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什麽是“英美新批評”?

什麽是“英美新批評”?

新批評是現代英美文學批評中最有影響力的流派之壹。它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形成於30年代,成為美國40、50年代的壹大潮流。20世紀50年代後期,新批評逐漸衰落,但新批評所倡導和實踐的對既定文本的語義分析仍然是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之壹,對今天的文學批評尤其是詩歌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批評”壹詞源於美國文學評論家蘭森1941出版的《新批評》壹書,但這壹流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艾略特和理查茲。艾略特可以被視為新批評的先驅。在《傳統與個人才能》壹文中,他提出了壹個重要論點——非個性化理論,這壹理論構成了新批評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艾略特強調批評應該從作家轉向作品,從詩人轉向詩歌本身。正是理查茲為新批評提供了方法論基礎。他通過引入語義學來引起人們對語言的註意。新批評有幾代批評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國的休謨和美國的龐德。第二代是嚴步勛和蘭沙姆,第三代是韋勒克和文森特。他們共同完成了新批評的理論體系。1.新批評的理論觀點:文學本體論。這個概念是新批評的主要批評者蘭森提出的。他首次將哲學術語“本體”用於文學研究。新批評認為,文學作品是壹個完整的多層次藝術客體,是壹個獨立自足的世界,文學作品本身是文學活動的源泉。以作品為本體,從文學作品本身來研究文學的特性,成為新批評的理論核心。持相同觀點的文森特·薩特和比爾茲利從另壹個角度闡述了他們的觀點,並因此提出了兩個著名的概念:壹個是意向謬誤和圖解謬誤。二是感覺謬誤。文森特·薩特和比爾茲利把對作者意圖的探索視為謬誤,其鋒芒直指實證主義或浪漫主義文學批評。同時,他們認為以讀者情緒波動的弧度來判斷壹部作品的好壞是壹種謬誤。在作家、作品和讀者建構的藝術有機過程中,新批評毫不猶豫地切斷了兩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批評是壹種正宗的作品本體論。結構肌肉理論。這個想法是蘭森提出的。在他看來,結構和肌肉是相互對應、密切相關的概念。所謂結構,就是壹首詩的邏輯線索和輪廓。它是壹首詩中可以用散文來傳達的部分,給壹系列感性材料以秩序和方向。詩歌總是抓住具體事物的形象,這是詩歌的肌肉。詩-肌的結構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正如壹個活生生的人的肉體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壹樣,文藝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也是如此。語境理論。語境理論是新批評語義分析的核心問題,是理解新批評方法的前提。這壹理論由理查茲提出,後來被《新批評》認可並應用。語境是指壹個單詞、句子或段落與其語境之間的關系,語境決定了單詞、句子或段落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理查茲進壹步擴大了語境的範圍。壹個是當時寫作時的話語語境,壹個是指文字在文本中所體現的“代表同時再現的壹組事件的名稱”,這裏的文字包含著歷史的積澱,壹個字可能隱含著壹個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某種強烈的情感。可見,新批評的語境理論具有非常廣闊的視野,體現了新批評對文學語言的新理解。語境構成了意義互動的語義場,詞語在其中縱橫交織,產生豐富的意蘊。2.新批評派詩歌批評中常用的術語是模棱兩可的。這個術語是由揚布森引入《新批評》的,指的是文學語言的多義性所形成的復合意義。換句話說,意義歧義是指壹個語言單位(詞、詞)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壹個句子可以有多種理解方式的現象。它是指某種修辭手段產生的多重效果。意義模糊曾被認為是文學創作的壹大弊端,而新批評則將其視為詩歌語言的壹個基本特征,使其大致接近“豐富”和“巧妙”的意義。歧義這壹術語的引入和應用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從語言學的角度解釋詩歌的復雜性和微妙的動搖,從而豐富詩歌的意義。諷刺。布魯克斯對反諷做了最詳細的解釋。他將反諷定義為“語境對陳述的明顯扭曲”。語境可以顛倒壹句話的歧義,這就是反諷。詩歌中的所有詞語都受到語境的約束,其意義也受到語境的影響,因此存在壹定程度的反諷。反諷可以表現在語言技巧上,比如故意說得很輕,但聽者知道其分量。反諷也可以表現在作品的整個結構中。緊張。張力原本是壹個物理術語,從退特被引入文學批評,成為新批評的壹個重要概念。所謂張力,是指詞在詩歌中的字典義與詞義引申的關系,詩歌的張力來源於詞的外延和內涵所表達的全部意義的統壹。詩歌應該是其字典義和引申義的平衡,字面意義和隱喻意義應該並存,處於緊張狀態。如果過分強調詞典意義,詩歌就會失去詩意,過分強調隱喻意義往往會導致晦澀難懂。只有在它們之間的相互約束和制約中,隱含意義才能盡可能地在理解範圍內發揮作用,字面意義才能盡可能地在暗示範圍內保持其意義的壹致性,詩歌才能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比喻。隱喻是隱喻的壹種,也是新批評詩歌分析中的另壹個重要概念。在這裏,它不僅是壹個修辭術語,也是詩歌的基本元素。布魯克斯曾說:“我們可以用壹句話概括現代詩歌的技巧:重新發現隱喻,並充分利用它們。”理查茲將隱喻分為兩部分,喻體和主旨。前者是具體的形象,後者是形象延伸出來的抽象意義。壹般來說,隱喻中的明喻是喻體對語旨的直接說明,而隱喻則要求喻體和語旨是“遙遠的”和“異質的”。3.新批評的“細讀法”。新批評的細讀法不是對利己主義的印象式批評,而是“細致解讀”,是對作品進行細致分析和闡釋的批評方式。在這種批評中,批評家似乎在用放大鏡閱讀每壹個詞,捕捉文學詞匯和短語中的暗示、暗示和聯想。操作過程大致分為以下三步:首先理解意思,然後理解語境,最後把握修辭特點。新批評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衰落,但新批評的壹些基本論點和方法在美國文學批評和文學教學方法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有人說,如果新批評死了,它就像壹個威嚴可畏的父親壹樣死了。新批評為當代文學批評留下了壹些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和觀念。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