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詞鑒賞中說到“詩眼”,如何區分並準確找出“句中之眼”和“文章之眼”?

古詩詞鑒賞中說到“詩眼”,如何區分並準確找出“句中之眼”和“文章之眼”?

詩眼sh和y m: n

1.詩人的欣賞和觀察。

2.指作品中的點睛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壹個是壹句詩中最精煉、最生動的詞,以壹個詞為基礎。壹是全篇最精彩、最關鍵的詩句,是壹首詩的主旨。因為這個詞或句子,形象生動,表情飛揚,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充滿藝術魅力,被稱為詩的眼睛。詩意的眼睛的獲得需要煉詞,要使煉詞、煉詞最能表達具體的生活場景,充分真實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感情。而且這樣的詞語和表達應該在詩歌的重點部位,具有控制全篇的作用。所以詩眼的訓練要以整篇文章為基礎,不能孤立地在文字上下功夫。

比如李清照的《如夢》:“昨夜雨驟風驟,酣睡未耗酒。問快門人,海棠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這首詞通過描寫晚春海棠花的雕零,表達了詩人的感傷情懷。最後壹句“宜綠宜肥宜瘦”是這個詞的眼睛。前兩句描述了壹種沮喪的情況。晚上突然刮起了風雨,我百無聊賴,就用酒淹沒了煩惱,睡著了,可是壹覺醒來,酒已經沒了。三四句話,寫在朦朧的酒裏,還記得昨夜的風雨,是不是毀了園中的海棠?於是我深情地問正在卷窗簾的丫環,得到的回答很隨意,說“海棠依舊”。這時,女主人反復問:“妳知道嗎?妳知道嗎?”然後他說了最精彩的壹句話:“應該是綠肥紅瘦”。這些常見的詞,經過李清照的組合,有了它們的色彩和韻味。這只是關於風雨過後的海棠樹的描寫。描述中有更深刻的感受。即隨著對海棠開花的深入描寫,詩人惜春愛花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在這份對春天的留戀和告別中,他委婉地表達了自己青春即將逝去的厭倦和苦惱。由此可見,這句話是壹支色彩斑斕的筆,寓意豐富,場景豐富,是此詞的點睛之筆,從而成為古往今來人們傳誦的佳句。

“詩眼”壹詞最早見於北宋。蘇軾詩中說:“天道忽轉背,詩眼巧損。”範成大在詩中也寫了“詩眼”:“道人眼滿詩眼,梅花動,雪花稀”。

4詩意的眼睛在句子中有不同的作用,以下是幾種典型的作用:

[1]用來挖掘新思想。比如“我獨恨和平,殺江南舊臣”這句話裏的“恨”字改成了“喜”,“恨和平”是對世界和平的不滿,“和平幸福”是因為世界和平而幸福。

[2]為了增加趣味性。如;在白玉堂裏有了草書詔書,在水晶宮裏把“中”字改成了“深”,“裏”改成了“冷”,讓原本只是用來指明方向的白玉堂和水晶宮,轉眼間變得典雅脫俗。

【3】靠它提升形象。王安石的《春風與綠江南岸》用“綠”字代替了“至”、“至”、“至”、“至”,這就是“綠”字的顏色。秦觀的“山抹,天粘草”,是用“抹”和“粘”的動作畫出的線條輪廓。

【4】有些詩意的眼睛與詩意的準確有關。比如壹首關於早梅的詩:“前村深雪,昨夜幾梅。”如果把“數”改成“壹”,“壹枝”和“早”是連在壹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