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裏的詩意境生動,通俗清新,流暢自然,充滿生活氣息。他的詩歌創作按照博采眾長、直面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形成了新、奇、活、快、諧、誠的詩歌風格,如“荷葉在天無限艷,荷花在陽光下紅”(《從凈慈寺到樹林的黎明》),“溪水轉愁無路,忽有壹兩梅花”。他的詩大多以自然風光為題材,所以他的好朋友曾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山河怕處處見。”楊萬裏作品豐富。相傳詩兩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余首。他是中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壹。
這首詩是描寫初夏池塘美景的清新小品。壹切都是那麽美好,那麽柔軟,那麽深情。每壹句都詩情畫意,展現美麗的初夏景色,自然質樸,感人肺腑。這首詩描寫了壹個泉眼、壹條涓涓細流、壹池樹木、幾片小荷葉和壹只小蜻蜓,構成了壹幅生動的小水池風景圖,表現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的“春光無聲惜涓涓細流,樹陰照水愛柔”幾個字,把讀者帶入壹個小巧、精致、柔和、愉悅的境界,壹股涓涓細流無聲地從泉中緩緩流出;夕陽下,池畔的綠樹將濃蔭拋入水中,光影斑駁,清晰可見。壹個“憐”字,把無情變成了有情,仿佛春天因為珍惜涓涓細流,而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壹個“愛”字給了綠樹生命。它似乎喜歡陽光柔和的景色,以水為鏡展示自己的魅力。
詩人用三四句話,像壹個聰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出了壹個有趣的鏡頭:“蕭何只是露出了他的尖角,很久以前就有壹只蜻蜓站在上面。”時間順序還沒到盛夏,荷葉剛從水中露出壹個尖角,壹只小蜻蜓站在上面。壹場“才藝秀”和壹場“早點攤”前後照應,生動地描繪了蜻蜓與荷葉相倚的場景。
楊萬裏寫詩提倡師法自然。他對自然風景有濃厚的興趣。他經常用清新活潑的風格和平實的語言來描述他每天看到的平凡風景。他特別善於捕捉景物的特點和轉瞬即逝的變化,形成有趣的畫面,所以他的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壹個小池子裏泉水、樹蔭、荷花、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壹幅簡單、自然、生動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畫面:泉水無聲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在珍惜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歡在陽光柔和的氛圍中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嬌嫩的荷葉剛把尖尖的葉子露出水面,調皮的蜻蜓早已輕盈地站在上面。全詩著眼於“小”的地方,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初夏池塘裏生動活潑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全詩題為《小池》,專門寫“小”字。詩歌需要有和剛才不同的主題,壹些重大主題要寫得有氣勢恢宏的境界和氣勢;有些題材很小,只是生活中的壹些細節,卻能寫出愛情和樂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有小,優劣不以是非為分。”
參考數據
周李宗。中學生必讀古詩詞70首。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 176頁。
於建中。中國古詩鑒賞。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 363頁。
肖連武楊敬華。中國語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192頁。
楊玉祥。古典詩歌欣賞。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