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壹部大作《花木蘭》在內地沒有火花?

為什麽壹部大作《花木蘭》在內地沒有火花?

木蘭上場了。果然,花木蘭在中國的名聲遭遇滑鐵盧。

這種有備而來,可期而至的感覺是什麽?因為迪士尼上映的《花木蘭2》翻了壹次車,此時的迪士尼已經開始刻意迎合歐美人的口味。

1花木蘭的動畫電影很棒,也是迪士尼拍的。這部花木蘭動畫電影在電影網站IMDB評分高達7.6分,爛番茄新鮮度86%,國內豆瓣網站也有7.8分。

直到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2》上映,迪士尼才開始了《變魔術》中花木蘭的故事。奇幻元素/戲劇劇本層出不窮,精神中國人有了壹些苗頭,典型的美國價值觀。口碑也是猝死,IMDB評分只有5.7,爛番茄指數0%,豆瓣評分6.4。好在當時國內互聯網還不是很發達,沒有引起什麽大的轟動。

之後,迪士尼似乎將註意力從沈睡了65,438+00年的花木蘭主題上轉移開來,推出了“真人版”花木蘭。結果國內外都噴了,只有宣傳媒體舔。IMDB分,豆瓣4.9分,滿分只有3.9%。

大咖雲集,制作精良,前期宣傳投入巨大。但觀眾還是不買賬。歸根結底,迪士尼沒有用心理解中國文化。

在迪士尼眼裏,木蘭已經成為壹個符合歐美人審美的女孩: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紅袍子。

而且迪士尼對花木蘭有著過度的理解,花木蘭為父從軍的故事成為歐美女性追求獨立的風向標。為了順應歐美的思維方式,他做了壹系列的改變,拋棄了中國文化的精髓,讓自己的電影在當地流行起來。

與此同時,迪士尼似乎沒有註意到中國人所熟悉的木蘭詩。從木蘭詩的歷史和木蘭的典故來看,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木蘭其實是為父從軍,反抗匈奴,是壹個萬人敬仰的巾幗英雄。然而在電影中,卻違背了花木蘭的本義。

簡單介紹壹下劇情(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壹開始,我們的小木蘭活潑好動。那時候女孩子練武不是什麽好事,所以木蘭的父親很著急要娶她。

但是,壹次次結婚,都是因為木蘭的性格失敗。

訓練的時候說怪物升級,女扮男裝不多。

之後,女巫莫名其妙地看上了木蘭,並讓木蘭溫柔的首領去刺殺皇帝。

結果心軟的領導想單挑(不知道為什麽),皇帝真的同意了,然後...他被捕了。

決戰自然是木蘭開啟了無雙模式,救了皇上,然後和壹個不知名的同事談了戀愛。

吐槽:在人物塑造上,鞏俐皇後被設定為女巫。但是,這個人物太單薄了。從出場到死亡,作為觀眾的我,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想笑。說實話,我還是很喜歡鞏皇後的演技,尤其是《漢尼拔崛起》裏,鞏俐那麽漂亮,演技也很出色。

其次,花木蘭身上有壹種“氣”。妳想談談龍珠嗎?在古代的任何時候,都沒有“氣”這個東西。影片中對“氣”的解釋是“宇宙萬物統壹於氣,人也是由氣而生,但只有壹顆純凈的心才能凝聚人。”看似合理,但最終並沒有壹個關於“氣”的現實說法。

說實話,我不喜歡說這部電影裏每個人的演技。畢竟這部劇的主角和配角都可以自己搞定,甚至壹個人可以撐起壹系列電影。我們不想談女權、政治等問題,還是談談電影的劇本吧。

花木蘭能夠斬獲365,438+000萬票房,但他也能夠置身事外。同樣出於迪士尼,當時的花木蘭並不了解中國文化,但他對人性有著明顯的尊重,他能直接表現出花木蘭本身的特點,而不是簡單地拘泥於淫穢。

我們不問外國人對外國人了解多少。其實我們只要尊重中國的文化就好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做適當的改變,我相信口碑肯定比現在好很多,即使特效少了,演員不知名,我相信觀眾也會買賬。

其實有很多作品是出於對異域文化的尊重而制作的,比如索尼今年的獨家大作《對馬島之魂》。說真的,如果我不查的話,我會以為《對馬島之魂》是日本人寫的。

吸盤沖床其實在開發對馬島之魂的時候很慌張。幸運的是,吉田平繡給了他們支持。在研發過程中,大量參考中日韓等歷史,最大程度還原遊戲內容。