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

《幼兒園新大綱》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壹個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回應的情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可見,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兒童語言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那麽,作為壹名幼師,應該如何營造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呢?

壹,利用實物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育的直覺可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學習。兒童將所見所聞整合到自己頭腦中進行思考的過程,也是內部言語形成的過程。比如我參加“糖果王國”的活動,就用各種糖果把活動室裝飾成壹個充滿童趣的“糖果王國”,讓孩子們參觀“糖果王國”,和各種糖果交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很容易自然地知道各種糖果的名稱和形狀,感知糖果的味道,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生動地描述糖果。"糖果有很多種。"“糖果味道好極了!”.....再比如學習《袁媛元》這首詩。臨摹時,我把整個活動室布置成壹個圓形的世界(各種圓形的圖片和物品貼在活動室的四周,讓孩子們在室內尋找圓形的物體,通過看圖例實現對詩中圓形物體的模仿。孩子的思維壹下子被打開了,對學習很感興趣。孩子朗誦自己的詩歌,語言得到了提高,同時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由於多媒體可以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可以創設各種生動靈活的學習教學情境,虛擬現實,再現生活場景,從而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兒童的有意註意,誘發兒童的情感歌唱,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比如我在大班教散文詩欣賞秋雨的時候,用多媒體課件把靜態、平面的秋雨畫面變成了動態、生動的場景。與此同時,背景音樂輕輕響起秋天的低語,雨水從天而降,秋天的大門緩緩打開。美麗的菊花開了,銀杏變黃了,楓葉變紅了,果實成熟了,糖誘人了。秋葉從樹上慢慢落下,人們正忙著摘水果...在這種充滿詩意的教學情境中,孩子們專註而感興趣,積極地把秋天的所見所聞告訴大家。使其充分感受散文所表達的意境,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三,利用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

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我因地制宜地將故事表演和角色遊戲引入活動中,提供多變的道具,營造逼真虛幻的場景,為孩子們提供多角度的語言環境,使教育與場景融為壹體。比如在“小熊請客”的故事教學活動中,我讓幾個孩子排練了壹個小話劇,表演給孩子看。這壹生動的角色表演引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孩子很容易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對話,學起來輕松愉快。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我指導孩子們表演角色。孩子們表演的興趣很高,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這種表演場景的教學形式遠比枯燥的講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語言教學中,可以利用兒歌和畫面捕捉感受,化靜為動,讓孩子在愉快的表演中學會說話。比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學中,小朋友在玩爸爸媽媽和丁丁的過程中學到了兒歌,活動結束後可以自發表演。

第四,利用懸念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幼兒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對自己未知的事物進行開放式提問,可以提高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教師在活動中巧妙地設計懸念情境,給孩子留有提問的空間,這也是培養孩子大膽想象和語言發展的有效手段。開放式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語言和情節的限制,可以給孩子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我們經常會制造各種懸念情境,比如判斷性問題:“妳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麽?”“他為什麽要這樣做?為什麽不呢?”這類問題可以引起孩子在掌握概念和判斷的基礎上,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想象和推理。這無疑會提高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促進兒童連貫敘述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故事《三只熊》中,我用了懸疑的情境設定,效果很好。在這次活動中,我給孩子們布置了壹個又臟又亂的家。孩子們壹來到這種情況,馬上質疑:“熊家是怎麽做到的?”誰幹的?"孩子們討論完後,另壹個問題也隨之而來:"三只熊回家看到家裏亂七八糟會怎麽樣?”“我怎麽做才能讓熊不生氣呢?”等壹系列問題讓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期望”和“假設”。孩子們可以在活動中想象和表達自己,編的故事比原著更豐富、更精彩,很快掌握故事“誰動了(醉了,睡了)...?“這種疑問句模式。在懸疑的情境中,孩子設身處地,就和作品中的人物產生了情感的聲音。他們不僅願意用語言積極表達自己,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總之,在語言教學中給孩子創設合適的情境,可以讓教師教得更輕松,讓孩子學得更快樂,讓語言活動的組織更有效。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努力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達到《綱要》提出的目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