,先後增加了中國地方誌收藏館、銀臺官邸館、麻將源區展覽館等場所。中國地方誌收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誌6730余冊,占總數的80%以上。銀泰博物館展示了清代官員的家居藝術和建築藝術,獲2000年度“國家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最佳創意獎”。麻將發源地展廳以三維空間展示麻將的起源和與寧波的歷史淵源。建於20年代的秦祠堂以其獨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間工藝令遊客贊嘆不已,並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天壹閣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自1996以來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好風建設示範窗口、市級林業單位和市十佳景區等。天壹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月湖西側天壹街。
天壹閣是中國最早的私人圖書館,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族圖書館之壹。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由退休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
範欽壹生喜歡收藏古籍,後來得到了僅存的鄞縣李萬卷樓藏書,達七萬余冊,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難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詔書開始編纂《斯全集》,範欽的第八孫範呈上收藏的圖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下令對天壹閣的房屋、書櫃的樣式進行測繪,並修建了著名的“南北七閣”,收藏《斯》七集。
明清以來,文人墨客都以能參觀此樓為榮。為了保護藏書,範欽制定了嚴格的族規,比如女人不準上樓。
世世代代的後人嚴格遵循“書不分代,書仍因年代而分”的遺訓。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館內藏書4094冊,53000余卷。
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略者掠奪了《統壹實錄》等數十部古籍。鹹豐年間(公元1851 ~ 1861),小偷潛入館內,盜走許多書籍,賣給法國傳教士和造紙廠。
後來經歷了很多變化。到1940,圖書館只有1591本書,有***13038冊。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專門成立了保護天壹閣的管理機構,獲得了3000多冊已經流失在外的原始圖書,並補充了當地藏家捐贈的古籍。現在,善本的數量已經達到了8萬多冊。
範欽的私人圖書館在13世紀後保存了400多年。雖然發生過幾次大盜,但事後範氏宗親還是會想方設法設置天壹閣出場法,出重金贖回。歷代藏書家眾多,其藏書能保存百年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而範的書卻保存至今,這與範欽的圖書管理制度密切相關。
天壹閣的藏書制度規定“煙酒嚴禁入樓”,“書籍不分世代,壹律不準出櫃”。還規定圖書館的櫃門鑰匙由兒孫負責,除非所有房間聚集在壹起,否則不得開鎖。不允許有外姓的人入閣,不允許無故帶親友入閣。他們不允許在其他房間借書和使用自己的姓氏。違反者將受到嚴懲。防火、防水、防蟲、防鼠也有制定。正因為如此,天壹閣的圖書館壹直保存至今。
《外姓人不得入館》壹文,讓天壹閣的收藏不為外人所知。直到1673(康熙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才有幸成為外國人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