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夢蝶詩歌中“雪”的物質想象研究,臺灣省詩學雜誌,2010,10。
(3)語言象征意義的生成與建構,臺灣省學生出版社,2010 10。
(4)現代漢語位移結構的分類及其認知解釋,國際漢語雜誌,2010年9月。
(5)貓的隱喻與城市生態,華南人文學報,2010年8月。
(6)《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分析與展望》,廈門大學學報,2010年8月。
(7)語言認知的認知特點與教材編寫策略《海外華文教育》第3期,2010。
(8)“發”的詞綴功能及相關動詞的語義結構,中西文化,香港大學,2009,11。
(9)漢語句法的認知加工及其腦機制,《閱江學刊》,2009年6月5438+10月。
(10)大腦枕葉語言功能的研究進展,中國康復與理論研究,65438+2008年2月。
(11)從名詞從句看漢語動詞不定式結構,語言學與文獻學,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6月5438+10月。
(12)漢語介詞加工的事件相關神經影像研究:N280是封閉類詞的特定成分嗎?,神經再生研究,2008年9月。
(13)余光中詩歌的社會心理解讀,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年9月。
(14) V法結構的演變及其理據,中國語文雜誌,2008年7月。
(15)從名詞性從句看漢語動詞不定式結構,《中國研究》,2008年6月。
(16)現代語法理論下的漢語被動句研究趨勢,《理論月刊》,2008年3月。
(17)非表語句中空主語的句法語義特征,語言科學,2008年3月。
(18)現代漢語中“位置”的狀態:來自事件相關電位的證據,《神經科學通報》,2007年6月。
(19)李清詩歌風格的精神分析,臺灣省金奎大出版社,2007年8月。
(20)可靠的改良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7月。
(21)“Xle”的詞匯化和模糊性及其機制,《中國學習》,2007年6月。
(22)《言語障礙語義加工的神經機制》,中國康復,2007年6月。
(23)漢語失語癥患者動詞配價的神經語言學研究,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2007年5月。
(24)雅仙詩歌語義風格分析,《雅仙詩歌中的神性與魔幻》,2007年5月。
(25)《論知識管理框架下的知識創新與人的認知因素》,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年3月。
(26)《解釋學視角下的現代漢語經學之爭》,《先秦兩漢學術研究》(臺灣省),2007年3月。
(27)《現代漢語系列動詞研究概述》,《語言學》,2007年2月。
(28)《論語言機制與大腦功能的動態結構分布關系》,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01月,2007年。
(29)《2005年中國語言學研究概況》,《中國學術年鑒》,65438+2006年2月。
(30)空科的性質、分類及相關問題,《外語研究》,2006,11。
(31)現代漢語連動研究概述,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0,2006。
(32)關於小腦及其語言功能的研究,神經科學趨勢,2006年7月。
(33)清代江淮官話與《古今中外通用韻律》元音系統,論韻律,中華書局,2005年6月5438+10月。
(34)小腦與認知評論,當代語言學,2005年6月5-438+10月。
(35)《論“完成”的過程》,語言科學,2005年7月。
(36)《古今中外通用音韻學聲母系統的若幹問題》,《語言研究》,2005年6月。
(37)以人寫史,後學起步,《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4月。
(38)神經語言學及相關問題,語言科學,01月,2003。
(39)論詩性語言對普通語言性質和意義的超越,《異端與發展:中國華文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灣省鴻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65438+2002年2月。
(40)《中原音韻研究述評》,《中國歷史研究文集》,巴蜀書店,2002年,11。
(41)論詩性語言的建構及其語法意義的解構,《中國語文學刊》(臺灣省),2002年,11。
(42)《民族對偶與漢語音韻學比較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4月。
(43)《透視分離法與現代漢語語音研究》,《古代漢語研究》,2002年3月。
(44)論《史記·紀實與演義》中“VP的NP”結構的句法語義功能——國際史記研討會論文,臺灣省鴻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
(45)《爾雅與漢語詞源研究方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2月。
(46)《爾雅》語源訓詁及其方法論價值,《語言研究》,2001,12。
(47)《爾雅》成書時間新論,《辭書研究》,2001 12。
(48)中國大陸20世紀中原音韻研究的歷史回顧,漢字文化,2001。
(49)《20世紀中國現代音韻學研究的歷史階段》,《第六屆中國音韻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50)《國語運動與漢語語音學研究》,《文史雜誌》,2000年8月。
(51) 1870:論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分期,《外語學刊》,1999年9月。
(52)《古今中外壹般音韻例》的體例與性質,辭書研究,1999年2月。
(53)論古今中外壹般音韻例的反切特征,中國研究,1998 10月。
(54)《什麽》詞源的方言校正,中國中文,6月1998。
(55)《論音韻的性質及音韻在古今中外音韻通例中的歷史地位》,《古代漢語研究》,6月1998。
(56)敘詞表與句法關系的新視野——平行框架理論的詞匯語義傾向性分析,(與高明樂合作)外語教學與研究,第3期,2011。
(57)終極隱喻——論詩歌文本的“彼岸”想象,臺灣省爾雅出版公司,2011年6月。
(58)《隱詩》中“時間詞”的隱喻,臺灣省爾雅出版公司,2065438年6月+01。
(59)《肖驍詩歌的“白色”想象、簡單寫作與空白美學》,臺灣省萬卷樓出版公司,2011年4月。
(60)生命體驗的同構及其文化隱喻,《中國文學》(韓國)第48期,2011。
(61) 18-19歐洲漢語教學研究:漢語手冊前言(1863),海外華文教育,第65438期+0,2011。
(62)《19世紀漢語的傳播與演變:漢語手冊導論》(1863),《海外華文教育》第3期,2011。
(63)從言意分化到語義解構——錢鐘書《詞名論》解讀,《東亞漢學研究》(日本),2012年5月。
(64)漢語“V-double +N-single”結構歧義的認知研究,《中國學術前沿》(第三輯),2012年4月。
(65)漢語“V上/下”動賓結構的語義類型和分類,《金炳俊榮修紀念文集》,韓國首爾,2012 01。
(66)“XYI”的構詞過程——以“蓋”為例,古代漢語研究,2011年11月。
(67)從名詞小句看漢語中的無限結構,《中國研究》,2012年6月。
(68)《19世紀英國漢學中上海話的音韻和詞類》(譯文),《國際漢語研究雜誌》,2012年6月。
(69)《論19世紀英國漢學中的漢語和漢字特征》(譯本),華僑教育,2012年6月。
(7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中介詞句法性質的認知分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CASLAR,紐約),2012年6月。
(71)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建構,閱讀精神,臺灣省秀薇出版公司,2012年6月。
(72)中國特色研究中的三個關鍵詞:中國社會科學報日期2012-11-26。
(73)語言藝術學科建設的歷史視角——方煥海,《中國古代語言藝術史論》:張;林鑫國際漢語雜誌2013-01-31(74)西方漢學中漢語詞類研究的特色意識,東亞漢學研究(日本),2013九月(75)認知詞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海外華文教育,
(76)漢語空主語的性質、分布及相關問題,《中國研究季刊》,2013。
(77)《中國語言藝術的歷史透視》,《國際漢語雜誌》,2013 01。
(78)17-65438+8世紀西方漢學中的漢語詞類觀,東亞文學(韓國),201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