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繼續設置樂府,收集民間詩歌。壹般認為,現存的漢代樂府民歌多為東漢樂府機構所收。這些作品基本都收錄在宋代郭懋謙編的樂府詩中。東漢樂府民歌中工整的五言詩越來越多,藝術性越來越高。東漢樂府詩中,辛延年的《林玉郎》、宋子厚的《董嬌饒》、蔡邕的《長城之行》等五言律詩的出現,顯示了樂府民歌對文人創作的影響,以及文人在民歌基礎上的改造和提高,表明樂府詩的創作開始受到文人的重視。
東漢初年,楚辭逐漸退出詩歌舞臺,但仍有壹些作品值得關註,如洪亮的《五首》。此後,以班固的《詠史》詩為代表,標誌著五言詩正式進入文壇,開始取代楚辭的地位,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東漢中後期文人詩歌的內容,壹方面具有批判和反傳統的精神,另壹方面非常重視抒情性,尚德之風有所消退。在抒情性方面,東漢中後期的文人詩歌廣泛唱出了情侶或戀人的相思、交友、思鄉之情,特別是對短暫人生的傷感和渴望,開辟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尤其是感受生命的主題,成為魏晉南北朝詩歌的中心主題。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東漢末年文人的五言詩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壹時期的文人詩歌雖然還不足以取代辭賦的主流地位,但至少已經呈現出這樣的趨勢,從而為魏晉時期以五言詩為主體的文人詩歌的高度繁榮奠定了壹定的基礎。
《尚墨桑》和《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的精品,也是中國古代敘事詩的代表作。這兩首詩在內容和技巧上都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孔雀東南飛》是壹部敘事長詩,353句,1765字,在我國詩歌中不多見。後人將《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和唐代韋莊的《福琴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標誌著漢代文人五言詩發展的新階段。從語言技巧、反映的生活狀況和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看,這首詩的作者應該是壹位具有壹定社會地位和較高文學修養的文人。在東漢中後期統治思想崩潰、社會動蕩的時代,始終以清貧報國為目標的文人失去了精神支撐,他們面臨著人生的巨大痛苦和迷茫。自西漢初年以來,詩歌中的短命無常之悲成為當時詩歌的中心主題。《古詩十九首》以感傷和悲傷為基礎,描述了永遠在我心中、友誼、鄉愁、公務旅行和服務。《古詩十九首》作為漢代五言詩的代表作,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詩歌在先秦兩漢時期以民歌為主,魏晉以後以詩人的個人創作為主。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文人詩恰好是這兩者之間的過渡。
洪亮(約25?約104),平陵(今陜西鹹陽)人,東漢初年隱士。他的《五首歌》是壹部大膽批判現實的優秀作品。這首詩通過崔燮在宮中的帝都和不在勞動中心的百姓的鮮明對比,直接批判了皇帝。這首詩中特別有五個感嘆詞?哎?句,表現出強烈的憤慨。在當時,在文人的贊美聲中,敢於寫出這樣的詩,顯示了詩人的勇氣。這首詩以其獨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內容流傳後世。
班固(32?92)孟建,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人,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九歲就能文采飛揚的背詩背賦,長的也就長了,所以學了不少,也學了不少字。妳所學的不是為了章節和句子,而是為了其中的義。心胸寬廣,能包容很多人,不以天賦高人壹等,是儒家所推崇的。?(“曾經”?《班彪傳》)可見班固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詩歌教育。他的《雙城賦》格調高雅優美,是文學史上的名篇。他有壹首五言詩《詠史詩》,唱的是西漢文帝時,少女緹縈寫信救父的故事。語言簡單,敘述簡潔。詩人在敘述中表現出冷靜理性的成分,體現了文人詩歌的特點,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後世流行?歷史?主題,也作為出發點。雖然以前也有成熟的五言詩,但由於其特殊的作者身份,如《鶴鄉王之歌》的作者於吉是項羽最寵愛的妃子,《哀歌》的作者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以班固的《詠史詩》是現存第壹部由文人創作的五言詩。《古文苑》所載班固的《竹筒範賦》由十二句七言律詩組成,兩句壹韻,實際上可以算是壹首完整的準七言律詩。
張衡(78?平子(139),南陽(今河南南陽)Xi鄂人,東漢著名文學家、科學家,以學識淵博著稱。他的詩有《思宣賦》、《二井賦》、《杜南賦》、《歸天賦》等,尤以《二井賦》為最。他的《歸天府》是辭賦史上第壹部反映田園隱逸之樂的作品。作為東漢中期最傑出的詩人,張衡寫下了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首獨立完整的七言律詩《四哀詩》。四愁詩中的四句,受《詩經》中民歌反復唱法的影響,每壹句都略有變化,語言也比較樸實,帶有濃厚的民歌風格。雖然它的壹些句子脫胎於楚辭,但它在七言詩發展史上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它的第壹節:?我的思想在泰山,我也想跟著走,可是父親難。我側身看著,哭了。美女給了我金錯刀,那我為什麽要向英國瓊瑤報道呢?路漫漫其修遠兮,何必擔憂和煩惱。?詩中主人公四面八方尋找所愛,卻壹次又壹次遭遇挫折,於是悲傷,表現出對美好愛情的深深向往,這和詩經有什麽不同?賈健也差不多,風格婉轉動人。這是第壹次以愛情為題材寫七言詩,還有騷體的痕跡。七言句式的委婉長調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對以後文人詩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文選》被選入這首詩。張衡對五言詩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同聲歌》是班固以來又壹首完整保存下來的文人五言詩,語言技巧更加成熟。全詩如下:如果妳遇到季承協會,妳將不得不填滿妳的後房。愛情好新交接,恐懼如探湯。做小妾是我的工作。備主回饋,獻禮物助嘗。把它想象成壹個花園墊子,然後蓋在床上。我願捍衛世間風霜。掃壹掃枕席,弄得香香的。以金重入戶,與燈爭。衣服脫了粉,圖片擺出來。素女是我的老師,她很有禮貌。很多人想看到的是天教皇帝。樂莫斯夜樂,無牙忘!?這首詩大膽地以新婚女性的口吻講述了新婚生活的幸福,可以說是第壹首正面反映男女愛情的五言詩。其中?把它當成花園座椅?以下四句,富有想象力,壹直為人們所喜愛。這首詩是古代愛情作品中的名篇,歷來為詩人學者所重視。張衡的詩雖然不多,但描寫男女之情的特點突出。除上述例子外,附於司、五福、丁慶斌的四言詩或楚辭,都具有語言清新典雅、抒情委婉、感人肺腑的特點。張衡在各類詩歌中引入男女情愛的內容,引起了東漢以後文人詩風的巨大變化,促進了五言七言詩的成熟,對古代詩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蔡勇(139?192)生於和陳(今河南省淇縣)。曾石是左中郎將,所以也叫?蔡中郎?。他是東漢末年散文的代表作家之壹,也是東漢末年最傑出的辭賦作家。文章優美典雅,開創壹代風格。他的《翠鳥詩》以翠鳥為象征,表達了受迫害後得到朋友庇護的感激之情,也是東漢文人的五言詩代表作。他的詩至今保存完整,有《敘事詩》、《清逸詩》等,現存十余首。題材相當廣泛,篇幅似乎也不是很長。他的《蜀興賦》寫於桓帝顏夕二年。蔡邕當時二十七歲,被迫入京,卻沒有回來。在這篇論文中,我們不僅聯想到壹路上所見所聞,還從正面對社會現實進行了尖銳的批判。魯迅在《無題稿》中說,要理解蔡邕,必須讀《臺詞的敘述》?不僅是壹個老學究,還是壹個有血性的人,了解當時的情況,知道自己確實有死法。?這種直面現實的態度對後來的建安文學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建安時期著名作家王燦、是蔡邕的弟子,蔡琰是他的女兒。都寫出了深刻反映當時社會殘酷狀況的詩詞,這應該與蔡邕的教育影響有很大關系。他的《青傅毅》表現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在賦中,侍女的美麗和對她的向往是前所未有的文學題材,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在詩的最後,我用四言詩的形式描述了我對愛人的思念,很美,特別突出。明月當空,我當戶,風獵獵吹在床簾上。快樂在河上,遷徙靠朝廷。南望井柳,擡頭鬥機。如果不是牛,就是在河對面。想著妳,妳又急又餓。?《古詩十九首》中的嶽明和嬌嬌以及《樂府古詞》中的上歌行都有類似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東漢後期詞與詩相互影響的痕跡。他僅存的散文集《謝赫婚嫁賦》和《簡意賦》,大膽直白地描寫了男女之間的愛情。前者是什麽?妝是不是很松很亂?在後者,比如?白天戀愛,晚上做夢和妳交朋友?句子之豪放,在以前的辭賦中是前所未有的,可與張衡的同歌相提並論,對六朝宮廷文學的產生有壹定的影響。作為東漢末年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蔡邕的詩文創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東漢桓帝出現時,秦嘉夫婦的詩歌往來,透露了當時婦女接受詩歌教育的情況。情侶互贈詩詞,還能流傳下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秦嘉按序寫了三首五言律詩。賈為郡王上朝,夫人許淑從床上回到家中,卻不被面見,贈詩壹首給雲兒。?許舒《答秦嘉詩》說:?我的身體不允許,我的寶寶會生病回來。回家要花很長時間。玩忽職守,為朝覲服務,是對尊重和敬意的違背。?沒有壹定的文學修養,寫這樣的詩是不可想象的。
蔡妍(約177-?文熙是東漢時期最傑出的女詞人。她是漢末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兒。她從小接受了良好的藝術熏陶,在文學、音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修養。“曾經”?女人傳?東四老婆傳有嗎?學識淵博,能言善辯,也比氣質強。?她過著艱難的生活。她第壹次嫁到魏家,丈夫死在省親。她在戰爭中被亂軍擄走,流落南匈奴,後被曹操贖回。這部傳記共有三部作品:壹部《兀顏姓騷體悲憤詩》,壹部《胡笳騷體十八拍詩》。《悲憤五言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部自傳體敘事長詩,描寫了她從放逐到救贖的經歷,猶如壹幅用血淚繪就的歷史畫卷。這首詩結構嚴謹,剪裁精準,語言表現力強,足以代表當時五言詩的發展水平。
從、戚夫人、班婕妤、劉惜君、王昭君到徐庶、蔡琰,漢代女性寫詩似乎不足為奇。這些例子表明,在漢代,至少在中上層階級,婦女能夠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她們能夠以才華橫溢的文采和優美的語言寫詩和賦。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贊美劉蘭芝?十三會編素食,十六會背詩書?真實地反映了漢代詩歌教育的普及。
東漢儒學和文學的發展與教育的初步繁榮密切相關。東漢作為西漢的延續,繼承了西漢的教育制度,但辦學規模更大,受教育者更廣泛。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國子監。漢武帝劉莊親自到國子監行禮講學。舜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國子監進行了重建和擴建。漢武帝時期,洛陽的學生多達三萬人。很多儒生的私人弟子都在1000人以上。比如蔡賢學,通曉五經,弟子往往有上千,記載弟子數萬。這進壹步說明了漢代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士階層的壯大。
用什麽?五經?儒家經典,這是主要的,仍然是官方和私人學校的必修課。由於古代印刷業不發達,讀書必須手工抄寫,抄錯在所難免。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老師,所以收到的經典難免有錯,甚至存在賄賂學校的圖書機構增加經典文本的現象。因此,漢高祖Xi平四年,蔡邕、楊慈、馬日磾等著名學者建議將儒家經典刻成石經,供學官校勘,作為教授太學生的標準教材。後人稱為?Xi石平京?。西平石經刻有《呂氏》、《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等七部經典,共有64塊石頭,共計200910字。從東漢西平四年(175)到廣和六年(183)歷時九年,矗立在洛陽太學門前。“曾經”?蔡邕列傳:?在西平學成四年,先後與唐典、光祿大夫、張勛、、太史令善相等共事。,來闡明六經的文本。靈帝答應了,只是從書上得知丹在碑上,使得作品刻在了商學院之外。所以儒家之後,學晚了,鹽是對的。紀念碑壹豎立起來,觀看和模仿的人壹天就有1000多輛車擠滿了街道。?此石經刻好後不久,董卓毀洛陽宮廟,國子監廢。《石經》屢毀,唐貞觀之初幾乎毀於壹旦。《西平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方儒家經典石刻。《西平石經》、《三國魏正始時期刻的正始石經》和《唐文宗開城二年刻的開城石經》是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石經。
鄭玄(127?200)子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人,漢代最有成就的儒生,漢代訓詁大師。鄭雪?。他壹生從未為官,卻將壹生致力於經學研究和教育活動。古代學者向鄭玄取經,實屬罕見。根據《後漢書》?《鄭玄傳》他年輕時好學,入國子監學習韓石等經學。師從馬融後,專攻中國古代經典。經過三年的學習,鄭玄在國外學習了近二十年,回到家鄉聚集弟子講學,弟子多達千人。他繼承了老師馬融的理論,兼收並蓄,有自己的見解,並在筆記中盡量采納各家之長。鄭玄在註釋經學時摒棄了逐字解釋的章句形式,註釋簡明扼要,易於學習和掌握。因此,鄭玄的經學在壹段時間內壓倒了其他經學,很快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苦於卷帙浩繁、見解深刻的儒生皈依了鄭學。
鄭玄學《詩經》時,先學朝鮮詩,後學馬融的毛詩。他認為毛詩優於朝鮮詩,所以以毛詩為基點,基本上拋棄了朝鮮詩理論。鄭玄註釋《詩經》時,並不局限於個人見解。他雖然以為基點,但在現代文本中卻經常采用齊、魯、韓的理論。他的《毛詩註》和《毛詩》是後人研究《詩經》的重要教材。“世說新語?文學四:?鄭玄的奴婢都在書房。嘗嘗女仆的味道。妳不說旨,就怪它。方說,憤怒是神秘的,使人陷入泥淖。不壹會兒,壹個丫環回來了,問:胡偉在泥裏?回答:?壹句薄薄的話會讓妳生氣。?兩位婢女的問答分別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胡瑋煒在泥坑裏?詩經裏的壹句話?颶風?謝絕,?說壞話就氣對方?詩經裏的?颶風?白舟。從這段記述中可以看出,鄭玄的婢女對《詩經》非常熟悉,不假思索就能說出來,回答得非常巧妙。學者們驚嘆於他極高的詩歌修養,所以他壹直作為壹件高雅的東西流傳下來。鄭玄詩歌教育的顯著成就可見壹斑。
《後漢書》記載了壹些與詩歌教育有關的信息。如《後漢書》?鄧扣傳,鄧禹?十三歲就能背詩,在長安受教育。?“曾經”?馬援傳?馬琰,馬琰的兒子,馬旭?七歲就能掌握《論語》,十三部史書,十六首詩詞。?可見當時上流社會的官僚子弟往往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鄧禹?十三歲能背詩嗎?馬旭?十六治《詩》?體現了漢代詩歌教育的有效性。
東漢學者還以韻文的形式編寫了新的識字課本,如班固的《十三章》、賈府的《古曦篇》和蔡邕的《勸學篇》。班固《十三章》每章60字,* * 780字。《漢書》中的班固?《藝文誌》中有記載:?《楊雄》以其《有用之人》為訓編,沿襲《倉頡》及《倉頡》中易重復的詞語,共八十九章。我恢復了楊雄,寫了十三章,都是壹百二十章,沒有合成詞,在六藝組書中略有準備。?壹直以為這句話?部長?班固聲稱他的《十三章》是《荀增篇》的續篇。賈府的《古曦篇》被晉代學者合稱為三藏,稱之為《倉頡篇》,楊雄稱之為《荀增篇》。以《倉頡》第五十五回為上卷,《荀爨》第三十四回為中卷,《古曦》第三十四回為下卷,《三藏》是我國最早的叢書,但已失傳。蔡邕的“勸學”多為四句話,內容側重於學習態度等思想教育。比如?無貴賤之分,道為尊。?這本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兒童教科書。
東漢時期,民歌非常流行,往往反映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不滿。“曾經”?知壹五行?民謠》包含:?《舜帝》結尾,京都童謠說:?直如弦,死端;像鉤子壹樣彎曲,印章是反的。桓帝初,天下童謠曰:?麥子青了,大麥枯了,誰當老婆姨媽?為什麽丈夫西攻胡,吏買馬,妳有車?請妳為胡搖旗吶喊。狄鹹修行之初,京都童謠說:千裏光,何青青。十天,沒有生命。?這些歌謠往往尖銳地諷刺醜惡的社會現象,成為人們揭示社會本質、教育自己的有效手段。又壹個諷刺?推薦?系統的歌謠:?對於壹個讀書人來說,我不懂書;養個孝子,和父親就不在壹起住了。寒素天真爛漫如泥,高兵膽小如雞。?(“抱樸子?東漢末年的黃巾軍首領張角用民歌來宣傳人民。蒼天已死,黃天屹立;歲在甲子,天下好?。這首歌謠在當時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他起義的口號。可見民謠的影響力是很強的,教育作用是很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