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朦朧詩這壹概念自產生以來就壹直存在爭議。它來源於評論家張明的壹篇評論文章的標題《灰暗者》。張明認為這些詩受到西方現代派詩歌的影響,過於喜愛個人形象和文字,含義有時顯得晦澀難懂。整體意境表現出壹些荒誕詭異的色彩,有時又表現出壹些陰郁陰郁的情緒。事實上,這種概括並不足以涵蓋後面提到的所有朦朧詩,文中涉及的詩人也沒有壹個是後來公認的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但有趣的是,“朦朧詩”這個簡單的名字後來變成了約定俗成的名詞。然而,在其他支持朦朧詩的批評家看來,朦朧詩代表了壹種新的“崛起”。當時有三個很有影響的詩歌評論,後來被稱為“三個崛起”,分別是北京大學謝冕教授的《面對新的崛起》,福建師範大學孫紹振的《新美學原理的崛起》,當時還是吉大中文系學生的徐靜雅的《崛起的詩歌群》。他們的三篇評論概括了朦朧詩的壹些特點,肯定了朦朧詩的作用和成就,可以說起到了為朦朧詩開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