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山水田園詩
(1)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描寫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觀,歌頌農村生活,多以田園風光和農牧民漁民的勞動為主。
詩人以自然山水或鄉村自然風光、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將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營造出壹種田園生活,以此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寧靜祥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園詩屬於山水詩的範疇,這類詩的主要特點是“壹切景物詞都是感情詞”,即把作者筆下的自然景物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2)山水田園詩的具體風格:清新、高遠、寬廣、多彩。
(3)田園詩派: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此外還有褚光熙、常健、祖勇、、齊等人。他們繼承了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田園詩和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壹個題材相同、藝術風格相近的詩歌流派。
(4)鑒賞訓練:
1,為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祥和生活的向往。
田園音樂(王偉)
紅桃也包含了壹夜之間的新雨,綠柳,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家中的孩子沒有被趕走,唱著閑散之歌的黃鸝還在沈睡。
(1)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思想感情?
(2)在詩中,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寫風景?
分析
(1)第壹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熱愛。第二首描繪了壹個安靜的山村景觀,五顏六色的鮮花,表達了詩人在農村的悠閑生活。
(2)渲染色彩,用粉色、柳綠色寫春景,給人以華麗的感覺;視聽結合;聲音烘托著寂靜,鶯聲唱得清清楚楚,山客卻還在酣睡,顯出環境的靜謐。
2.詩人通過壯麗的景色來表達他個人的抱負。
初夏(司馬光)
四月風和日麗,雨過天晴,南山明明白白變成了家家戶戶。
風中沒有柳絮,只有向日葵對著太陽開放。
(1)分析這首詩的景物表達。
(2)談談對最後壹首詩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分析
(1)這首詩抓住了能反映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有遠處的南山和近處的向日葵,也有虛擬的柳絮和真實的向日葵,相映成趣,烘托出寧靜的意境。
(2)作者把君主比作太陽,以向日葵偏向太陽的特點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始終不渝的感情。
(5)總結和歸納:
山水田園詩的欣賞是有壹定規律的。有些詩歌借景抒情,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祥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詩人通過壯麗的景色表達個人的抱負;壹些被貶謫的詩人,寄托著堅守信仰、樂觀曠達的情懷;有的表達了詩人獨特的哲學情懷。在欣賞時,妳可以經常使用以下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向往自由,歸隱(退隱),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情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對比、線描。
3、語言特色——清新、自然、質樸、自然、清新。
二,懷舊詩
(懷舊的詩,詩)
緬懷過去,吟詩作賦:中國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有美麗的風景,浪漫的文字。歷史雖如浪濤淘沙,但無數前輩雄踞歷史舞臺,留下了許多輝煌的業績,令人欽佩。留下了多少教訓,讓人心酸。因此,古人的歷史故事和事跡是詠懷詩的主題,它們產生於魏晉甚至更早的時期。到了唐代,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劉禹錫、杜牧這樣的傑出史學家。
(1)吟詩多以言簡意賅、精挑細選的意象,結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悟,或感嘆朝代興亡的變遷,或感嘆歲月驟變,或諷刺掌權者的放蕩無恥,從而表現出作者閱盡滄桑後的沈思,蘊含著壹種痛定思痛的深沈憂患意識。
(2)詠物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劉禹錫、杜牧。劉禹錫的著名詩作有《武夷巷》、《石頭城》等。杜牧的詠史絕句被稱為“二十八言史論”,他的詠史名篇有《伯秦淮》、《郭華清宮絕句》、《赤壁》等。
懷古詩壹般是懷念古代的人和事,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受,壹般以古代遺跡為出發點,以地名或“訪古”、“追憶”為題的壹類詩歌。
(3)詩人追憶和贊嘆過去,大致可描述如下:
1.冷靜理性地思考歷史,詩人本人並未參與其中。比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烏江亭》這首詩。杜牧為項羽自殺惋惜:“江東弟子多才多藝,卷土重來未可知。”但王安石感受到了項羽失敗歷史的必然性:“江東弟子雖今在此,豈肯為君東山再起?”
2.用現實扭曲史實,或哀嘆個人經歷,或抨擊社會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顧北亭懷古》就是如此。
3,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利用話題來玩,比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樣的諷刺佳作。
(4)鑒賞訓練:
在蜀國第壹個國王(劉禹錫)的廟裏
世界是英雄的,生活和統治了幾千年。
建國和三國吳魏三分,復辟五銖鑄幣誌在振興漢室。
安德魯拜納姆諸葛亮創造了宰相的基礎,可惜兒子不是父親的賢人。
最慘的是蜀宮裏的歌舞,歌舞無羞。
註:五銖錢:漢武帝元壽五年鑄造的壹種錢幣。後來,王莽放棄了它,在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恢復了它。《漢書·晉書·春秋》出版:“司馬文(趙)與禪宴,為此而成老。別人都為之折服,禪樂而笑。”
1,“古蜀主”指三國時期的劉備。“夏添”二字既顯示了劉備之於天下的氣魄,也點出了他在天下的豐功偉績。“生生世世,君臨千年”渲染突出了劉備,也表達了作者對劉備的感情。
2.“得享”這句話的意思是劉備得到了援助,開始了壹項偉大的事業。“生孩子”這句話意味著他的兒子劉禪毀了他的遺產。
3.聯系筆記思考,作者在結尾對聯中使用的典故是什麽意思?
4.全詩先寫蜀國的興盛,後寫蜀國的衰落。在鮮明的對比中總結了哪些歷史教訓?
分析
1,英雄主義;欽佩,崇敬
2.諸葛亮;不能模仿祖先的美德(也可以回答“不像聖賢”)
3.寫,不顧祖業,只圖享樂不圖羞恥,進壹步揭示了蜀國滅亡的原因。
4.人才得失是大業成敗的關鍵。善於選相使劉備開創了大業,卻比幹兒子矮毀了基業。
第三,吟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以物托誌。自然界的壹切,從山川到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寫的對象,都可以把感情寄托在他身上。
(壹)欣賞詠物詩,要註意從以下幾個角度把握。
1.欣賞作者對他所吟誦的事物特征的把握和描述,即形象分析。古人說寫事詩要“不離不棄”,也就是說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停留在事物上),還要符合所歌頌的事物的特點(音樂美妙)。
2.抓住作者描寫事物的感情。壹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著讀者,並自覺不自覺地通過所歌頌的東西,或揭示作者的生活態度,或寄托美好的理想,或暗示人生的道理。
3.淺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經常運用於詠物詩的整體構思中。
(2)鑒賞訓練:
子貴(吳榮)
全國的花都逝去了,羽毛飄了壹年。
在陌生的土地上,鮮血染紅了漫山遍野的鮮花,但春天來了,這座古老的花園依然郁郁蔥蔥。
雨後的涼風,它躲在綠樹中,聲聲哀鳴,夜是開放的,它等待著天空的舒來歌唱。
天色已晚,它在湘江中歌唱,致使船上的船只都來悲號。
1.詩贊美事物,傳達意義,反復渲染子規漸消的聲音。作者有什麽樣的想法和感受?
2.顓頊用了什麽樣的表達?試著解釋壹下。
分析
秭歸,杜甫寫的另壹個名字。這也是古人寫詩時常用的典故。蜀國的國王杜預,名叫王庭。他失去了他的國家,死了,變成了壹只布谷鳥,他傷心地哭了。因此,李高印以“春望杜鵑”而聞名。這首詩中的“行人”可以看作是自我指涉。
回答
1,反映作者漂泊異鄉,事業失意。
2.宮苑裏春草茂盛,杜鵑在異鄉泣血,對比鮮明,倒影分明,突出了杜鵑鳥獨飄失敗的悲慘命運。
四、思鄉詩(人)
思鄉詩(鄉愁詩)主要描寫生活在異地的遊子的漂泊和孤獨的心情,以及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壹)思鄉詩的分類
1,旅行(指生活在異鄉的人)憂郁。比如孟浩然的《建德夜泊》,張繼的《楓橋夜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2.想念妳的親人朋友。比如杜甫的《月夜憶兄弟》,王維的《山日思山東兄弟》,蘇軾的《江十年生死》。
3、邊思鄉案王婭《秋思送走兩首歌(第壹首)》
4、懷人閨中,如沈如君的《常在我心》,李清照的《剪梅》,李白的《子夜吳歌》。
(二)思鄉詩的情感表達及其寄托。
1.對象:月亮、大雁、杜鵑(又稱秭歸、杜宇、杜鵑)、鷓鴣、柳樹、笛子等。
2.時空:黃昏、春秋、歲末、節日、鄉音、夢境等。
(3)鑒賞訓練:
王江南超然臺(蘇軾)
春未老,風好柳斜。試看離臺,春日半城花,煙雨千花。
壹頓冷飯後,酒醒卻覺得不舒服。歇息時,故人思念故國,新火試新茶,詩酒趨向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